,学生用书)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首写瀑布的小曲,没出现“瀑布”二字,那么,瀑布的形象是通过哪几个词表现出来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小曲写法别致,从瀑布的形、色、气势和感觉等描写瀑布。
答案:用“石壁”写其全貌,用“冰丝”写其外形,用“悬霄汉”写其高,用“怯衣单”写其寒,用“白虹”“玉龙”“晴雪”写其色,用“饮”“下”“飞”写其气势。
2.这首小曲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描写瀑布的关键词语可以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比喻。
答案: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展现瀑布之壮观,主要得力于比喻手法的运用。
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3~4题。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请对“春山暖日和风”展开想象,用文字把三幅画面勾画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小曲用三个春日的画面:春山、暖日、和风描述了一幅春天的画面,扩展时紧扣“春”“暖”“和”三个字即可。
答案:“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
4.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仔细分析这首小曲,可以发现28字的小曲由14个词组成,各自表现了春天的一个景象。
分析时抓住这个特点即可。
答案:全曲共28个字,描画了14个春天实景,作者把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两字一景,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二、语言运用5.仿照写“春蚕”的例句,在横线处各写一句话。
春蚕甲: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
乙:这是作茧自缚。
月亮甲: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世界带来光明。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规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不管脚跨得多大,到头来还是回到起点,成绩始终是零。
解析:从“春蚕”的示例来看,甲、乙分别从赞美和批评的角度,围绕“春蚕”的特点,给予评价,并带有哲理性,仿写句子参照例句表达方式即可。
答案:(示例)月亮:(乙)不过是借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圆规:(甲)一举一动符合标准,因为它始终能坚守原点。
6.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整个语段合乎逻辑、表达和谐一致。
人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奔跑,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夏天,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错过了;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的春,错过了春风唤醒田蛙的春。
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色中踱步,让一个个脚印有翡翠的韵脚、金银的注释。
这才是绿色的生活、生动的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调整时注意时间顺序和句式即可。
答案:错过了桃花送走雪花、春风唤醒田蛙的春;错过了浪花裂开心花、荷盖展开青霞的夏;错过了稻禾沾满金露、树木寄走枯叶的秋;错过了山坡覆盖白雪、水面凝成银冰的冬。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重.观(chónɡ)梭.子(suō)悬.崖(xuán)B.山涧.(jiàn) 海滩.(tān) 阑.干(lán)C.莺啼.(tí) 帘栊.(lǒnɡ) 胆怯.(qiè)D.回溯.(sù) 逃逸.(yì) 迄.今(qì)解析:选C。
“栊”读ló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阑干楼阁帘栊..帘栊:窗帘B.冰丝带雨悬霄汉..霄汉:大汉C.小桥流水飞红..飞红:飞花D.石壁高垂雪练..寒雪练:白绢,此喻瀑布解析:选B。
霄汉:云霄与银河。
喻天空极高处。
3.下面是一首题为“天净沙·冬”小曲,填入横线处最准确的一句是()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__。
A.淡烟衰草孤村B.几番衾枕朦胧C.扑簌簌泪点抛D.阑干楼阁帘栊解析:选A。
结合景物特点和音韵选择即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
因此,我以为,不能把“中庸”看作中国化的基本精神。
①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大的飞跃②“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超过了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③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④如果固守中庸之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⑤有些事情,确实如此A.②③⑤④①B.②⑤③①④C.①④⑤②③D.④①⑤③②解析:选B。
根据“但是”一词,可知③是在“确实”二字后的转折,是说限度是可以超越的,接着就要说为什么,所以后跟①,②是一句总结,应该放在最前面。
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5~6题。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5.这首元曲在写景抒情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小曲的内容看,除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外,其余语句都是写景。
答案:这首元曲共8句,前7句描写江南景物,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对江南的喜爱。
6.简要分析本曲中数词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找出曲中的数词“一”“两”“再三”“十”等字,可以看出,由小到大,由远及近。
答案:本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
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7~8题。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7.第一、二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作者炼字之妙。
可以从描写景物的形象或色彩的角度体会。
答案:“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江澄澈、静如白绸缎的视觉形象。
“点”:远山看似数点,写出了远山的形态感,又紧扣了秋景。
(也可答“淀”字很传神,“淀”即“靛”,写出了秋山苍翠,青如蓝靛的视觉形象)8.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描写的事物——塞上的鸿雁——分析其形态和产生的阔远意境即可。
答案:最后一句描写了北方边塞鸿雁南来,成一字形掠过烟波浩渺的江天这样一幅图景。
这样写不仅点明了季节(即秋季时令),而且还可以使读者联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苍莽雄浑的境界,又似乎留有“雁阵惊寒”的音响效果,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三、语言表达9.清代名臣曾国藩曾为乳母写过一副充满感恩之情的挽联。
请你为这副对联的上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选择下联。
简要写出理由。
①千金报德难,论物理人情,更需泣血三年②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③千金难报德,论世态人情,也应哭泣百日④千金报德难,论人情世态,更需哭泣百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对联的特点和词性的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