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013.08.29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2013.08.29

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根据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必需元素可分为两类,可移动的,如N、P、K、Mg、Zn、B、Mo,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这些元素从老的部位转移到幼嫩部位,因此缺素症状表现在老叶上。

难移动的元素,包括Ca、S、Fe、Mn、Cu,这些元素被利用后,很难移动,当植物缺乏这些元素时,新生的组织由于缺乏这些元素,首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1.氮(N):氮占植物干重1—3%。

植物吸收的氮以无机氮为主(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有时也吸收简单的有机氮,如尿素和氨基酸等。

氮在植物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许多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生物催化剂——酶;(3)酶活性调节物质——维生素,辅基,辅酶,激素;(4)细胞膜的骨架——磷脂;(5)光受体——叶绿素,(6)能量载体——ADP,ATP等;(7)
缺氮时,较老的叶片先退绿变黄,有时在茎,叶柄或老叶上出现紫色。

严重缺氮时,叶片脱落,植株矮小。

氮素在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当植株)缺氮时,老叶中的氮素转移到新生组织,满足组织对氮素的需要,因此,缺氮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老叶退绿变黄)。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和酶的构成都离不开蛋白质。

除了蛋白质以外,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以及构成生物膜的磷脂也都含有氮。

同时,氮又是几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物质的成分,例如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参与生长发育调控的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

由此可见,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首要地位,被称为生命元素。

当植株缺氮时,蛋白质等含氮物质的合成过程明显下降,细胞分裂和伸长受到限制,叶绿素含量降低。

从而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叶小色淡。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可以再度利用,在缺氮时,幼叶从老叶吸收氮素,所以表现出老叶容易变黄干枯。

植物体内的氮如果过量,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就会用于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等物质,这就会使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果胶质大量减少。

于是细胞大而壁薄。

易遭病虫侵害。

同时茎部机械组织不发达,容易倒伏。

2.磷(P)磷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主要以H2PO-4的形式吸收磷。

在低PH值下,以吸收H2PO-4为主,在高PH值下以吸收HPO2--为主。

磷也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1)遗传物质——核酸;(2)膜的骨架——磷脂;(3)酶活性调节者——磷酸辅基,辅酶(FAD,NAD,FMN,NADP等)和维生素等;(4)能量载体——ATP,ADP等;(5)调节PH值。

缺磷的症状:叶片暗绿,茎叶出现红紫色。

磷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特点是可以移动,可再利用,所以缺磷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3. 钾(K)钾也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是体内必需元素中唯一的一价金属离子,在体内呈离子态。

钾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作用:(1)调节气孔开闭;(2)调节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根压);(3)渗透调节;(4)调节酶活性——许多酶的活化剂,如谷胱甘肽合成酶,琥珀酸CoA合成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60多种酶;(5)平衡电性:在氧化磷酸化中,K+与Ca2+做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H+荷,在光合磷酸化中,K+与Mg2+做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H+的电荷;(6)调节物质运输(韧皮部含有大量的K+)。

钾的缺素症状:叶尖与叶缘先枯萎,逐渐呈烧焦状。

另一个主要症状:钾在体内是可移动的,可再利用,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钾与氮、磷、硫不同,它在植物体内并不参与有机物的组成,而主要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着。

钾是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的活化剂;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运输离不开钾;钾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也很密切,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钾还能增加原生质的水合程度,降低粘性,增强细胞的保水能力和维持细胞一定的紧张度。

缺钾时,叶片呈现赤褐色斑点,叶缘和叶尖部分焦枯坏死,有时叶片卷曲皱缩。

钾和氮一样,在植物体可以再度利用,缺钾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钾。

所以缺钾的病症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上。

此外,缺钾时,茎的节间缩短,茎秆柔弱容易倒伏。

4.硫(S)植物主要以SO42-形式吸收硫。

硫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1)蛋白质(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蛋氨酸);(2)膜的组分——硫脂;(3)电子传递体的组分——Fd,Fe-s;(4)维生素(硫胺素Vb1,泛酸VB3)。

缺硫的主要症状:植株矮小,叶片而黄,易脱落。

硫在体内难移动,因此缺硫症状首先表现在新叶上。

5.钙(Ca)植物离子形式(Ca2+)吸收钙。

钙的主要生理作用有:(1)化合物组分——果胶酸钙;(2)结构组分——膜,染色体;(3)酶的活化剂——ATP 水解酶,琥珀酸脱氢酶;(4)第二信使——细胞内信息的重要传递者——单独或与CaM一起调节许多酶的活性;(5)平衡电性:与K+一起平衡H+(线粒体)。

缺Ca症状:生长点坏死,植株呈簇生状,叶尖与叶缘变黄,枯焦坏死。

Ca在体内不易移动,缺Ca+症状首先表现在叶片上。

6.镁(Mg)镁的主要生理作用:(1)叶绿素的组分;(2)在光合磷酸化中作为H+的对应离子,平衡电性;(3)酶的活化剂-----Rubisco,PEPCase等;(4)调节蛋白质合成(促进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

缺镁症状:叶脉间缺绿,有时呈红紫色,镁可在体内移动,缺镁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镁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缺镁时,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碍,光合作用的功能也会受到阻碍。

镁还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由镁所活化的酶不下几十种。

镁还能促进核糖体亚单位之间的结合,从而保持核糖体结构的稳定,保证蛋白质的合成。

镁在植物体内能再度利用,能向新生组织转移,因此缺镁时,首先表现在下部老叶上叶片先失绿,然后逐渐枯死。

7.铁(Fe)植物主要以Fe2+螯合物的形式吸收铁。

铁的主要性质是化合价可变,Fe2+/Fe3+,因此铁作为电子传递体而起作用。

(1)酶的组分---CAT,POD,抗氰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2)电子传递体的组分,Fd,F-S,Cyt等;(3)酶活性的调节者-----叶绿素合成的必需因子。

缺Fe症状:叶脉间缺绿,严重时整个叶片变为黄白色,铁在体内不易移动,缺Fe症状首先表现在老旪上。

8.铜:植物以Cu2+形式吸收铜。

铜的主要性质是可进行化合价变化,Cu2+/Cu+。

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

(1)酶的组分—SOD抗坏血酸氧化酶,多酚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2)电子传递组分—PC。

缺铜的症状:叶尖变白坏死,然后沿叶脉向叶基部发展,叶片易脱落。

铜在体内不易移动,缺铜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

9.锌:锌的主要生理作用:酶的组分,如色氨酸合成酶,碳酸酐酶。

缺锌症状:叶脉间缺绿,玉米出现花叶病,果树易得小叶病,生长素合成受阻,老叶先出现症状。

10.锰(Mn):锰的生理作用:(1)放氧复合体组分;(2)酶的活化剂,如转磷酸基酶(已糖激酶),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硝酸还原酶,二肽酶;(3)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需因子。

缺锰症状:先是叶脉间缺绿,然后出现坏死斑点。

症状先出现在新叶上(不易移动)。

11.硼的主要作用:(1)与生殖器官形成有关,缺硼时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受阻;绒毡层组织破坏发育不良;(2)参与受精过程,硼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3)硼促进糖的运输(与糖形成复合体);(4)抑制CTK合成。

缺硼时,油菜花而不实,麦类穗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块根内部形成褐斑,如甜菜的心腐病。

萝卜的褐心病。

12.钼(Mo)钼的主要生理作用:硝酸还原酶的组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