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业总体运行情况分析(doc 6页)
电信运营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移动收入份额继续攀升
2005年,通信业务收入总体规模稳步上升,但增长速度趋缓。
1-8月累计达到4186.34亿元,同比增长11.1%。
其中,邮政完成378.17亿元,同比增长8.2%,电信完成3808.17亿元,同比增长11.4%,收入同比增幅较去年下降了约2%。
收入增长的放缓与我国电信业所处的阶段是基本适应的,首先,电信业在经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资费水平的下降是必然趋势,这自然会影响业务收入的增长;其次,我国电信业尚处在规模扩张型向效益型转变的初期,对存量市场的挖掘不够,当增量市场发展不力时(今年用户增长明显放慢),收入增幅自会下降。
但全年收入增长仍有可能达到预期水平,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图1 2004-2005年各月电信业务收入净增比较
从电信业务收入构成看,收入结构相对稳定,移动通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定。
目前移动通信约占据45%的收入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2%;数据通信业务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上升0.57%;固定本地和长途收入则呈现下降趋势,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5%和0.86%。
二、固定电话用户规模扩张减慢,小灵通仍是拉动用户增长的主力军
2005年前8个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054.0万户,达到34229.6万户,比去年同期新增数减少960万户,低于预期发展速度。
固定电话用户月均新增381.75万户,略低于2003年和2004年各月平均新增405万户和414.1万户的增幅,且传统固定电话用户和无线市话用户增幅都有所下降。
应该说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放缓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移动对固定的强势替代性影响下,固网运营商必须加快自身的战略转型,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以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05年8月,联网用户数(包括拨号和专线用户)累计达到7360万户,其中互联网拨号用户3956.6万户,呈持续减少趋势,在互联网用户总数中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72.81%下降到53.75%;宽带用户3396.9万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8个月累计新增909万户,月均增长126.5万户,在互联网用户总数中的比重也从2004年同期的27.08%飞升至46.15%。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宽带接入价格的下降,宽带用户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导力量。
图6 2004-2005年各月新增宽带用户比较
在宽带用户中,ADSL仍是宽带接入的主流方式。
在过去的一年中,随着接入方式的日趋多元,LAN和WLAN用户逐渐增多,GPRS、CDMA1X等宽带用户也有所发展,导致ADSL接入用户在新增宽带用户中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其总体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也有小幅下降,但目前仍占据宽带用户市场约70%的份额。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凭借其经济、快捷、安全的特点,ADSL仍将是国内重点发展的宽带接入方式,其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图7 ADSL用户在宽带用户中的比例变化
五、移动本地通话量大幅增长,对固定话音的替代持续增强
2005年,固定本地通话时长(包括区内和区间)累计为4632.5亿次,仅比上年同期
增长4.86%;而移动本地通话时长达7495.4亿分钟,同比增长35%。
可见本地通话总量的增长主要是移动本地通话量的大幅增长所致。
从每用户每月使用量(MOU)看,2005年,由于固定本地通话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同期用户的增长速度(13%),从而使得固定本地MOU较上年同期减少18次,呈持续下降走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移动通话量的增长明显快于用户的增长,并直接带动移动MOU的增加。
与2004年同期相比,平均每月每用户使用量从238分钟上升到265分钟。
这表明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业务的分流依然强劲,谋求非话音业务收入的增长将是固网运营商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
总量平均MOU
2005年8月2004年8月同比增
长
2005年8月2004年8月
同比增长次
数
固定本地通话
量
4632.5亿次4417.7亿次 4.86%177次195次-18次
移动本地通话
量7495.4亿分
钟
5552.6亿分
钟
34.99%265分钟238分钟27分钟
表1 固定和移动本地通话量比较
六、IP对传统长途的替代效应减弱
首先是IP通话时长的增速放缓。
截至2005年8月,传统长途电话通时长累计达574.4亿分钟,同比增长21.9%,高于同期IP和移动长途的增长速度;移动长途通话时长累计达469亿分钟,同比增长18%;IP长途通话时长累计达866.7亿分钟,同比增长17.4%,远低于前两年的增长幅度,并低于同期传统固定和移动长途业务的增长率。
其次,从三大业务在长途总通话时长的比重看,传统长途、移动长途和IP三大业务的比重趋于稳定,2004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在25:30:45的水平。
IP电话尽管凭借其低廉的资费在长途领域占据主导的地位,但随着固定长途资费水平的下降以及使用习惯的影响,其对固定长途的替代作用减弱已日趋明显。
图8 固定长途、IP长途与移动长途通话时长份额变化
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投资收入比逐渐趋于理性
2005年1~8月,通电信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0.45亿元,同比下降14.4%。
投资收入比也因此大幅下降,从2003年和2004年同期的35.46%和35.55%降到目前的27.32%。
表明电信业发展对投资的依赖有所减弱,已开始从单纯的投资驱动型向效益型转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投资的下降也与产业重组和3G牌照发放的久拖不决有关,由于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运营商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总额,并促使投资收入比的下降。
图9 2004-2005年各季累计收入投资率
从投资的走向看,主要集中在接入网、本地网和支撑网,其中数据及互联网的建设、新业务开发和管理支撑系统建设投资增加显着。
从资金来源看,融资渠道日趋多元化,但投资仍以自有资金为主。
八、普及水平持续提高,村通工程取得新进展
2005年,电信普及率水平继续稳步提高。
截至8月,电话普及率合计达54%,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8部/百人,比去年同期提高4.3%;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6部/百人,比去年同期提高2.3%。
村通工程也继续顺利推进,截至8月底,6家基础运营商今年已累计为16000多个尚未通电话行政村(乡)建成并开通电话,已完成工程总目标的67.5%,全国村通率也从村通工程开始前的89.2%上升到目前的91.2%。
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电信普及水平还存在实实在在的差距,目前,地处东部的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已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而尚未通电话的行政村则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任重而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