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通过这一段话地阐述,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地发展,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单单是结果。

那么我们该怎样关注学生的阅读,并给予合适的评价呢?笔者认为:
一、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

改变过去形成的评价就是找毛病的观念,在评价中重视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通过评价手段肯定学生的行为与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豪感。

我们要通过语文阅读的正面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总是很重视老师的评价,课堂中老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这一节课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
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其阅读的信心。

所以,我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评价语言多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开心阅读,乐于阅读。

如在读到《望庐山瀑布》时,不知是谁问了一句:“老师,谁把瀑布挂起来的呀?”这个问题还真吸引人,同学立刻纷纷讨论起来,这时我也在想:是啊,怎么跟学生解释呢?既然自己没想出来,留给学生去想象吧!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答案马上出来了:有的说是天,有的说是地,还有的说是山、石头、水……我笑着说:“同学们说的好极了,看来这些事物都在大自然里。


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阅读的兴趣。

如果教师不作正确引导,就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判断的庸俗。

因为教师的责任除了教书而外,育人是更其重要的责任。

尤其语文课,更担负着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责任。

二、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有机组成之一,是顺利完成阅读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这一心理特征影响了学生阅读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具体而言,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及其经验,重新建构阅读材料意义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形成必然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所以,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我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先要不出声地默读。

一边读一边认真地思索,自己所读的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什么景象,叙述了什么地方,对文章的内容先有个初步的了解,再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说的很肤浅,这时我会告诉他们:“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我佩服你们!”他们个个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接下来,我让说得好的孩子展示,其他学生都认真倾听,读完后让他们评价。

通过这样的指导,我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对读过的书也能够讲出它所表达的意思,有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笔记或摘抄了一些精美的句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家长评价,拓宽阅读的广度
阅读单靠在学校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课本只是学习的一个样板,它更需要学生回家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多积累,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我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家长的评价来拓宽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我先告诉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书,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他们提供他最喜欢读的书,经常领孩子逛书店,给孩子买上几本书,一定要舍得为孩子“智力投资”。

只要家长有意识的积极培养孩子读书,而不是按大人意志,强迫孩子读他不感兴趣的书,孩子都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而孩子有了这种良好习惯,相信他离成才的目标就近了一步。

然后再告诉家长评价标准,比如,每天
阅读时间够半个小时,阅读要有感情,阅读姿势正确等。

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表现每天为孩子填写反馈表格,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小组反馈,评价。

家长都积极配合,为自己的孩子写了及时有效的评价语言,不仅激励了孩子,同时也拉进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

我们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物质奖励可提供一些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精神奖励如颁发“读书小能手”、“书博士”、“读书小状元”“读书进步奖”之类的奖状。

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评价贯穿于阅读过程中,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通过评价了解学生阅读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