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具书概述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
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
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
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
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
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
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
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
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
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
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
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一)文献的含义文——典籍;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
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
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
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四)文献的级别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
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
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
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
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
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
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如: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等单篇文献,以及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表谱等专书文献。
这是能直接提供答案的检索工具。
三、工具书的定义与特征(一)工具书的沿革工具书又称参考工具书。
参,检验之意.《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检验、考核治乱统一法度);考,查核之意。
如;考察、考据。
参考,即参合他事他说而考察之。
《汉书.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我国的工具书自殷商的甲骨、春秋的竹简算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史籀记载,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就有字书《史籀篇》。
如果说先秦是工具书的萌芽时期的话,那么两汉则是工具书的奠基时期。
《方言》,《说文解字》《别录》《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词典、书目,为以后工具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自古以来书籍编制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专供阅读欣赏的普通书籍专供释疑解惑及查考之用的书籍。
(二)工具书的定义(1)工具书——“专供读者检索查考有关知识、资料或事实,按一定排检次序加以汇编的书籍”——《辞海》(二)工具书的定义(2)工具书——“专为读者查考字意、词意、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本)(二)工具书的定义(3)工具书——“是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材料,按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供解决疑难问题或提供资料线索的一种图书。
”——《文科工具书简介》朱天俊、陈宏天编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工具书的定义(4)国外对工具书的定义——是“一种按照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图书。
”美国(The ALA glossar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ALA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词汇》)(二)工具书定义(5)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詹德优、彭斐章、谢灼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第7页. 商务印书馆,1982三、工具书的特点工具书信息密集,资料专指性强。
工具书重在查考。
编撰的目的主要是供人们查考,而不是系统地学习。
也就是说,它主要用于快速查找某一具体的资料,而不是为人们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
工具书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编排,便于检索。
–中文工具书排检法:部首、号码、分类、主题、时序地序等;–有的工具书在正文排检法之外,还附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的排检法,为读者提供多种检索途径。
《中国大百科全书》:以条目分类目录为正文排检法附有条目汉字笔画索引附有条目外文索引附有条目内容索引四、工具书的作用(1)解决疑难问题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总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
例如:碰到一个不认识的字或者一个不熟悉的成语,只要你去查一下字典和词典、《汉维词典》等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工具书的作用(2)指示读书门径我们无论学习何种学科,都必须选择适当的图书以供学习和参考。
那末,我们怎样选择图书和查找图书呢?这就必须利用图书目录这种工具书。
例如:图书馆读者目录、《全国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全国总书目》等。
四、工具书的作用(3)提供研究资料有些工具书,如:资料汇编、年鉴之类的工具书,都可以向人们提供研究资料。
四、工具书的作用(4)提供资料线索有些工具书不能直接向人们提供研究资料,但可以提供资料线索,利用这种线索就可以查到我们所需的资料。
例如:索引之累的工具书《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就是只能提供资料线索的工具书。
五、参考工具书与一般图书的区别参考工具书与一般图书无论在编制目的、内容材料或编排体例上都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参考工具书具有解答问题、部分阅读、体例不同、内容广泛、持续修纂等特性。
六、工具书的类型(6个分类标准)①文种:中文工具书与外文工具书②学科内容: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自然科学工具书)③按编撰时代: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④按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⑤按功用特点: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
⑥按检索目的分为:检索工具书:专门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参考工具书:辅助检索工具、辞书、类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图谱七、工具书的功能1.指导读书门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2.解决疑难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汉语大词典》3.提供参考资料《古今图书集成》4.掌握科研信息《中国电子工业年鉴》5.节省研究时间八、参考工具书的选择权威性:著者、编者、出版者及时性与准确性:看其出版更新日期客观性:编者的叙事态度编排体例和索引、附录易用性:印刷装帧第二章工具书的排检方法第一节排检法种类一.工具书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普通图书的各要素外,参考工具书通常由以下六部分构成:①前言前言,即序言,又称引言、弁(bian)言、导言、序、叙、绪等等.主要说明著述经过、目的、主要内容、对正文的评价,有的还说明编写体例和读者对象。
序言可长可短,阅读序言有助于了解文献内容和要点。
②凡例(排检方法、著录规则、注意事项等)凡例,也称体例、例言、发凡(古书),即使用说明。
文献中正文之前说明工具书内容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
辞典、手册、百科全书等常用。
熟悉凡例有助于熟练文献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效率。
③正文是工具书的主体,由具体的条目构成,条目按一定的方式编排。
不同类型的工具书,其条目编排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④附录提供一些常用的具有参考与指南性的资料。
如:参考书目,人名、地名、译名对照表,计量单位等。
辞海》后附13个附表。
附录是文献的重要内容,资料性很强,使用时切勿忽视之。
附录可扩大检索途径。
⑤索引亦称引得(早期中文工具书index译名)、通检、备检。
将文献中涉及的事物――字、词、人名、地名、物名、题名等等分名别类的摘录,按一定顺序编排,附在文献正文前或后,以利查找文献内容。
索引是查考内容的检索途径,它便于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查考内容。
二、排检法的概念排检法,全称编排检索方法,又叫“查字法”或“检字法”,是指各类工具书备人查检、能迅速提供给人们所需资料或知识的编排方法。
古今排检法不计其数,目前比较常见的排检法有七大类23种。
三.中文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形序排检法——词目按汉字的形体结构为序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
常用的有部首法、笔画法、笔形法、四角号码法☆音序排检法——音序排检法,音序查字法,依据汉字的读音和字母的顺序或单依外文字母次序依次编排工具书词目的检索方法。
常用的有汉语拼音排检法、国语注音字母排检法、韵目排检法和外文排检法等。
☆主题排检法——以主题词为标识符号,来标引文献的中心内容,再通过将这些主题词按一定顺序排列,使论述同一主题材的内容集中在一起。
有标题法、单元词法、关键词法、叙词法。
☆分类排检法——将词目或文献按其知识内容、学科属性分门别类地加以归并集中的一种排检方法。
有图书分类法和事物分类法。
☆时序排检法按内容或词目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多用于年表、历表、大事记及历史纲要之类的工具书。
有记日法、记年法和年月日混合法。
☆地序排检法适用于地图集和年鉴等工具书。
有行政区划法、自然区划法和行政自然混合法。
工具书排检法表一形序法部首法:《说文解字》笔画法:《中国历史大辞典》笔形法:《辞海》四角号码法:《四角号码新词典》代码法起笔笔形代码法:《全国总书目书名索引》中国字庋撷法:《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快速检字法:《中文字典》音序法汉语拼音排检法:《新华字典》注音字母排检法:《同音字典》韵目排检法:《佩文韵府》外文排检法:《美国百科全书》分类法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事物分类法:《艺文类聚》主题法标题法:《主题目录》单元词法:《单元词表》关键词法:《佩文韵府索引》叙词法:《汉语主题词表》时序法记日法:《中西回史日历》记年法:《中国历史纪年表》年月日混合法:《世界历史大事记》地序法行政区划法:《中国地图册》自然区划法:《中国地形图》行政自然混合法:《中国古代史地图》工具书排检法分类表二第二节形序排检法一、部首排检法1、部首排检法概念又称部首查字法,简称部首法,是以汉字形体结构的偏旁为检索标志,按偏旁笔画多少为序来编排检索工具书词目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