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政府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对产业发展和劳动 力市场等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如士气、满意度 等,缓解了劳动关系的紧张状态
冲突逐步制度化,集体谈判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使调整劳动关系的渠道更宽,选择余地更大。
四、成熟的劳动关系
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
主要管理思想:亚当.斯密。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
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增 加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
“女王陛下,请您不要干预国家经济, 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呢?就是做一个 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去敲钟, 入夜了看看有没有偷盗行为。”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企业资本密度不断增加,企业规模 增大,出现了像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这个时期建立 了系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关系。
四、成熟的劳动关系
主要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丛林”。主要有经验主义
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劳动关系的特点: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
要意义,而且调整手段也已完备,立法体系、社会保障 制度等都在不断提高;
三、 冲突的制度化
主要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理论,它侧重对人的心理活
动的研究,研究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管理员工的 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新途径。这一阶段与劳动者相 关的有三个方面:工业心理学的出现;霍桑试验;社会 系统理论。
劳动关系的特点: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危机使劳资
矛盾在缓解和激化之间反复振荡,从客观上促进了劳 动关系的发展
二、管理时代
主要管理思想: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这种
理论以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以科学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 经验管理,通过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使一切科 学化、制度化。其内容主要有劳动定额原理、激励性的 工资报酬制度等。
劳动关系的特点: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
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
美国劳工联合会劳联,简称“美国劳工联合会”,是 美国熟练工人的行业工会联合组织。成立于1886年。
三、 冲突的制度化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使民族矛
盾取代了劳资矛盾,到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得企 业破产、工人失业,劳资矛盾重新突出,各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相继都爆发了较大规模的罢工,劳资关系紧张, 政府开始对劳动力市场宏观干预,各国也都进一步发展 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劳动关系的特点: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 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只要国家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然就会 发展起来。” ——《国富论》
劳动关系的特点:早期的劳动关系表现形式是激
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雇主方面,他们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 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利润。
雇员方面,工人为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 的改善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总体力量处于分散、个 别和局部状态,这一时期工会还很不完善。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 制度背景
劳动关系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 管理 时代 时代
冲突的 制度化
成熟 时期
当前劳 动关系
1
2
3
4
5
•时代背景 •主要管理思想 •劳动关系特点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
时代背景: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开始,全球进入了资
本主义工业化时代;资本主义处于积累阶段,对内表现为 对本国劳动者的剥削,对外表现为在殖民地的掠夺,大部 分劳动者靠出卖劳动为生,使这一时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 的雇佣关系。
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而政府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 预的方式,但实际上政府倾向于帮助雇主。
二、管理时代
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
济从自由竞争转向垄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 矛盾日趋尖锐。受到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使得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加,生产力遭到破坏。 政府为巩固统治,要求雇主方作出让步,同时也对 劳动者的工作保障等问题加以管理。
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 冲突,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 的主流;
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 完善,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 法律化。
五、新的矛盾和问题
时代背景:泰勒式组织已不再适合企业,因为新技术
要求在销售、生产等方面有更柔性的专业特征,工作组 织与工作设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和人工智 能的发展使蓝领和白领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如项目 部成员属于蓝领还是白领。
资方或雇主开始出现让步,对工人的直接剥削变为通 过改进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 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 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
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立法, 建立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 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