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使用要素的 边际成本即要素的价格。使厂商利润最大化,即有:
(L) P • Q(L) W • L
d L
dL
P•
dQL
dL
W
0
MP• p W
VMP W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4.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的理解
图8-4 多个厂商调整时m的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包含有n个厂商,每个厂商经过行业 调整后的要素需求曲线为 d1、d2、d3……dn,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是这些厂商 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即:
n
D dm m 1
如果这些厂商的情况完全一致,即:d1=d2=d3=…=dn,, 则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为:
不完全竞争的情况: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基本思路
• 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 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 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产品数量的决定,也适用 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1.要素所有者
要素所有者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 生产者是中间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是原始要素的所 有者。但是,要素供给的分析现在局限于要素所有者 为消费者。
消费者的行为目的是效用最大化。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2.要素数量
一旦局限于消费者范围之内,要素供给问题便有 一个明显的特点: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简称为资 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 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 品价值曲线
第一,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 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因此,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在使用一个生产要素(以及不考虑其他厂 商调整)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恰好重合。
就实质而言,消费者并非是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 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或者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劳动的供给
• (1)影响劳动供给的主要因素有: 1)劳动的价格—工资率; 2)劳动者的偏好。指劳动者对工作或闲暇的选择; 3)人口总量或人口规模; 4)劳动力与其它要素相比较的投放比率; 5)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职业及地理分布; 6)有关的立法制度和社会习俗; 后五个因素使劳动供给曲线发生位置变化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三、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劳动供给是闲暇需求的反面
在时间资源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增加 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反之亦然,即二者之间存在反 方向变化关系。
2.劳动的价格即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 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于是,亦可以将工资看 成是闲暇的价格。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2.由价格扩展线得到要素供给曲线
给定一个要素价格,会得到相应的预算线,从而 得到最优自用资源的数量,进而得到要素供给量。把 无数个表示要素供给量的点相连,即得要素的供给曲 线。
图8-8 要素供给曲线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3.要素供给曲线与无差异曲线
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以 及初始状态的情况。 自用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效用的影响不同。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二、劳动供给曲线
1.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得到
随着劳动价格不断变化,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 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会得到众多的预算 线分别与众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从而能够确定均 衡点所对应的最优闲暇量和相应的劳动供给量,最终 得到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有一段“向后弯曲” 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 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 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上涨 到很高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 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 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后弯曲。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4.对收入效应的分析
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因为 消费者此时享有同样的闲暇即提供同样的劳动量可以获得 更多的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对商品的消 费,从而亦增加对闲暇商品的消费。结果,由于收入效应, 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
VMP dR(L) dQ(L) P MP P dL dL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边际产品价值就表示增加使用一而言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对要素而言
图8-1 厂商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
dL
dY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3.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直接的边际效用
若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 用就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dU/dl, 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4.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原则就是要素供给的间接边际效用和自 用资源的直接边际效用相等,即:
图8-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 对要素的需求 曲线与要素的 边际产品价值 曲线刚好重合。
举例
• 已知某厂商使用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 数为:Q=-0.01L3+L2+38L
其中:Q为每日生产量,L是每日投入劳动小时数,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的价格是0.1元, 小时工资为5元,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问 厂商每天要雇佣多少小时劳动?
3.要素供给问题
所谓的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的 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 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二、要素供给原则
1.效用最大化条件
为获得最大的效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作为“要 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 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 需求曲线
1.使用同一种生产要素的多个厂商同时调整 的情况
多个厂商同时调整的情况下,单个厂商的要素需 求曲线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此时,单个厂 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 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n
D dm n • dm m1
图8-5 单个厂商和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 需求曲线
2.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得出
将多个厂商同时调整时的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 线的简单水平相加,就会得到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 线。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被简单地水平相加的是每个 厂商的“真正的”要素需求曲线,即是在考虑了多个 厂商共同行动所引起的全部调整之后得到的行业调整 曲线。
解:由已知得W 5,P 0.1
MPL
dQ dL
0.03L2
2L 38
则 : MPL P W
解得:L1
20 3 , L2
60
当L1 20时,利润最小(因为 dMPL 1.6 0)略去。
3
dL
L2 60时,利润为最大。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 需求曲线
2. 两条曲线重合的“潜在假定”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随 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其边际 产量不断下降。而要素的边际 产品价值VMP也是要素的函数, 且产品价格是正的常数,边际 产品价值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当P>1时,VMP>MP;当P<1时,VMP<MP; 当P=1时,VMP=MP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2.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
效用最大化原则为MU供给=MU自用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2.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间接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可表示为: (dU/dL)=(dU/dY)÷(dY/dL)
该式意义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 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完全竞争条件下消费者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公式
dU W • dU
如果VMP>W,则厂商会增加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 润。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而要 素边际产品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下降,最终VMP=W。
如果VMP<W,则厂商将会减少要素的使用以提高 利润。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减少,要素的边际产品从而 边际产品价值上升,最终也达到VMP=W。
只有当VMP=W,即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要素价 格时,厂商的要素使用量才使利润达到最大。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1.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可以看作是生产要素的函数
R(L) Q(L) P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 因而,将上式对L求偏导就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 素的“边际收益”,叫做边际产品价值
图8-9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 之间的分配
图8-10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 给量。——向右上方倾斜
当工资涨到W1时,供给量达到最大。 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反而会减少。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