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原理
23
2.8.3磨削过程
切屑的形成过程
单颗磨粒的切削过程
磨削的切削厚度很薄只有0.005-0.05mm 磨削的切削厚度很薄只有 滑擦阶段 刻划阶段 切削阶段 磨削塑性材料时,形成带状切屑; 磨削塑性材料时,形成带状切屑; 磨削脆性材料时,形成挤裂切屑。 磨削脆性材料时,形成挤裂切屑。 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作用下, 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作用下,切屑熔化可成为球状 或灰烬形态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 度、组织及尺寸形状
磨料: 磨料:其选择主要取决于工件材料的硬度 应具备的条件:硬度高、红硬性好; 应具备的条件:硬度高、红硬性好;有一定的强度和韧
性;有锋利的边刃
常用的磨料: 常用的磨料:
•氧化物系: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 氧化物系: •碳化物系:通常以碳化硅、碳化硼等为肌体 碳化物系:通常以碳化硅、 •高硬磨料系:主要有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 高硬磨料系:主要有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
耗的能量绝大部分转换为热量产生磨削热
磨削温度的概念: 磨削温度的概念:
工件平均温度:指磨削热传入工件引起的工件温升, 工件平均温度:指磨削热传入工件引起的工件温升,它影响工件的形
状和尺寸精度。在精磨时,为获得高尺寸精度, 状和尺寸精度。在精磨时,为获得高尺寸精度,要尽可能降低工件平均 温度并防止局部温度不均
7
2.8.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 度、组织及尺寸形状 结合剂:将磨粒粘合在一起,使砂轮具有一定的强度、 结合剂:将磨粒粘合在一起,使砂轮具有一定的强度、
气孔、硬度和抗腐蚀、 气孔、硬度和抗腐蚀、抗潮湿等性能 。它直接影响砂 轮的强度、 轮的强度、耐热性和耐用度 陶瓷结合剂(代号V) 陶瓷结合剂(代号 ) 树脂结合剂(代号B) 树脂结合剂(代号 ) 橡胶结合剂(代号R) 橡胶结合剂(代号 ) 金属结合剂(代号M) 金属结合剂(代号 )
表面粗糙度: 经验公式
Rmax 2 Rw + Rt Vw = • 2Vc • m • e 2 Rw Rt
3 2 1 3
• Vc、Vw—分别为砂轮和工件的速度
• Rt、Rw—分别为砂轮和工件的半径 • m—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 • e—未变形切屑的宽度与平均厚度的比值
磨粒在砂轮工作表面上是随机分布的 每一颗磨粒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不规则的
磨削过程示意图
22
2.8.3磨削过程
磨粒的特点
磨粒形状不规则,其刀尖角为 磨粒形状不规则,其刀尖角为90o~120o 均为负前角 磨粒的切削刃为空间曲线, 磨粒的切削刃为空间曲线,前刀面为空间曲面且形状不规则 磨粒的切削刃有几个~几十个微米的圆角 几十个微米的圆角, 磨粒的切削刃有几个 几十个微米的圆角,经过修正磨粒上会 出现微刃
磨削区温度θ 指砂轮与工件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一般约有500~ 磨削区温度 A:指砂轮与工件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一般约有 ~
800℃,它与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 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层的温度分布,是指沿工件表面层深度方向温度的变化, 磨削加工工件表面层的温度分布 它与加工表面变质层的生成机理、磨削裂纹和工件的使用性能有关。
vw =
π ⋅ d w ⋅ nw
1000
vw 生产率
m/s
, 工件磨削烧伤
过大, 工件R 但vw过大,振动 工件 a
19
2.8.2磨削运动及磨削用量
工件的轴向进给运动f 工件的轴向进给运动 a:
工件转一周, 工件转一周,工件和砂轮在砂轮轴线方向的相对位移 根据砂轮宽度B选则:粗磨: 根据砂轮宽度 选则:粗磨: fa=(0.3~0.85)B 选则 精磨: 精磨: fa=(0.2~0.3)B
树脂 有机类Biblioteka 橡胶切削速度可达45m/s,多用于高速磨 削、切断和开槽。可磨薄壁工件、硬 质合金等 多用于制造无心磨床的导轮和切断、 开槽及抛光砂轮。不宜用于粗加工
9
2.8.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 度、组织及尺寸形状 硬度:磨粒与结合剂的粘结强度。砂轮硬, 硬度:磨粒与结合剂的粘结强度。砂轮硬,磨粒不易
60号粒度: 60号粒度:磨粒能通过每英 号粒度 寸长度上有60个孔眼的筛网 寸长度上有 个孔眼的筛网 尺寸为20µm的微粉,其粒度 的微粉, 尺寸为 的微粉 号为W20 号为 粒度号越大,砂轮越细 粒度号越大, 粒度的选择取决于加工表面 粗糙度的要求
砂轮粒度的对比
6
2.8.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 度、组织及尺寸形状 粒度: 粒度:常见砂轮粒度及使用范围
26
2.8.4磨削力
F的产生来源:工件弹性、塑性变形的阻力;磨粒与切屑、 的产生来源:工件弹性、塑性变形的阻力;磨粒与切屑、 的产生来源 磨粒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 F的三个分力:主切削力 c;切深力 p;进给力 f 的三个分力: 的三个分力 主切削力F 切深力F 进给力F
27
2.8.4磨削力
F的特点:
33
2.8.6磨削表面质量
磨削表面粗糙度公式的讨论: 磨削表面粗糙度公式的讨论:
Rmax 2
m ,Rmax Vc 或Vw ,使Vw/Vc的比值减小, Rmax 的比值减小, Rt , Rmax ;同理, Rw , Rmax 同理, 砂轮宽度B大时, 值 可减小R 砂轮宽度 大时,e值 ,可减小 max 大时 磨粒切削刃高度的等高性越好、磨粒越细, 磨粒切削刃高度的等高性越好、磨粒越细,Rmax 径向进给量越小, 径向进给量越小, Rmax 磨削振动越小, 磨削振动越小, Rmax
12
2.8.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 决定砂轮特性的要素: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 组织及尺寸形状 组织的选择: 组织的选择:
1)紧密组织砂轮适于精加工、成型磨削及重压下的磨削。 )紧密组织砂轮适于精加工、成型磨削及重压下的磨削。 2)中等组织砂轮适于一般磨削。 )中等组织砂轮适于一般磨削。 3)疏松组织砂轮不易堵塞,适于平面磨、内圆磨等磨削接 )疏松组织砂轮不易堵塞,适于平面磨、 触面大的工序,以及磨削热敏性强的材料或薄壁工件。 触面大的工序,以及磨削热敏性强的材料或薄壁工件。
20
2.8.2磨削运动及磨削用量
径向进给运动f 径向进给运动 r:
工作台两个行程之间砂轮在半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 选择: 选择: 粗磨: 粗磨: fr=(0.01~0.07)mm/行程 行程 精磨: 精磨: fr=(0.005~0.02)mm /行程 行程
21
2.8.3磨削过程
砂轮工作表面的形貌特征
24
2.8.3磨削过程
切屑的形成过程
单颗磨粒的切削过程
滑擦—刻划 切削 滑擦 刻划—切削 刻划
25
2.8.3磨削过程
单个磨粒的切削厚度
2v w = vc fr d0
hDgmax hDgmax
hDg max
vw vc
, fr ,dw
粒度号大(细粒度)的砂轮 大 粒度号大(细粒度)的砂轮e大, hDgmax 小
单位摩擦力大 切深力F 大于主切削力F 切深力 p大于主切削力 c 主切削力Fc大于进给力Ff。 主切削力 大于进给力 磨削力随不同的磨削阶段而变化
表2-7 磨削时的Fp/Fc比值
工件材料 Fp/Fc
钢 1.6-1.8
淬火钢 1.9-2.6
铸铁 2.7-3.2
28
2.8.4磨削力
影响磨削力F的因素 影响磨削力 的因素
30
2.8.5磨削热与磨削温度
磨削热的产生:划擦阶段、刻划阶段、 磨削热的产生:划擦阶段、刻划阶段、切削阶段消
耗的能量绝大部分转换为热量产生磨削热
磨削温度的概念: 磨削温度的概念:
一定要把磨削区温度、 一定要把磨削区温度、 磨削区温度 磨粒磨削点温度和 磨粒磨削点温度和工件 平均温度三者的含义区 平均温度三者的含义区 分清楚
结合剂的选择取决于磨削速度
8
2.8.1砂轮的特性和选择
结合剂的选择
种类 主要 成分 陶瓷 无机类 青铜 特点 化学性质稳定,耐水、耐酸、耐 热,成本低。但其性脆,韧性及弹 性较差,不能承担侧面弯扭力, 主要用于制作金刚石砂轮。形面成 型性好,抗张强度高,有一定的韧 性。但自励性差 强度高,弹性好;耐热性差,自励 性好。但气孔率小,易堵塞;磨损 快,易失去廓形;耐腐蚀性差,不 宜和碱性切削液一起使用 比树脂弹性更好,使砂轮具有良好 的抛光作用。但耐热性差,气孔 小,砂轮组织教紧密,磨削生产率低 应用场合 大多数砂轮均使用。但不宜于制造 切断砂轮。其砂轮线速度一般为 35m/s 主要用于粗磨,精磨硬质合金及磨 削与切断光学玻璃、陶瓷、半导体等
磨粒磨削点温度θ 指磨粒切削刃与切屑接触部分的温度, 磨粒磨削点温度 dot: 指磨粒切削刃与切屑接触部分的温度,是磨削
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可达 中温度最高的部位,可达1000℃左右。是研究磨削刃的热损伤、砂轮的 ℃左右。是研究磨削刃的热损伤、 磨损、破碎和粘附等现象的重要因素。 磨损、破碎和粘附等现象的重要因素。
砂轮速度增大, 随之减小 砂轮速度增大,F随之减小 工件速度、轴向进给量增大, 增大 工件速度、轴向进给量增大,F增大 径向进给量增大, 增大 径向进给量增大,F增大 砂轮的磨损,F 增大 砂轮的磨损,
29
2.8.5磨削热与磨削温度
磨削热的产生:划擦阶段、刻划阶段、 磨削热的产生:划擦阶段、刻划阶段、切削阶段消
17
2.8.2磨削运动及磨削用量 磨削的主运动: 磨削的主运动:砂轮的旋转运动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