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自由切削与非自由切削
只有直线形主切削刃参加切削工作,而副切削刃不参加 切削工作,称为自由切削。曲线主切削刃或主、副切削刃都 参加切削者,称为非自由切削。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
直角自由切削
斜角自由切削
c)不自由切削
图3-1 直角、斜角自由切削与不自由切削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
挤压与切削
切屑的形成与切离过程,是切削层 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挤压而产生以滑移 为主的塑性变形过程。 正挤压:金属材料受挤压时,最大 剪应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约成45° 偏挤压:金属材料一部分受挤压时, OB 线以下金属由于母体阻碍,不能沿 AB线滑移,而只能沿OM线滑移
F A
C
D
F F af hb
C C P D
D
KFc为切削条件修正系数
3 P F v 10 c c
( KW )
式中
Fc —— 主切削力(N); v —— 主运动速度(m/s)。
3.2.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
工作功率
3 P P P F v F n f 10 e c f c c f w
第3章 切削原理
本章要点
切屑的形成过程 积屑瘤 切削力及其影响因素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 切削用量的选择 磨削原理
高速加工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3章 切削与磨削原理 Cutting and Grinding Theory
3.1 切削过程 Process of Cutting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
切削过程就是刀具从工件表面上切除多余的材 料,从切屑形成开始到已加工表面形成为止的完整 过程。 实验表明:切屑是在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受到 刀具前刀面的推挤后发生塑性变形,最后沿某一斜 面剪切滑移形成的。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
●正切削与斜切削
切削刃垂直于合成切削速度方向的切削方式称为正切削或 直角切削。如果切削刃不垂直于切削速度方向则称为斜切削或 斜角切削 直角切削:λs=0的切削,主切削刃与切削速度方向垂直 斜角切削:λs≠0的切削,主切削刃与切削速度方向不垂直
积屑瘤
刀具
图3-10 积屑瘤
3.1.4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加工材料 切削用量
材料强度越高,塑性越小,则变形系 数越小,切削变形减小。 图 (1)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是通过积屑瘤的生长消失过程影响切削变形大小的。 在积屑瘤增长的速度范围内 , 因积屑瘤导致实际工作前角
增加、剪切角φ 增大、变形系数减小。 在积屑瘤消失的速度范围内,实际工作前角不断减小、变形 系数ξ 不断上升至最大值,此时积屑瘤完全消失。 在无积屑 瘤的切削速度范围,切削速度愈高,变形系数愈小。 图 切削铸铁等脆性金属时, 一般不产生积屑瘤。随着切削速度 增大,变形系数逐渐地减小。
式中
Fc 、Ff ——切削力和进给力(N); vc ——运动速度(m/s); nw —— 工件转速(r/s); f —— 进给量(mm);
机床电机功率
Pm
m
Pc
式中 ηm —— 机床传动效率,通常ηm= 0.75~0.85
3.2.3 影响切削力因素
工件材料
强度高 加工硬化倾向大 切削力大
切削用量
特点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沾接,切屑 与前刀面之间既有外摩擦,也有内摩擦。
两个摩擦区
粘结区:高温高压使切屑底 层软化,粘嵌在前刀面高低不 平的凹坑中,形成长度为 lfi 的 粘接区。切屑的粘接层与上层 金属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其间 的摩擦属于内摩擦。 滑动区:切屑在脱离前刀面 之前,与前刀面只在一些突出 点接触,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 摩擦属于外摩擦。
3.1.4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2)进给量
刀具几何参数
(1)前角γ0
当进给量 f 增大时,切削层厚度hD 增大,切屑的平均变形减小,变形 图 系数ξ减小
前角增大,剪切角φ 增大,而剪切 图 角越大,则变形系数ξ 减小。
(2)刀尖圆弧半径rε
刀尖圆弧半径越大,变形系数ξ越大,切 削变形越大。 图
工件材料强度对变形系数的影响
◆ 前角γ0 增大,切削力减小(左图) ◆ 主偏角κr 对主切削力影响不大,对吃刀抗力和进给抗 力影响显著( κr ↑—— Fp↓,Ff↑,右图)
切削力/ N 切削力F
2200 1800 1400 1000
γ0 - Fc
κr - Fc
κr – Ff
κr – Fp
30 45 60 75 90
γ0 – Fp γ0 – Ff 前角γ0
不规则块状颗粒
剪切滑移尚未达 到断裂程度
加工塑性材料, 切削速度较高, 进给量较小, 刀 具前角较大 切削过程平稳, 表面粗糙度小, 妨碍切削工作, 应设法断屑
局部剪切应力达到断 裂强度
加工塑性材料, 切削速度较低, 进给量较大, 刀 具前角较小 切削过程欠平稳, 表面粗糙度欠佳
剪切应力完全达到 未经塑性变形即被 挤裂 断裂强度 工件材料硬度较 高,韧性较低, 切削速度较低 加工硬脆材料, 刀具前角较小
a)大规模挤裂 图3-19 陶瓷材料的去除过程与切屑形态
b)小规模挤裂
flash
3.1.6 硬脆非金属材料切屑形成机理
脆性材料切削过程
◆ 大规模挤裂与小规模挤裂交替进行(图3-13)
a)
b)
图3-20
c)
硬脆材料切削过程
d)
e)
a)大规模挤裂(大块破碎切除) b)空切 c)小规模挤裂(小块破碎切除) d)小规模挤裂(次小块破碎切除) e)重复大规模挤裂(大块破碎切除)
粘 结 滑 动
图3-9 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与积屑瘤
积屑瘤成因
◆ 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粘接 ◆ 粘接金属严重塑性变形,产生加工硬化
积屑瘤形成过程
滞留—粘接—长大
切屑
积屑瘤影响
◆ 增大前角,保护刀刃 ◆ 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 粗糙度
积屑瘤
积屑瘤切 削现象
flash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3章 切削原理 Cutting and Grinding Theory
3.2 切削力
Cutting Force
3.2.1 切削力的产生和分解
切削力来源
★ 3个变形区产生的弹、 塑性变形抗力 ★ 切屑、工件与刀具间 摩擦力
3.2.1 切削力的产生和分解
切削力分解
Ff · p f 吃刀抗力 Fp v
Fc
κr
Ff Fp Ff · p
F
Ff 进给抗力
Ff · p
Fc 主切削力 F 切削合力
图3-21 切削力的分解
3.2.1 切削力的产生和分解
Fc —切削力,与切削速度方向一致。用于计算刀具 强度,设计机床零件,确定机床功率等。 Ff — 进给力,与进给方向相同。消耗机床的功率 较少,用于计算进给功率和设计机床进给机构等。
形成 条件
影响
糙度 恶劣,易崩刀 表面粗糙度不佳
3.1.5 切屑类型与切屑控制
切屑类型
带状切屑
real
节状切屑
real
粒状切屑
real
崩碎切屑
切屑形态照片
real
3.1.5 切屑类型与切屑控制
切屑控制
为使切削过程正常进行和保证已加工表面质量,应使切 屑卷曲和折断。 切屑的卷曲是切屑基本变形或经过卷屑槽使之产生附加 变形的结果。
Ff C Ff a
X Fc p X Ff p
X Fp
f
f
f
YFc
YFf
YFp
v K Fc
v K Ff
vc K Fp
z Fp
z Fc c z Ff c
Fp CFp a p
式中
CFc , CFp , CFf —— 与工件、刀具材料有关系数;
xFc , xFp , xFf —— 切削深度ap 对切削力影响指数;
3.1.2 切屑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相对滑移系数
cos 0 S y sin cos( 0 )
(3-1)
γ0
剪切角越小,前角越小, 剪切变形量越大。
M
φ
O
图3-7 相对滑移系数
3.1.2 切屑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变形系数
切削层经塑性变形后,厚度增加,长度缩小,宽度 基本不变。可用其表示切削层变的变形程度。 ◆ 厚度变形系数
( 3-5 )
变形系数Λh越大,剪切角φ越小。
2h 2 h sin o 1 h cos o
当γ0 = 0~30°,Λh ≥1.5 时, Λh与ε相近 ε 主要反映第 Ⅰ 变形区的 变形 , Λh 还包含了第 Ⅱ 变 形区的影响。
3.1.3 前刀面上刀-屑的摩擦与积屑瘤
Ⅱ
Ⅰ
Ⅲ
图3-6 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 第Ⅱ变形区:靠近前刀面处, 切屑排出时受前刀面挤压与 摩擦。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 主要原因。
第Ⅲ变形区:已加工面受到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 形。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 原因。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
切削变形实验设备与录像装置
Fp— 背向力,与进给方向垂直。用于计算与加工 精度有关的工件挠度和刀具、机床零件的强度等。也 是使工件在切削过程中产生振动的主要作用力。
F Fc FN D
2 2
FCFPF
Ff=FDsinκr
2
2
2 f
Fp=FDcosκr
3.2.2 切削力与切削功率的计算
指数形式的切削力经验公式
Fc C F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