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总概括

艺术概论总概括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九大课:[第八章 艺术家]
第八章 艺术家 一、艺术家的概念 (一)艺术家是具有丰富情感的
人 1、艺术家的必备条件——情感 2、艺术家情感活动的特点 (1)形象性; (2)审美性; (3)理性辅助 3、艺术家情感的制约性因素 (1)独立的人格 (2)先天的秉性、气质 (3)敏感的心灵 (4)社会环境 (5)自然环境 (6)民族心理 (7)个人修养: a、专业的; b、总体的; c、旁类的 (二)艺术家是具备艺术技能的
3、意态;
4、风神。
(四)书法艺术的类型划分
形态篇
第六大课:[艺术形态的审美特性]{三}
第六大课:艺术形态的审美特性[三] 七、语言艺术——文学 八、实用艺术——广告、环境装饰
艺术生发篇
第七大课:[第六章 艺术的生成]
第六章 艺术的生成 一、原始性“艺术” 1、发生地点; 2、发生时间; 3、发生形态 二、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代表学说 1、“摹仿说”; 2、“游戏说”; 3、“巫术说”; 4、“表情说”; 5、“潜意识说”; 6、“生存说”; 7、“集体无意识说” 三、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劳动说
人 1、三个基本概念 (1)艺术技能 (2)专业技术 (3)艺术技巧
2、专业技能的目的 3、专业技能与全面修养的结合 ▲“匠气” 二、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 (一)艺术创造的概念 1、创造须不断超越 a、超越别人 b、超越自己 2、创造须创新艺术境界 3、创造须开创新的表达“语言
3、建筑的四要素:实用、经济、 3、基本情感符号是动作与道白
坚固、美观
(二)演员的“自我”与角色
(二)建筑类型划分
的“自我”的调和统一(体验
五、线条艺术——书法
派与表现派)
(一)中国文字发展的三个阶 段
1、纯图画期;
2、图画佐文字期;
3、纯文字期。
(二)汉字书法的一般审美特 性
1、视觉线条(墨色)中的抽象 性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十六大课:[第十一章 艺术欣赏]{二}
三、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一)审美感觉 (二)审美理知 (三)审美心象 (四)心境共鸣 四、艺术门类的欣赏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十七大课:[第十二章 艺术批评]
(一天赋和敏感
(二)才能和技巧
(三)勤奋和修养
(四)个性和独创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十一大课:[第九章 艺术创作]{二}
二、艺术创作过程 (一)艺术生活经验 (二)艺术创作动意 (三)顿悟与渐悟 (四)艺术构思(直觉性与理智性统一) 1、表象——情思——材料 2、自然心灵化——心灵物化 3、表情与气势 (五)艺术世界的诞生 1、艺术世界生命的特质 (1)动力性 (2)有机性 (3)整体性 (4)规律性 2、艺术世界的“生态圈” (1)外景层:再现的、表现的、自然的、构成的 (2)中景层:具象化、抽象化、意象化、几何化 (3)内景层:情理平衡、唯性的、天然浑成的、唯理的 3、有意味的形式 三、艺术创作的主观条件 (一天赋和敏感 (二)才能和技巧 (三)勤奋和修养 (四)个性和独创
形态” (二)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之
原因 1、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发展性 2、人类的审美心理无限需求 3、“重复”必然导致艺术生命
的僵化与终结 (三)艺术家如何才能有所创造 1、强烈的创新意识 2、深厚的艺术修养 3、广博的文化积累 4、丰富的人生体验 三、艺术家的作用 1、表达与记录人类的情感 2、调剂人类精神 3、创造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教
艺术生发篇
第八大课:[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动因 一、艺术发展的动因 (一)外部诱因 1、社会历史的物质文化 2、社会历史的精神文化 (二)其内部诱因 1、艺术内容的扬弃 2、艺术形态的扬弃 二、艺术发展的规律 (一)基本趋势 1、由简单走向复杂 2、低级走向高级 (二)其基本活动律 1、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2、民族与世界的统一 3、多元艺术景观的共融 4、艺术之“源”与艺术之“流”的统一
第二章 艺术的文化地位 一、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拍拉图的“怀疑论” 2、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 3、雪莱、拜伦的“浪漫主义观” 4、唯美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二、艺术是社会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三、艺术与其它文件现象(学科)之间
的关系 1、艺术与经济; 2、艺术与政治; 3、艺术与哲学; 4、艺术与宗教; 5、艺术与道德; 6、艺术与科技。
1、纹章学;
3、其与动作姿态的统一。
2、色调表情构成;
(二)音乐的一般属性
3、纯粹的色彩构成
1、其长于传情,以表现人们 (三)绘画艺术的种类
的审美感受
(四)绘画艺术的发展简史
2、其属听觉性的“时间艺术” 三、时空艺术——舞蹈
3、其讲究在比例中求和谐
(一)舞蹈艺术的一般特性
4、其以音响作为唯一的塑造 形象的物质手段
术精神
1、天人统一观; 2、心物统一观; 3、神形统一观; 4、文质统一观
2、艺术世界的“生态 圈”
(1)外景层:再现的、 表现的、自然的、构成 的
(2)中景层:具象化、 抽象化、意象化、几何 化
(3)内景层:情理平 衡、唯性的、天然浑成 的、唯理的
3、有意味的形式
三、艺术创作的主观条 件
2、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三)表演艺术的三大学说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 2、梅耶荷德学说 3、爱森斯坦学说 (四)表演艺术的四个问题 1、感觉; 2、情感形象——表情; 3、潜台词; 4、“第四堵墙”
3、再现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三)书法艺术的四要素:
1、用笔;
2、结构;
二、课程设置要求:
四、艺术形态的划分
艺术概论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统
五、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形态与特性
一性,因而其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美学、历史等广泛 的人文学科知识,尤其是须有某一相关艺术领域的实践 体验和工夫积累。
艺术生发篇 六、艺术的生成
三、课程设置目的:
七、艺术的发展
音乐
空间艺术
绘画 雕塑 建筑 建筑
时空艺术 舞蹈
造型与非造型 综合形式
文学、音乐 综合形式
建筑、造型 综合形式
戏剧、电影、影视 表演、舞蹈 综合形式
表二
情理性
指向性
感性内容 占优势
理性内容 占优势
感性理性内容平衡
形态篇
时间艺术
音乐 文学 文学音乐 综合形式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绘画 雕塑
建筑
建筑、造型 综合形式
舞蹈 书法艺术
戏剧、电影、影视 表演艺术
表演、舞蹈 综合形式
形态篇
表三
心灵态势 呈现方式
直接呈现 心灵
间接呈现 心灵
呈现心灵过程
音乐、诗 文学、史诗
舞蹈 书法艺术
哑剧
直接与间接呈现心 戏剧文学、电影、
灵的统一和转化
影视
表演艺术
呈现心灵状态
建筑 绘画 雕塑
建筑、造型 综合形式
呈现 心灵存在
呈现 心灵存在
理念篇
第二大课:[第二章 艺术的文化地位与第三章 艺术的社会功用]
第三章 艺术的社会功用 1、审美功用; 2、认识功用; 3、社会组织功用;
形态篇
第三大课:[第四章 艺术形态的划分]
第四章 艺术形态的划分
艺术形态的划分与比较示意图表
表一
物化结构 符号体系
造型艺术
非造型艺术
时间艺术 (文学)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艺术概论是研究各类艺术活动中所发生的一般现象及其 规律的一门艺术基础理论学科。该学科是艺术类学生的 一门必修课,其对该类学生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之发 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广泛的指导价值。
一、艺术的本质 二、艺术的地位 三、艺术的功用 艺术形态篇
艺术概论是一门以指导实践为主导的基础理论课程,在
艺术世界构成篇
对艺术类的学生开设此门学科的基本目的是:促进专攻
八、艺术家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明确其该门学科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学习和理解有关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明了艺术
九、艺术创作
类型的划分及其主要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了解和掌握
十、艺术作品
艺术发生、发展的一般知识与原理;明确艺术在整个社 会文化中地位以及与其它文化现象的相关性;明确艺术 世界的构成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尤其是要懂得成为一名 艺术家的基本条件与价值构成,深刻领会与把握艺术创
四、课程内容:
十四、艺术与美育
目录
艺术理念篇
理念篇
第一大课:[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
理念篇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是意论形态与生产形态的统一 二、艺术的概念 三、艺术的特征 1、强烈的主体性 2、是对象的存在 3、是美的形式的构成
理念篇
第二大课:[第二章 艺术的文化地位与第三章 艺术的社会功用]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十三大课:[第十章 艺术作品]{二}
三、艺术创作与形式美 [一]、艺术与形式美的关系 [二]、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1、色彩 2、形体:点、线、面、体 3、声音 [三]、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1、整齐一律 2、对称 3、均衡 4、比例与尺度 5、节奏与韵律 6、多样统一 四、艺术形象展现的两极形态 [一]、具象形态 [二]、抽象形态 [三]、调合形态
艺术世界的构成篇
第十二大课:[第十章 艺术作品]{一}
第十章艺术作品 一、艺术作品的概念 (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1、艺术是一种语言 2、艺术作品是语言的具体形态 (二)艺术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精神产品 (三)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四)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 (五)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 二、艺术语言 (一)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二)艺术语言体系的构成因素 1、其构成因素 (1)意念; (2)物象; (3)艺术形式; (4)工具材料的技术; (5)艺术方法。 2、艺术作品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