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2010年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报告一、发展成就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全民创业方针的指导下,作为“全民创业科技行动”的收官之年,在市、区科技局和全市孵化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孵化器建设成绩斐然。
(一)孵化器数量稳步增加,孵化器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我市又组建了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分别是武汉光谷创意园、武汉双恒信息科技创业园、武汉英赛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竹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柯信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世纪昆仑CBI动漫创意孵化器、武汉海工科技企业孵化器。
至此,我市市级组建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3家,同比增长12.5%。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和武汉大学科技园先后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北国知专利创业孵化器、武汉东创研发园两个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
在同一年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数量之多创我市孵化器发展史上之最。
截至2010年,我市已有1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此外,湖北国知专利创业孵化器、武汉光谷创意园、武汉双恒信息科技园、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宏伟达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洪山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等6家孵化器通过了湖北省级认定。
至此,我市湖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27家,占湖北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的54%。
此外,2010年,我市新增科技创业社区6家,全市科技创业社区数量增至35家,同比增长20.7%。
作为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试点,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光谷创新基地加速器也进入组建和试运行阶段。
(二)孵化器规模进一步扩大,孵化质量明显提高- 3 -1、孵化器孵化场地面积继续增加根据历年统计口径,截止2010年,全市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科技创业社区拥有的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总面积1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
孵化场地面积的增加与全市2010年孵化器和科技创业社区数量的增加基本吻合。
在全市63个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中,孵化场地建筑总面积过10000平方米的有27个,详见表1。
表1:孵化场地面积过10,000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4 -2、新入孵企业数与毕业企业数同步增加2010年,全市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科技创业社区新增入孵科技型企业905家,毕业企业619家。
扣除当年毕业数,全市在孵企业数净增286家。
全市在孵企业总数达到3410家,累计毕业企业2477家。
详见表2。
表2:2009年武汉市在孵科技企业、毕业企业数- 5 -随着我市科技创业活动的不断高涨,在孵化器从事科技创业,建立科技创业企业,包括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的数量也创历史新高。
表3为2010年在孵企业在50家以上的孵化器名单。
表3:2010年在孵企业在50家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6 -(三)孵化器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2010年,在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的具体指导下,我市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
全市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市、区共建孵化担保平台,科技孵化企业民间股权融资交易平台,制造资源共享平台四大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
其中,市区共建孵化器担保平台实现担保额18,670万元,在保贷款约19870万元。
民间股权融资交易平台2010年融资额度达到6000万元;科技创业与制造资源共享平台2010年注册用户已达10135家,各类入网设备达到19947台(套),并促成了4643例供需对接;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已开通了20个平台服务分站,实现全免费使用终端,为1000多家重点在孵企业提供了公益资源服务。
此外,2010年,我市还建成了“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统计评价公共服务系统”,并在各孵化器确定了固定的统计人员,为实现我市孵化器及在孵科技企业的动态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的手段,完善了全市孵化器管理体系。
随着我市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全市孵化器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长。
孵化器自有种子资料逐年增加,2010年,全市孵化器种子资金达到25873万元,同比增长16.6%。
表4为近三年孵化器种子资金增长情况。
表4:近三年孵化器种子资金增长表- 7 -不断增加的孵化器种子资金,提高了孵化器的投融资和增值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具有成长性科技初创企业的发展。
目前,我市孵化器已具备了信息服务、投资融资、技术支撑、行政代理、中介咨询、物业管理六大基本服务功能,使孵化器的服务内容有了较大的充实和提升。
随着孵化器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全市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步增强。
2010年,据对全市25个主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统计,全年共实现综合收入10502万元。
其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名列首位,2010年实现综合收入2210万元。
孵化器年平均综合服务收入420万元,同比增长18.7%。
在孵化器综合服务收入中,投资收益呈明显增长趋势。
部分孵化器的投资收益超过了综合服务总收入的50%以上。
说明经过多年的种子资金投入,其投入效益已初见成效,成为增强孵化器发展后劲的重要动力。
(四)在孵企业技工贸收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全民科技创业的推动下,全市在孵科技企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在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不菲的成绩。
按历年统计口径,2010年,全市在孵科技企业累计技工贸收入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20.2%,利税总额20亿元,上交税收11亿元,同比增长36.3%。
表5为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过亿元的主要科技企业孵化器,表6为在孵企业上交税收过500万元的主要科技企业孵化器。
表5:在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过1亿元的孵化器- 8 -- 9 -表6:2010年在孵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10 -据对汉口创业中心等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抽样调查,在孵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640家,占全部在孵企业总数的52.2%,比2009年增加了十个百分点。
其中,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为24家,年技工贸在1000万元以上的316家。
说明在孵企业在孵化器的哺育下,成长速度明显提高。
在孵企业技工贸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在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大幅增强。
2010年,全市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共申报专利912项,其中授权532项(包括88项发明专利),是2009年的2倍多。
说明在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五)大学生科技创业蓬勃发展,科技创业导师行动稳步推进我市是国内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拥有68所大学,每年有25万名左右的大学生毕业。
营造大学生自主科技创业的环境,不仅可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可吸引大批的大学生在武汉建功立业,造就大批的科技英才,促进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自2008年起到2010年,市科技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市人社局联合举办了三届“武汉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通过大学生科技创业赛事,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政策扶植,培育了一批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
截至2010年,全市已有351个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近2000多名在校及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参加了大赛,67个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得到市科技局的经费资助,总额达450万元。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武汉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山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6个孵化器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被授予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
为提高孵化器服务能力,促进全民创新创业深入发展,市科技局启动了武汉科技创业导师行动。
通过凝聚跨专业、跨地区的人才智力- 11 -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一批成功创业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灵活方式,向科技创业企业,尤其是大学生科技创业提供创业辅导,极大提高了科技创业的成功率。
此举受到了科技部的充分肯定。
表7为全市孵化器管理人员与科技创业导师人数历年增长表。
表7:孵化器管理人员与科技创业导师二、主要经验(一)拓展孵化服务范围,提升孵化服务能力2010年,我市启动了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实现了科技创业服务向上、下游的扩展。
上游就是继续加强全市科技创业社区和孵化器内“创业苗圃”的建设,通过科技创业社区和项目孵化,把孵化器的服务范围向创业种子遴选,创业团队培育扩展;下游就是通过建设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从孵化器毕业的企业在成长道路上再送一程,使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科技创业社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较完整的孵化服务体系;在孵化器的规模上,我市已形成了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个层次,孵化服务的空间范围也极大扩展,推动了市、区、街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格局,整体上提高了我市孵化服务能力。
多年来,青山创业中心通过建立项目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孵化产业基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孵化链。
他们依托武钢,建立了“武汉钢工孵化器,转化武钢科技人员和一线工人技师技术革新成果。
”在创业中心内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站,扶植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创业种子,培育创业团队,选送入孵企业;依托青山都市工业园,形成产业规模。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以大学科技成果,大学生科技项目孵化为核心,已经形成了项目孵化、企业孵化和企业加速器三级孵化模式。
湖北国知专利创业孵化器以专利项目孵化,专利企业孵化和产业化为特色,孵化器由市级、省级到国家级认定,实现了三年三大步。
实践证明,把孵化器的服务范围向两端延伸,不仅有利于提升孵化器的服务功能,扩展其规模,而且有力促进了全市孵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为了提高孵化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提高服务能力,2010年,由市科技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职务岗位培训”首次启动。
在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训活动中开创了由政府部门举办并列入职业资质培训的先河。
全市孵化器有62名管理人员首期获得了职业岗位证书。
我市开展的这一活动,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充分肯定,对规范全市孵化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施“武汉市全民创业科技行动”,加速孵化器建设从2008年开始,为推动我市孵化器事业发展,市科技局启动了“武汉市全民创业科技行动计划”,提出从2008年至2010年,构建10大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100个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新增1000家科技初创企业,新增10000名以上人员就业。
经过三年努力,截止2010年,上述目标已基本完成。
我市以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洪山创业中心、青山创业中心、武昌创业中心、汉口创业中心、汉阳创业中心、海峡创业中心、华科大科技园、湖北武汉国家农业园创业中心、新材料孵化器为核心的全市科技企业孵化示范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各具特色。
2010年,全市市级组建及以上孵化器63家,科技创业社区35家。
此外,青山区、江岸区等还探索出建设区级孵化器,推动区域孵化器事业发展的新路。
目前,仅这两个区域就拥有区级孵化器14个。
三年内,全市孵化器新增入孵企业2297家,其中2010年新增90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