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苗笔记-病理(全)

大苗笔记-病理(全)

病理学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做出应答反应①适应②损伤一、适应性改变1、萎缩:细胞体积缩小“脂褐素”①生理性---成人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②病理性2、肥大:体积大①代偿性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导管3、增生:数量多心肌、骨骼肌只有肥大,没有增生。

4、化生:一种成熟—变为-另一种成熟。

适应性改变最常见的是化生,占70%。

①鳞状上皮化生:主要发生在支气管、宫颈、膀胱②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③结缔组织化生:骨化性肌炎二、损伤(一)可逆性损伤变性: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又叫水变性,最常见变性):ATP生成减少,钠水潴留,形成水肿。

电镜可以看到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常见于病毒性肝炎(又叫气球样变----里面是水)2、脂肪变性(脂肪沉积):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脂肪沉积在肝—脂肪肝;脂肪沉积在心脏----黄色斑纹—虎斑心,电镜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空泡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蛋白质聚集分为:(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2)血管壁玻璃样变:-----见于高血压,发生在细动脉(3)细胞内玻璃样变:XXX小滴、小体。

病理性钙化:除了骨骼、牙齿以外,有了钙化,就叫……(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的4大类型:(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多见于心、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和干酪性坏死(结核)(2)液化性坏死:脑(乙脑)和胰腺(急性胰腺炎)(3)纤维素样坏死:和变态反应、免疫反应有关,(4)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①干性坏疽:见于四肢末端②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③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厌氧菌感染。

-捻发感。

细胞坏死的结局:①溶解、吸收②分离、排出(形成瘘管和窦道、机化)2、凋亡:单个细胞主动性死亡(自我了断)caspases激活三、修复1、再生:周围健康细胞进行增生(不留瘢痕的修复)只有骨组织可以完全再生。

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主要见于表皮细胞和造血细胞2).稳定细胞:主要见于腺器官的实质细胞—肝,肾小管上皮细胞、。

3).永久性细胞:(永久不能再生)主要见于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记忆:表皮造血再生强肝脾小平最稳定神经心骨到永久)3、肉芽组织(瘢痕修复)成纤维母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炎细胞。

肉芽组织最后变为瘢痕组织4、创伤愈合5-7天---胶原纤维,数月后线状瘢痕形成第二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充血和淤血(一)充血:1.类型:①动脉性充血---主动过程。

②静脉性充血----淤血。

2.常见器官淤血举例(1)肺淤血:多为左心衰竭引起,急性左心衰可见心衰细胞(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长期慢性肺淤血导致肺脏褐色硬化(2)肝淤血:右心衰竭。

脂肪变性为黄色,肝脏呈红黄相间花瓣纹,槟榔肝。

长期慢性肝淤血导致肝脏淤血性硬化。

二、血栓形成液→固1、固体质块----血栓。

2、血栓形成条件: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栓形成重要条件和最常见原因3、血栓的类型:1).白色血栓:主要位于心脏瓣膜,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头部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部,主要见于房颤和动脉粥样硬化3).红色血栓:静脉内,红细胞----尾部。

4).透明血栓:又叫微血栓,主要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

4、血栓的结局软化、机化、钙化、脱落。

三、栓塞1、栓子运行途径:1).右心-----肺动脉。

2).左心-----脑,肾。

3).肝外门---肝内门静脉及其分支。

2、栓塞类型和各自对机体的影响1).血栓栓塞:肺动脉---来源于下肢深静脉体循环的栓子---左心房和左心室2).脂肪栓塞:四肢长骨的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创伤3).气体栓塞:氮气,减压病,沉箱病四、梗死记忆:新地贫血切脾肾,结肠出血扇了肺。

第三节炎症1、概述血管---活体组织---防御反应。

血管反应(白细胞的渗出)---炎症过程--中心环节(核心)。

2、急性炎症(早期):渗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慢性炎症(晚期):巨噬细胞增殖3、炎症介质:既能扩张血管又能提高血管通透性----组胺、缓激肽;既能升高血管通透性又能趋化作用----C5a;引起组织损伤---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4、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1).浆液性炎:浆液渗出---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2).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原渗出。

主要见于大叶性肺炎,白喉、菌痢、绒毛心。

3).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渗出,主要见于疖和痈、阑尾、小叶性肺炎4).出血性炎:红细胞渗出,主要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鼠疫5、慢性炎症肉芽肿组成:渗出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伤寒、梅毒、风湿、血吸虫、结核第四节肿瘤一、生物学行为诊断恶性肿瘤:异型性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

1、异型性:成熟—分化。

异型性小---良性,异型性高----恶性2、肿瘤分级和分期: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二、肿瘤生长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恶性肿瘤:侵润性生长1.淋巴道转移: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方式。

·癌2、血性转移:肉瘤---最常见转移方式;部位:肺—最常见,其次---肝绒癌、前列腺癌属于血性转移。

三、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恶性肿瘤命名:1)、癌:上皮组织,移行细胞癌—泌尿,鳞状细胞癌---肺2)、瘤:间叶组织3)、特殊:恶性,母细胞,人名---火气金淋巴瘤2、癌前病变:(1)口腔黏膜白斑。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

(3)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4)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8)肝硬化。

3、非典型性增生:轻度和中度---上皮层下部1/3-2/3重度---------上皮2/3-全层4、原位癌:基底膜完整,没有透过基底膜。

无血管、无淋巴不转移。

5、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癌较常见少见好发部位皮肤、粘膜、内脏四肢、躯干大体特点较硬、色灰白质软、色灰红、鱼肉状组织学特点癌巢弥漫分布网状纤维无网状纤维有网状纤维四、常见的上皮性肿瘤1、上皮组织肿瘤良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高分化(恶性程度低)-- 角分化五、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脂肪瘤:背,肩、颈及四肢的皮下组织2、恶性间叶组织肿瘤:1).脂肪肉瘤:腹膜后,大腿的深部软组织2).骨肉瘤:骨组织恶性肿瘤中最常见。

X线: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状影像。

3).恶性淋巴瘤:①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②非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B淋巴细胞六、其他类型肿瘤黑色素瘤(恶性)畸胎瘤(成熟的—良性;未成熟的—恶性)第五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一、动脉粥样硬化1、发生在大、中动脉2、最早的叫脂纹期,形成泡沫细胞3/判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最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4、主要是左前降支,主要支配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占50%二、原发性高血压1、病例变性: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2、主要见于肾的肉球动脉和视网膜动脉3、病理变化:1)·心脏:心脏肥大,左心室肥大,晚期出现离心性肥大。

2)·肾脏;颗粒性固缩肾3)·脑出血,好发于内囊基底节区,主要供血是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

4、良性高血压是变性。

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是纤维素样坏死三、风湿性心脏病1、最常见感染:溶血性链球菌2、增生期:肉芽肿期。

典型特征--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Aschoff细胞3、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蹄组织,常受累部位是二尖瓣。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肺的褐色硬化---肺的慢性淤血含铁血黄素的心肌细胞---肺的急性淤血槟榔肝--------肝淤血绒毛心--------纤维蛋白炎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四、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梨形心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主动脉瓣狭窄---------靴型心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周围血管征第六节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1、3个月+2年2、慢支咳痰的基础:黏液腺增生,肥大,分泌,亢进3、细支气管炎和周围炎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变基础4、主要并发症:肺气肿---核心: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引起的阻塞性通气障碍二、大叶性肺炎1、纤维素性炎渗出纤维蛋白原2、病理变化:分为四期:①充血水肿期;1—2 浆液性渗出②红色肝样变期;3—4 大量红细胞中量纤维素渗出(铁锈色痰)③灰色肝样变期;5—6 大量纤维素渗出④溶解消散期。

7 大量巨噬细胞3、并发症:肺肉质变三、小叶性肺炎1.化脓性炎症2、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

四、肺硅沉着病(矽肺)1、肉芽肿性炎症2.病因:游离二氧化硅(Si02)。

3.病理变化:硅结节----硅沉着病的特征性病变。

4、并发症:①肺结核(最常见);②肺源性心脏病;③肺气肿第七节消化系统疾病一、消化性溃疡1.肉眼观察: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2.光镜下: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3、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胃溃疡癌变率不超过l%----最少见二、病毒性肝炎1、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性炎症:气球样变---水变性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2.渗出: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3.增生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1).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2).慢性普通型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2)中度慢性肝炎:桥接坏死(3)重度慢性肝炎:大范围桥接坏死3).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大片状坏死记忆:二点二桥二大片三、门脉性肝硬化1、病理变化:假小叶四、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1、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2.胃癌: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1)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

早期胃癌凹陷型肉眼最常见。

(2)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溃疡型(常见)---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未分化癌---没有腺管形成3.食管癌:中段最多见,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进展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

第八节泌尿系统疾病一、肾小球肾炎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①急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②肉眼:大红肾,蚤咬肾③镜下: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少量系膜细胞④电镜下:驼峰状或小丘状致密物质沉积2.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

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

上皮细胞增生大量壁层细胞和单核细胞增生线条样、颗粒样沉积。

免疫荧光检查:连续的线性荧光3.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车轨状、分层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