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对二战后德国统一的思考

论文 对二战后德国统一的思考

宁波大学答题纸(20 15 —20 16 学年第1 学期)课号:050T07A02 课程名称:东方文明史改卷教师:学号:146331635 姓名:童烨芝得分:对二战后德国统一的思考摘要: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德国被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但在1990年终于重新统一,并对本国乃至国际的征集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

促成德国重新统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分别是内因——联邦德国推行的民族主义政策,和外因——四大战胜国的对德政策。

而成功统一的联邦德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原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导致欧洲以德国为核心的新的均衡体系的确立。

关键词:德国统一统一原因经济发展欧洲均衡体系一.联邦德国推行民族主义政策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联邦德国政府对民主德国奉行的是“实力政策”和“对抗方针”来维护国家的统一。

从民族主义对外独立性角度出发,联邦政府在外交上推行了著名的“哈尔斯坦主义”,也称单独代表权主义。

一方面声称在国际上只有联邦德国才能代表整个德国,坚决不承认民主德国,把其看成是联邦德国的东部地区;另一方面不与民主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尽管它使联邦德国在国际上外交活动空间变得日益狭窄并遭受批评,但从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立场来看,它的历史作用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70年代勃兰特上台后改变了以前政府强硬的“国家统一”主张,提出“新东方政策”,承认两个德国存在,但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两个独立国家,也不互为外国。

在推行德国统一的政策中淡化政治因素,强调民族同一性,对民主德国最主要是实行文化民族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

强调德意志因素和语言、历史、文化的共同性;鼓励双方民间贸易往来,把东西德的经济牢牢捆绑,最后从经济上吞并民主德国。

80到90年代,联邦德国科尔政府上台后,奉行“完全统一”政策,在重新推行阿登纳的国家统一主张过程中始终把民族主义放在首位。

两德人民来往愈加频繁,贸易额迅速增加,经济关系不断加强;高层互访,两德政要友好往来,缓和两国关系,加强两德人民之间的民族情感。

1989年联邦德国开放柏林墙并向民主德国公民发放“欢迎费”,通过向民主德国提供援助又施加压力使其妥协,最终在1990年实现德国重新统一。

二.四大战胜国对德政策转变1)苏联对德政策转变战后初期,苏联一直坚持一个德国政策,斯大林曾提出以德国中立化为条件实现两德统一的主张。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莫斯科内部权力调整后也开始调整对德政策和整个外交路线。

1955年9月赫鲁晓夫邀请联邦总理阿登纳访苏,两国正式建交。

这标志着苏联开始执行两个德国的政策。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上提出“自由选择原则”,在对待东欧盟国的政策上,慢慢放弃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国家“有限主权论”,放弃“勃列日涅夫主义”。

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时导致东欧国家相继发生政局动荡和最后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的外部决定性因素,二东欧政局的变化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而民主德国政局的激剧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德国迅速统一的前提。

1989年后苏联开始不再反对德国统一,也在一系列谈判后撤下“德国中立”的王牌,使德国统一并加入北约。

2)美国对德政策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一直是最亲密的盟国,华盛顿也是波恩最好的盟友。

由苏联扶植民主德国加入美国支持的联邦德国对华盛顿来说是美国“民主原则”和“民主思想”的胜利,因此美国支持联邦德国统一,但是要控制德国统一的进程使之适应自己欧洲政策的需要。

3)法国的忧心忡忡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法国坚决反对两德统一,统一的德国将成为一个地处中欧的政治、经济、军事打过,法国担心力量大大增强的德国未来会主宰欧共体、西欧联盟,增强其在北约的地位,担心统一的德国会大大增强其在东欧的影响,以及会不会与处于危机四伏的苏联建立特殊关系。

但在波恩答应德国统一与欧洲联合两不误,同意于1993年前实现欧共体的货币联盟,加速欧共体政治意图花等一系列政治保证后,1990年联邦德国科尔访法时巴黎和波恩在德国政策上达成了一致。

4)英国的进退维谷面对提出的德国统一问题,英国一方面欣喜于东德政治、社会制度的巨变,柏林墙的拆除,两德边界开放,希望能在此基础上结束欧洲的对抗,另一方面对欧洲现有格局遭到破坏感到愕然不知所措,对德国统一的后果没有把握。

美国更重视同欧共体和联邦德国的关系、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发现已经被法国和联邦德国主宰、联邦德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日益衰退的政治影响力等这些都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英国政府也担心统一后拥有强大经济、军事实力的德国要求更大的政治地位,破坏欧洲的平衡。

但当德国统一成为既定事实无法避免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条件时,英国也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德国的统一了。

德国统一的外部条件很大一部分是在2+4会议上谈判与协商的,由于德国统一不是采取缔结和约的方式,而是由当年四大战胜国与两个德国签订《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其他德国投降时处于对德战争状态的国家绝大多数被排除在谈判与协商之外,这似乎表明当今世界事务的解决仍未摆脱“大国主义”的倾向。

三.德国统一的良好影响1)德国的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原有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使之更加优化,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其整体实力已居世界各国前列德国的统一使得原西德的社会经济制度全面地覆盖东德, 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方式实现东部德国的经济转轨。

西德成了东德最大的投资者和供货者。

在联盟条约生效之后,西德就成了东德的主要贸易对象。

西德全面赢得了东德市场,这个市场包括商品销售市场、投资市场、劳动力市场,随着德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德国东部经济已不再是限制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刺激了整个德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原东德经济与西德经济在结构上具有互补性,它们的统一大大提高了两个地区的经济势力。

从农业上看,西德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单位面积产量大,而东德的可耕土地面积大,人均谷物产量高。

德国的统一,提高了西德乃至整个统一后的德国的农业水平。

工业方面,东西德也存在着互补性,西部德国工业发展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竞争力强,在煤铁等方面的资源较丰富;而东德虽然在劳动生产率、产品竞争力方面不如西德,但在有色金属、钾盐等方面的含量均大大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这些资源在统一后通过科学地整和,给德国工业提供了比原来更为有利的条件。

2)德国政府向东部大量投资以及西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可借鉴性甚至更多的是原有政策的直接照搬,缩短了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应期”,使东部成为了追赶型经济增长的成功范例经济转轨在德国东部取得了巨大成绩,建成了一批新型的现代化企业,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民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将东部地区经济突然置于与整个西欧企业同等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没有资金上的帮助,情景是不可想像的。

在巨额的投资保障下,德国东部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迅速走出了经济崩溃期,出现了连续3年的经济增长期,从而大大降低了东部经济转轨的风险,其经济建设十几年来,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

东德在得到西部大量资金帮助的同时,还可以借鉴或者是直接照搬在德国西部已经发育成熟了的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制度、经济规章、经济模式。

效果最为明显的是解决东部的失业、养老保险等问题。

政府把原西德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模式完整地引进到东部地区,使东部居民的社会福利大幅度得到提高。

3)德国的统一,打破了几十年来冷战思维下的欧洲均衡体系,打破了欧洲战后的均势格局,对欧洲大陆内部的关系以及东西方关系的格局和性质产生巨大影响,导致了欧洲以德国为核心的新的均衡体系的确立随着德国的统一和苏联的解体,世界由两极冷战向多极并进转变,从而打破了欧洲均衡体系的基础,欧洲原有的均衡体系失去存在的价值,苏美两国势力对比也发生变化,这势必导致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对外政策的调整,以期建立一种适应形势需要的新的欧洲均衡。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统一后的德国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核心地区,经济势力将大大超过欧洲老牌的强国,其劳动力的数量和水平较之英国和法国也占绝对优势。

德国的统一对此时政局动荡、经济混乱的苏联有不利影响,但尽管苏联最后分裂,如今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强国之一,且原苏联和原东德的政治和经济都很密切,统一后的德国经济上只要贸易对象还是俄罗斯,而且德国已经表示会在经济上援助经济上暂时困难的俄罗斯,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欧洲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在政治和军事上和俄罗斯合作将是德国的必选之路。

美国虽然是超级大国并在欧洲均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但是美国和拥有丰富资源的俄罗斯需要能源合作,在苏美这种既互相斗争又互依赖的形势下,统一强大的德国便成了他们的必争之地,成为平衡他们之间力量的砝码。

德国统一后成为欧洲政治、经济生活中心和主导力量,美俄的争夺也将由对整个欧洲的争夺转向对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也就是对统一后的德国的争夺。

作为当事国的英法在欧洲新体系中的政策也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英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原来的均衡体系中起到了一种特殊的平衡作用。

在新体系中,英国会继续以限制德国的发展扩张为其主要策略出发点。

法国和英国的策略不同,它想把德国纳入统一的欧洲范围,同时它也清楚地认识到德国在欧洲未来的地位,充分意识到了制衡德国的难度。

因此,法国在新体系中会适当加强与德国的合作,以增进与中东欧其他国家的关系。

总之,由于德国的统一打破了原来冷战思维下欧洲旧的格局,导致了欧洲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原有的体系被打破,在建立新的均衡体系中各个国家、各种力量、各种集团为了在未来的体系中获得一个有利的位置,都在调整、分裂、组合,新的欧洲均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其中,德国在建立欧洲新均衡体系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它的政策的变化将影响到整个体系的稳定和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时晓红.关于德国统一的几点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51卷第1期[3]林荣远.德国统一的外部条件[J][4]张才圣.从民族主义看二战后的德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7卷第2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