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3章自由基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3.3.3.2 引发剂效率
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和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 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用f表示。 诱导分解(inducer decomposition) 诱导分解是指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f:一般为0.8,?过氧源自二异丙苯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主要类型: 氢过氧化物:
如:特丁基过氧化氢(t-BHP)、异丙苯过氧化氢(CHP)
过氧化二烷基
如:过氧化二特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
低活性
过氧化二酰基
如:BPO、过氧化十二酰(LPO)
过氧化酯类
如: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BPP)、过氧化苯甲酸特丁酯
Mx + ROOH
Mx OH + RO
过氧化物引发剂容易发生诱导分解,而偶氮类引发剂不 容易诱导分解。 诱导分解的结果:引发效率下降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笼蔽效应(cage effect) 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很低的引发剂分子被溶剂分子 包围,像处在笼子中一样。引发剂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后,其 寿命非常短,只有10-11~10-9s,,必须及时扩散出溶剂笼子, 才能引发单体聚合。否则部分初级自由基来不及扩散就偶合 成稳定物质,使初级自由基浓度下降,致使引发效率降低。
3.3-3.4
向溶剂和链转移剂的转移反应也会使引发效率下降。 此外,引发剂、单体的种类、浓度、溶剂的种类、体系粘 度、反应方法、反应温度等都会影响引发效率。
表3-13 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效率(f)
单体 丙烯腈 苯乙烯 醋酸乙烯
f/% 约100 约80 68~82
f/% 单体 70~77 氯乙烯 甲 基 丙 烯 52 酸甲酯
43~52 46 44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有机过氧类引发剂一般为油溶性引发剂。分解活化能由高 到低大致顺序为: 烷基>酰基>碳酸酯基 取代一个氢的>取代两个氢的
由于氧化性强,残留在聚合物中的引发剂会进一步与 聚合物反应使制品性能变坏。在生产、运输及贮存时需注 意安全。
无机过氧类引发剂 典型的有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 水溶性引发剂:乳液聚合、水溶液聚合。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分解半衰期
——一定温度下,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时所需的时 间,用t1/2表示。 当引发剂分解一半时,[I]=[I]0/2。代入
[I ] ln k d .t [ I ]0

t
1/ 2

ln 2
k

0.693
d
k
d
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 kd 和引发剂半衰期 t1/2 ,都是用来 表征引发剂分解速率大小的物理量。 一般用60℃的 t1/2 值将引发剂的活性分为三类: t1/2 <1h 1 h<t1/2 <6h 高活性引发剂 中活性引发剂
过氧化二碳酸酯类
高活性
引发剂的活性常以半衰期为10h的分解温度表示,分解温度 越高,则表示活性越低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高分子化学
引发剂
分子式
温度/℃ t1/2=1h t1/2=10h
氢过氧化物 异丙苯过氧化氢 叔丁基过氧化氢
过氧化二烷基 过氧化二异丙苯 过氧化二叔丁基 过氧化二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 过氧化十二酰 过氧化酯类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
3.3 自由基引发剂及引发作用 3.3.1 自由基引发剂的种类
(1) 热分解型引发剂 ——正常反应温度下,因弱共价键受热而均裂形成自由基的 化合物。 偶氮类引发剂 通式为 R-N=N-R
R▪
分解温度与R有关。R为对 称烷基结构或带极性取代 基时(-CN,-NO2,COOH,-COOR),分解温 度下降。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引发剂用量的确定:
需经过大量的试验
总的原则为:低活性用量多,高活性用量少,一般为 单体量的0.01~0.1%
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主要通过实验确定。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3.4 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3.4.1 本体聚合的反应特征
d2
kd1

d
R T1
(

T2
)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残留分率
t时刻未分解的引发剂浓度与初始引发剂浓度之比,称为引发 剂的残留分率,记为[I]/[I]0。
[I ] e kd t [ I ]0
判断引发剂的活性:kd;t1/2,Ed、 [I]/[I]0 通常应选择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 死端聚合(dead-end polymerization)就是指由于体系中引 发剂用量偏少或只用少量高活性,致使单体转化率还很低 时停止了聚合反应。
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有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 过氧化二酰基等。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合物(三乙 基铝、三乙基硼,AlR3、BR3等)。
过氧化二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
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制备齿科自凝树脂和骨水泥。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解产生的异丁腈自由基的再结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过氧化二苯甲酰在笼子的反应可能按下式进行:
BPO的消去反应一般不完全,因此引发剂效率有时 可达0.8~0.9,而AIBN的引发剂效率较低,一般为0.6 ~ 0.8。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偶氮类引发剂特点:
一级反应,没有副反应,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泡沫塑 料发泡剂及测定引发剂分解速率。 常见为油溶性引发剂,多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非水 溶液聚合。
不足:毒性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过氧类引发剂 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通式为 R-O-O-R′ · O-R′+ R-O· R′ R▪ + ·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还原剂的用量 一般要比氧化 剂要少
油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氧化剂为有机过氧化物,有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 过氧化二酰基等,还原剂有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 金属化合物(三乙基铝、三乙基硼,AlR3、BR3等)。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t1/2 >6h
高分子化学
低活性引发剂
3.3-3.4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分解活化能
根据 Arrhenius 经验公式,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 kd 与温 度的关系应为 / RT
k
d
AeE
d
d
ln kd ln Ad Ed / RT
Ed为引发剂分解活化能,Ad为碰撞频率因子。
表达了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kd和温度T 的关系。
3.3-3.4
聚合速率的实验测定
称重法
直接法 碘量法、硫醇法
膨胀计法:体积收缩与转化率成线性关系
K Vm Vp Vm 100%
间接法
1 V C% k V0
绝热量热法 比容、黏度、折光率、 介电常数、吸收光谱等变化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3.4.2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
最简单: H-O-O-H,分解活化能高(220 kJ/mol),不单 独用作引发剂。 有机过氧类:分解活化能差别很大,分解活化能越高,引发 活性则越低,须在高温下使用。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BPO的分解分为两步
BPO的使用温度是60~80℃。
异丙苯过氧化氢
聚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量。
Rp d [ M ] d [ P] dt dt
c%
Rp
d [C ] dt
M 0 M t 100% M 0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C-t,Rp-t关系图
S、MMA等本体聚合的转化率-时间曲 线多呈S性,可分为诱导期、聚合初期、 中期、后期等阶段。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二异庚腈(ABVN)
3.3-3.4
偶氮二异丁腈(AIBN)
活性比较低,45~80℃使用。64℃时半衰期t1/2=10h。 比较稳定。存储安全,但在80~90℃下会剧烈分解。 偶氮二异庚腈(ABVN)
活性大。52℃时半衰期t1/2=10h。
3.4.2.1 各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链转移反应对聚合速率影响较小,在研究自由基聚合微观动 力学时,主要考虑前三个基元反应对聚合反应速率的贡献。 链引发速率
kd I 2R ki R M RM
引发速率取决于第一步,与单体浓度无关
d[R. ] Ri 2kd [I] dt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3.3-3.4
3.3.2.3 引发剂的选择
根据反应体系选择
本体、悬浮和溶液聚合宜采用偶氮类或过氧化类油溶性引 发剂,乳液聚合和水溶液聚合应采用过硫酸盐、氢过氧化 物或氧化还原引发剂。
根据聚合温度 一般选择在聚合温度下半衰期为10h左右的引发剂。 根据产品要求 副反应、毒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如有还原性单体不宜使用过氧类。过氧类易燃易爆偶氮类:毒; 过氧类:易与还原性单体反应着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