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新形势下卫生中职学校如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
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
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当前,各卫生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
课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使得就业与教学出现了严重的“脱钩”现象,从一定
程度上制约着卫生中等学校职业课程的发展。课程是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
养具人才的载体和手段。事实上,只有当学校能够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
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又形成和开
发出适合学校特点的学校课程,形成了学校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形成以人的发展
为理念,重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个人差异的课程结构。
由此可见,以学校为本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
展的核心和关键,大有势在必行之趋势。
理论意义: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领域和实质环节,中职
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也要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教育质量
的保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卫生中职教育课
程体系是对当前卫生中职教育现实发展的思考和体现其办学特色的需要。
实践意义:通过对目前我国卫生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
合国内各卫生中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构建我校课程
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卫生中职院校重新审视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其使
命与自身定位,发挥特色,将课程体系构建与特定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
构建具有医学中职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为学
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卫生中职院校实现以
人为本,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课题的界定
目前,国内各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仍在延用着基于“学科中心”的三段
式课程模式,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先后有
序,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和学习顺序,便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
理论知识。讲究知识的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内在的有序联系,也符合现代认知学习
心理学所提示的认知学,呈等级性或累积性的规律,它能够使新学知识较有效地
得到同化,从而迅速纳入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网络之中,当运用时,也能按网络线
索迅速有效地检索和提取出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科中
心”这一个课程模式的固有缺陷及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性日益暴
露出来。
我们认为,卫生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必须符合毕业生能力标准的
要求。该能力标准应该是经过其所从事的相应的临床岗位分析得来的。卫生中等
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自身的特色,需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
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内容。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知识的选择应考
虑其职业的相关性,逐渐建立起一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
特殊服务为载体的较完整的、明确的课程体系。只有深入体现学生知识面、能力
结构的课程内容与组织结构的创新,才能将课程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
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结构合理的中职人才,真正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卫
生中职教育体系。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逐渐建立起以胜任临床工作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
够用为原则的课程目标。
2 根据课程目标,开发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智力技能、专业技能为目
标的科学化、系统化、正规化教材。
3 把教材建设与师资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
创建出具有卫生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先要摸清国内卫生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为我校中职教育
课程体系构建寻找合适的路径做铺垫,通过文献搜集关于我国卫生中职教育课程
体系现状的研究,在对其课程体系及发展特征进行了阐述的同时,归纳总结出目
前卫生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借鉴国内
一些卫生中职院校构建课程体系的经验,对我校构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和
原则进行理论性的思考。最后,提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作为构建我校中
职教育课程体系选择的路径,以克服和完善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最终实现以能
力培养为目标的完整的、明确的课程体系。
具体措施如下: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等调查方法,先后对多所卫生中职院校(这
些院校包括教育部示范性院校、省级示范院校及普通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现状进
行调查,并查阅国内各省卫生中职院校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最新资料,参考相关
的研究文献,统计年鉴,搜集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实证资料基础。访谈对象主要
为一些卫生中职院校的院长、教务处长及具有中职教学经历的资深任课教师;问
卷调查对象主要是卫生中职院校二、三年级(包括实习生)学生。以我国中等教
育课程体系设置为中心,针对我市中职院校现行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
想、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编制中职教
育课程体系现状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结合我校专业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套适
合我校长期发展的新型独特性课程体系,以期为其他卫生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
设提供构建思路。
五、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
文献法,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有关卫生中
职教育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比较法,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各卫生中职院校构建课程体系的成功经验进行分
析、总结,为我校构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可资借鉴的价值。
调查法,主要是运用访谈和问卷两种调查研究形式,通过对一些卫生中职院
校的领导、教务管理人员及具有卫生中职教学经历的资深任课教师进行访谈和学
生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卫生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发展
趋势,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
六、研究步骤
2011年6月:总课题论证设计,落实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队伍和研究
计划,准备有关资料,完成开题工作,启动课题研究。
2011年6月—2011年12月:资料收集、整理,确立具体研究方案、并展开
研究。应对中期检查。
2012年1月—2013年1月:课题研究阶段,同时进行充实性调研和资料收
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阶段成果,准备好报告的修订完善,
2013年2月——2013年6月:课题汇总,同时继续进行补充性调研和资料
收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及最终研究成果,结题。
七、预期成果
1 课题研究综述一篇;
2 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1-2篇;
3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推广研究成果,提供学校决策使用,加快我校课程体系
建设的步伐。
八、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学术专长 在课题组中分工
参考文献
1. 黄克孝、严雪怡.职教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点击核心—高
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教育部等.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蒋乃平.中等职业教育多种课程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教
程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成果汇编[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二职教通讯,2003(9)
7. 余祖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职教论坛,1999(11)
8. 赵一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oo5(1)
9. 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
教研究,2007(5)
10. 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12)下
11. 蒋乃平.课程模式是职教课程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标志[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2001(6)
12. 吴晓霞.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2009(25,6)
太原市教育科学招标课题
课题研究方案
课 题 名 称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所 在 单 位
申 报 时 间 2011-4-6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制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