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题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第2题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概念-判断-推理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第3题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第4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5.第5题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6.第6题概念、判断、推理是()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7.第7题空间的特点是()A.三维性B.一维性C.可知性D.连续性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8.第8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9.第9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0.第10题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1.第11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2.第12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实现了()A.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答案:B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13.第13题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本质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4.第14题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静止的相对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5.第15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A.时间的有限性B.时间的客观性C.一维性D.时间的相对性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6.第16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7.第17题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18.第18题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答案:B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19.第1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普遍性B.物质性C.规律性D.连续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0.第20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1.第21题规律是()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2.第22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A.不可知论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答案:D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23.第23题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4.第24题“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是一种()A.唯条件论观点B.外因论观点C.形而上学不变论观点D.唯物辩证法观点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5.第25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普通联系规律C.永恒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6.第26题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一切运动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灭亡D.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7.第27题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8.第28题辩证法所讲的同一是指()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B.不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C.绝对的同一D.抽象的同一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29.第29题“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0.第30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1.第31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2.第32题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3.第33题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
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答案:A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34.第34题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5.第35题感觉、知觉、表象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答案:A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36.第36题上层建筑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政治思想B.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军队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37.第37题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C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38.第38题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答案:A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39.第39题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的社会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0.第40题生产关系是反映()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答案:A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1.第41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B.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2.第42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的理论前提()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原理C.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的原D.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原理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3.第43题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D.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4.第54题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5.第55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答案:A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46.第56题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 )A.社会性B.绝对性C.相对性D.有用性答案:C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47.第57题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C.哲学、艺术、环境科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48.第58题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C. 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 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A.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B.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C.先进意识与落后意识D.有阶级性的意识与无阶级性的意识答案:A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0.049.第59题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50.第60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C.上层建筑会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51.第61题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此题得分:1.052.第62题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