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217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核工业界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

它是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安全道德、安全传统、安全价值观念以及安全技术、安全产品的综合反映。

建构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而从哲学的高度和视角来审视安全文化,是把握安全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安全文化的价值关怀从本质上讲,安全文化,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其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体现着的强烈的人文价值关怀。

其一,安全文化的经济价值关怀。

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这是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这一点,有安全经济学家中指出:事故损失,占GDP的4.9~6.4个百分点;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是GDP的1.5%~5%。

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表明: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投入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

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

如果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其二,安全文化的管理价值关怀。

安全文化是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其目的在于必须保持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它能使企业领导与工人都纳入集体安全情绪的环境氛围之中,产生有约束力的安全控制机制,使企业由相互利用组成的松散群体转化为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

它对于企业既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与完善人员行为素质,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

建设安全文化既是现代工业社会管理及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社会及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其三,安全文化的社会价值关怀。

对于社会,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因工死亡人数高达110万。

而我国每年也至少有10万人在意外事故中丧生(包括交通事故),世界范围内的意外死亡人数达350万。

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的风险、工业生产与开发的风险、人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及生存面临的风险,对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又构成了新的潜在威胁。

中国的矿难是世界矿难平均数的100倍,一年死于安全事故的是12.7万人。

安全文化强调当代人要用崭新的思维方法和跨世纪的安全科技文化的新观念来审视世界,科学而客观地把握人生,珍惜生命,创造人类安全、健康、舒适、长寿,社会稳定发展的美好未来。

这对于我们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四,安全文化的政治价值关怀。

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在人的所有目的中,没有比人更高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求我们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看成“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不仅“一切通过人”,而且“一切为了人”,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视为最高目标。

这与安全文化所倡导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致的,二者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的哲学诉求安全文化在哲学层次上的反映就是人们关于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疑,它体现的是安全文化之魂,并构成了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

那么,安全文化的一般哲学诉求是什么呢?第一,安全的状态相对论。

这是从事物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观点看的。

尽管在美国杜邦公司这样的全球500强企业看来:“一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事实上,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绝对的。

或者说,安全永远不安全,事故永远无时无刻不存在。

电力企业抓安全生产的实质是让自己相对安全的时间延长,让安全的时间更久远,让事故的绝对性减少。

当然,事故是绝对的,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如临大敌,甚至象一些单位到了长周期临近的时候,干脆停下一些基建或大修工程,坐等安全记录的诞生,这是一种典型的怕事故,是一种背包袱的不良心态。

正确的心态是什么呢?应该是有一颗平常心,即使出了事故也不能因此打乱阵脚,毕竟明天太阳还要照样升起。

第二,安全的文化本质论。

一般说,文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物质性文化。

如在设备产品的选择上,与其说是技术优劣的比较,不如说是文化的选择。

二是制度性文化。

制度是联系技术与员工之间的纽带,电力系统的安全运作程序和调度制度都属于此类。

三是精神文化。

主要指员工有无安全意识或责任心与奉献精神,也包括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

在以上三层意义上讲,安全与其说是一系列物质手段的结果,不如说是文化的结果。

实践已证明,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第三,安全的历史累积论。

安全生产与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它不像完成生产任务,既不能用革新的方法加快“成效”,也不能*加班加点突击“成效”。

“百安”、“千安”是一天天渐进的。

但一旦发生事故,安全生产的成绩却是突变的,马上从“0”开始。

它也不像生产任务当天、当月没有完成可以在次日、下月弥补;这个班组任务完成不好,那个班组任务完成好,在单位的总体上可以平衡弥补。

所以,安全生产必须反复抓,抓反复,最大限度地延长安全生产周期。

第四,安全的要素整合论。

安全工作是系统工程,生产工序犹如链环,安全事故必然发生在链环的最薄弱环节。

但哪一环最薄弱不是绝对不变的,是相对的。

事故致因理论和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器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例如,没戴眼镜或面罩的工人,在打开防护门操作或防护门损坏,被啤酒瓶爆伤眼睛);少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遇到“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才发生的(例如,冒冒失失的工人在昏暗的路灯下,不慎跌入未盖盖儿的污水井中);更少数事故是由于“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处在“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下被引发的(例如,较干燥的硝化棉在气温高的仓库内自燃引起火灾)。

这就是构成事故的三因素:人员———机物———环境的关系。

在这三者中,“机物”、“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唯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他又是操作机物、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这个活的因素,提高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

安全文化的建构路径路径之一:坚持“内化于心”。

各类事故发生的背后,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安全第一”的思想并没有深人人心,还在于遵章守纪并没有形成一种群体的自觉行为。

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安全理念的内化来实现,使“关注安全、善待生命”成为职工的内在需求。

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要做到“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时刻把“人命关天”的事放在心上,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根本上解决“要钱不要命”的问题,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根植到心灵深处。

路径二:坚持“固化于制”。

安全理念要发挥效用,必须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融入进去,固定下来,贯穿到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变成持之有据、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

要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干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安全责任体系,从而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

力求做到“四个必须”,即凡事必须有人负责,必须有章可循,必须有人监督,必须有据可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证一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路径三:坚持“外化于行”。

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员工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

只有把企业的安全理念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人人敬业爱岗,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热情,形成群体保安全的能动性,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有心人,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

同时要提高广大企业员工的安全应变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安全素养和正确的行为习惯,使“人人保安全”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路径四:坚持“物化于术”。

人的智力、体力和精力总是有限度的。

而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是一个永续的过程。

面对这样的极限挑战,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物化于术”,也就是要积极研究、开发、应用,经过实践成功验证了的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

这是延伸人的大脑和四肢的有效途径。

也是安全理念见之于物质的重要形式。

XXX图文设计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