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 第一讲 宏观经济学导论 • 第二讲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 第三讲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45
度线模型) • 第四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 第五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
模型 • 第六讲 失业与通货膨胀 • 第七讲 宏观经济政策 • 第八讲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第九讲 经济增长 • 第十讲 当前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共识
450
注意:这里的储蓄和
O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y0
y
愿投资。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 3.3.2 线性消费函数 • 3.3.3 储蓄函数 • 3.3.4 其它消费函数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2 -4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
经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 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第三讲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3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5 三部门经济与财政政策效应 3.6 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200
160
0.8
0.93
1800
1640
200
160
0.8
0.91
3.3.2 线性消费函数(4)
存在自发性消费α,α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β(常数), 1 < β< 0 。 平均消费倾向APC=c/ y = α /y +β 随着收入提高,APC递减且大于MPC。
3.3.3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 α < 0, 0< β <1 • c =α+βy的经济含义是: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
和引致消费之和。
3.3.2 线性消费函数(2)
APC=c / y=(α+βy ) / y=α/ y+β=α/ y + MPC (1)APC<MPC (2) α/y→0, APC→MPC
c • APC= α /y + β • MPC= β在图中表现为斜率 c= α + β y α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0。 α
• 现期收入决定现期消费。 • MPC递减,且0<MPC<1 • APC<MPC,也递减,APC</=/<1。
3.3.2 线性消费函数(1)
• (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 • (2)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 c =α+βy • α——自发消费,不随收入变动而变 动的消费,纵轴截距 • β—MPC,直线斜率 • β× y—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 Keynesian Law: •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经济恢复 均衡,达到AD=AS状态,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2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2.1 均衡产出的概念 • 3.2.2 均衡产出的条件
3概念,有必要把它们 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 之间建立起联系。
– 总需求大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下降甚至为负 增加产出 使产出趋向与需求相等 – 总需求小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增加 减少产出 使产出与需求相等 – 总需求等于总产出 非意愿存货为零 经济均衡
3.4.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3)
c+i
s<i
E
c+i
i<s
c= α + β y
i
α
450
O
y1 y0 y2 y
• 基本结论:C= aWR+ cYL •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
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
向较低。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Milton Friedman)
•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 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 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 消费函数: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 关系。
•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c=c(y )
• 平均消费倾向:
APC=c / y
c
• 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 /Δy
c=c (y)
•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450 消费曲线 y
3.3.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恒常收入假说
• 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 弗里德曼(M. 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 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 的估算方法。
• Y=aY+(1-a)Y-1 •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
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 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 消费只是小幅下降。
C=α+βy
y 储蓄曲线
y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二者关系: (1)c + s= y (2)因为y= c +s 则1=c /y + s /y 即:APC+APS=1 (3)因为Δy=Δc +Δs 则1=Δc /Δy +Δs /Δy 即:MPC+MPS=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储蓄倾向与消费倾向有密切 的关系:
3.1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基本假设
• 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 • 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
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 投资为常数: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
量变动的影响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
– 背景(background) • 1929~1933年“大萧条” – 1、资源闲置 – 2、AD↑→闲置资源被利用→产量↑、价格不变
在上述均衡收入的决定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不是价格机 制(价格已经事先被假定不变)而是数量机制或存货机制:当 总需求大于总收入或总产出时,企业的存货便下降到意愿的或 计划的水平以下,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增加生产来恢复意愿的存 货水平,最终使总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反之,当总需求小于总 收入或总产出时,企业的存货便增加到意愿的或计划的水平之 上,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非计划存货,最终使总 产出与总需求相等。实际上,市场机制可分为价格机制与存货 机制两大类。它们虽然密切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调 节经济,然而,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两者所起作用的大小不尽 相同。例如,在经济非常萧条的时候,价格机制所起的作用相 当微弱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存货机制却积极地发挥作用, 使总供求趋于均衡。在这种条件下,当然可以假定价格不变。
c
• 储蓄函数:储蓄与可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 s=s ( y )
• 平均储蓄倾向:APS=s /y
α
• 边际储蓄倾向:MPS=Δs /Δy
o
s
• 线性储蓄函数:
• s= y - c = y - (α+ β y)
• s = -α + (1-β)y • 随y的增加,APS递增,MPS= 1-β, 0
APS<MPS
• 1、前提(p—permanent 永久; t—transitory 暂时)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
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 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 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临时性的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8 6 4 2
10 96 1 1 96 3 1 96 5 1 96 7 1 96 9 1 97 1 1 97 3 1 97 5 1 97 7 1 97 9 1 98 1 1 98 3 1 98 5 1 98 7 1 98 9 1 99 1 1 99 3 1 99 5 1 99 7 1 99 9
450
o
y
3.3.2 线性消费函数(3)
• MPC和APC的比较 • 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0.8Y 单位:元
y
c
△y
△c
MPC
APC
800
840
-
-
1.05
1000
1000
200
160
0.8
1.0
1200
1160
200
160
0.8
0.97
1400
1320
200
160
0.8
0.94
1600
1480
• E = y, E为实际总支出(c + i) • 由于E= c + i,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
加计划储蓄,即y= c + s • 所以, i=s, 即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E
图中纵轴表示支出 ,横轴表示产出
i=s i<s
AE
i<s
B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 产出等于总支出。 条件:i=s
收入 支 出
• 总供给=总产出
• 总需求=总支出
•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 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时的产出。均衡 产出可以表示为:

y=c+i
• 其中y 为实际收入,c、i代表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 (实际与名义相对),代表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 事后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