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石英-黄铁 矿阶段 403-360℃
早矿化阶段 石英-硫化物多金属阶段
310-280℃
粒状 星散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粒状、碎裂、交代 脉状、角砾状 石英脉型 矿体上部
三道湾子金矿床矿物生成顺序表
热液期 主成矿阶段
金银碲化0℃
260-200℃
晚期矿化阶段
表生期
石英脉-碳酸盐阶段
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地质调查研究总院
2013年7月25日
汇报提纲
1、基本情况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1、基本情况
研究现状
2000至今,经普查和详查圈定出三条金矿带,50 余条金矿体, 在Ⅰ2+Ⅰ3+Ⅲ1+Ⅲ2-2 四条矿体估算 金资源/储量(122b+333) 21980kg。 伴生银资源/储量(122b+333):126722kg; 伴生碲资源量(333):33536.46kg。 矿石总量:2562178t。
Th (℃)
Me a n = 260.3558 S td. De v. = 40.34077 N = 518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全部样品均一温度直方图
流体包裹体盐度
流体包裹体盐度为1.27%-10.53% NaCl eqv, 表明三道湾子金矿的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盐度自 早到晚阶段随均一温度的降低有降低的趋势。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特征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以原生为主,主要为气液两 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另外有少量纯液相包裹体和纯气相 包裹体型。
气液两相包裹体
纯液相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测定
Fre que ncy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60.00 200.00 240.00 280.00 320.00 360.00 400.00




三道湾子金矿




区域地层
区域构造
区域岩浆岩
区域火山岩带示意图(据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2008) 1-中生代火山岩带;2-早侏罗世侵入岩;3-古生代地层;4-火山岩;5-花岗岩; 6-基底断裂;7-实测火山口;8-解译火山口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区 域 航 磁 特 征
区 域 重 力
3、矿床地质特征
矿 区 地 层
矿区构造
三道湾子岩金矿区Ⅰ 、Ⅲ号矿带构造纲要图
岩浆岩
花岗岩
花岗岩
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
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Au-3异常面积达0.45 Km2,呈不规则带状,北西向展布,具3处浓 集中心。异常点数为45个,极大值650×10-9,平均值70.2×10-9,衬度 13.00,规模5.850,具内带。
F re q u e n c y
盐度(wt% NaCl eq.)
120
100
80
60
40
20 Me a n = 2 .9 9 5 5 S td. De v. = 1.76245 N = 518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盐度w t% (N a C l.e q .)
三道湾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盐度直方图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3 10 °
Ⅰ 2F 1
Ⅰ2 F2 Ⅰ2
0 50m
40° 3 00 m
Ⅰ3
2 00m
Ⅰ2 1 Ⅰ2 F 2 2
1 00m 0m
矿石特征
矿石的结构:自形、半自形及它形粒状 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及碎裂结构等。
矿石的构造:致密块状、细(网)脉状、 梳状、晶簇状及角砾状构造。
矿石矿物组成
碲化物主要包括碲金矿,斜方碲金矿,针 碲 金 银 矿 ( AuAgTe4 ) , 碲 金 银 矿 (Ag3AuTe2), 碲银矿(Ag2Te)、六方碲银矿(Au5-x¬Te3) 、银 金矿、自然金。
硫化物很少,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 方铅矿与辉银矿。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
金矿物存在形式
赵胜金,2009
金嵌存在脉石裂隙中
a
b
金呈微粒金嵌存在脉石粒间及脉石中
c
d
矿化阶段的划分
矿化期
矿化阶段
形成温度 黄铁矿 闪锌矿 方铅矿 黄铜矿 粒碲银矿 六方碲银矿 碲银矿 碲金银矿 针碲金银矿 碲金矿 自然金 碲铅矿 碲汞矿 辉铜矿 石英 方解石 孔雀石 褐铁矿 矿石结构 矿石构造 矿石类型 空间分布
异 常 特 征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97Hs-Au-22
97Hs-Au-22异常 面积达1.1 Km2, 半环状,具2处浓 集中心。
极大值 77.9×10-9,平均 值34.4×10-9,衬 度4.3, 规模4.73, 具内带。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汇报提纲
1、绪论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三道湾子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图
矿体特征
Ⅰ2矿体为Ⅰ号矿带中主矿体,形 态呈脉状,NW—SE走向延伸,向西侧 伏。地表出露长度为212.6m,最大厚 度12.96m,平均5.24m,主体倾向 40°,倾角58°-77°,最高品位 20000g/t,最低1.13g/t,平均品位 为8.49g/t。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三道湾子金矿富 矿段中发现大量金、银碲化物。三道湾子金矿床与 斐济的Emperor金矿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汇报提纲
1、绪论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200-142℃
粒状、包含 块状、脉状、角砾状 富碲化物石英脉型 矿体中部
包含 块状、脉状、角砾状 富碲化物石英脉型 矿体中部
碎裂、交代 块状、脉状、角砾状 石英脉-碳酸盐型 矿体中下部
氧化型 地表
围岩蚀变特征
硅化
高岭土化
绢云母化 黄铁矿化
绿泥石化 碳酸盐化
汇报提纲
1、绪论 2、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3、矿床地质特征 4、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探讨 6、矿床成矿模型、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