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0-2011-1初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成丹凤审题人:易曼文总分:120分时量:120分钟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12分)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绽出(zhàn)咸亨( hēn)洋溢( yì)吮吸(shǔn )B.阔绰(chuò)恐吓( hè)掠过(liè)戳穿(chuō)C.不屑( xiè)黝黑( yōu)灰烬( jìn)踱步( duó)D.残垣(yuán)曝晒( pù)颓唐( tuí)窈窕( y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暇想遐迩闻名粗犷心旷神怡B.折叠重峦迭嶂志趣趾高气昂C.筹备一愁莫展恻隐高深莫测D.糜烂风靡一时震撼振聋发聩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B.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C.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

5. 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打击敌人调查研究几根木棒我们学校B.心胸宽广皎洁无比欢天喜地膘肥体壮C.保卫祖国疏导洪水取出布带战胜自然D.空气芬芳甜言蜜语黑影晃动马上出发6. 在《格列佛游记》中,作者描写()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2分)A.大人国B.小人国C.飞岛D.马(慧骃)国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国宝大熊猫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

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

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

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

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③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

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

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

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

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④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

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

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

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⑤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

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7.结合语境思考:第②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A.所以B.但是C.其实D.于是8.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觅食习惯、活动范围和繁殖、生长状况。

(2分)A. 逻辑顺序B.时间顺序C.空间顺序9.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是( )。

(2分)⑴它体态可爱⑵数量稀少⑶它的祖先和熊的祖先相近⑷具有研究古代哺乳动物的珍贵价值A.⑴⑶⑷B. ⑴⑵⑶C. ⑵⑶⑷D. ⑴⑵⑷10.不属于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

(2分)A.列数字B.下定义C.打比方D.作比较三、古诗文默写与综合性学习.11.默写(共10分)(1)牙璋辞凤阙,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3)莫辞酒味薄,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____________,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2.综合性学习。

(共4分)据报道,2009年1月至10月,平谷区有近5人在过斑马线时遭遇车祸身亡,20多人受伤。

据交警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而一项来自行人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1)下面有两条关于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的是哪一条?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 2分)建议一:对违规者执行严厉处罚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修养观点和理由:(2)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2分)【示例】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环境卫生100分==99个垃圾桶 + 您准确无误的1投温馨提示: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3. (1)以下对这首词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尘香”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

D.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丈夫赵明诚也已逝世,词人李清照只身流落金华,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便写下了此首词。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妙在何处?(2分)五.阅读与理解。

(共32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2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3分)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⑶虽不能察虽:15.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线部分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以战必以分人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民弗从也战则请从D.小大之狱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17.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⑴答:⑵答:⑶答:18.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①政治方面:②军事方面:(二)小说阅读(共10分)烧炭工和绅士①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②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④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⑤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⑥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