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
骨盆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
骨盆(pelvis)
骨盆的骨骼组成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联合) 骶骨:由5~6块骶椎组成 尾骨:由4~5块尾椎组成
1.骶骨
2.1髂骨
骨 盆 的 骨 骼 组 成
2.2耻骨 2.3坐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促使垂体合成和释放黄体生成素和 促卵泡素。 生乳素抑制激素(prolactin inhibitory hormone, PIH): 调节垂体生乳素的分泌和释放。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2. 垂体性调节激素及其功能
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无腺体,有少许分泌物称为白带; 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分解后产生乳酸,所以阴道 呈酸性环境
阴道(vagina)
阴道的功能:
性交器官 分娩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排泄月经及分泌物通道 预防感染(阴道的天然屏障作用)
子宫(uterus)
位置:位于骨盆腔中央,
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
中骨盆平面:最狭窄的平面,呈纵椭圆形,影
响胎儿顺利通过骨盆
出口平面:有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但有共同底边
的三角形组成,影响胎儿出盆
女性型
盆腔浅 入口大 出口宽
男性型
类人猿型
扁平型
骨盆的类型
(1)骨盆入口平面
呈横椭圆 形
前后径(真结合径): 平均值约为11cm 横径:平均值约为13cm 斜径:平均值约为12cm
分娩要注意保护会阴,以免裂伤。
外生殖器解剖
外生殖器:指从耻
骨联合上缘及两股内
侧至会阴之间的组织。
内生殖器解剖
内生殖器包括: 阴道 子宫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输卵管
卵巢
阴道
阴道(vagina)
解剖位置
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 于阴道前庭后部,前壁与 膀胱和尿道邻接,后壁与 直肠贴近。
2.髋骨 3.尾骨
骨盆关节:
骨盆韧带: 骶结节韧带
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 骶尾关节
骶棘韧带
骨盆的分界
分界线: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骶岬上缘为界,将骨
盆分为
真骨盆 (true pelvis):影响胎儿阴道分娩;
假骨盆
骨盆的平面
入口平面:为真假骨盆的交接面,呈横椭圆形,
影响胎儿入盆
髂嵴
骶岬
髂棘
坐骨棘 坐骨结节 耻骨联合 耻骨弓
骨 盆 的 骨 性 标 记
骨盆轴
骨盆轴(pelvic axis):连接骨盆各假象平面中点的
曲线,胎儿沿此轴娩出。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骨盆轴
骨盆倾斜度
骨盆倾斜度(pelvic inclination):妇女直立时,
骨盆入口平面与地面所
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7.有关外阴哪项不对 ( ) A.大阴唇局部受伤而形成血肿 B.尿道口位于阴蒂与阴道口之间 c.阴蒂富于神经末梢 D.前庭大腺位于小阴唇上侧 E. 两侧小阴唇之间的区域为阴道前庭 8.有关阴道下述哪项是错的 ( ) A.阴道上端包缠宫颈,下接阴道前庭 B.阴道上窄下宽 C.阴道前穹窿浅,后穹窿深 D.阴道表面由鳞状上皮覆盖 E. 阴道后穹隆顶端紧贴直肠子宫陷凹
1、有关骨盆下述哪项是错的 ( ) A.骨盆入口平面即真假骨盆分界面 B,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C.真结合径平均为11厘米 D.中骨盆平面横径平均11· 5厘米 E.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同平面三角形 组成 2、 关于会阴下述哪项是错的 ( ) A.分娩时会阴伸展性很小 B.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C.内层为中心腱 D.会阴厚约3—4厘米 E. 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状
卵巢漏斗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
卵巢韧带
卵巢(ovary)
形状:卵巢呈扁椭圆形,灰白色性腺,成人卵巢约
4×3×1cm大小,重约5~6g。
功能:产生卵子和性激素。
1、女性内生殖系统由( )、( )、 ( )和( )组成。 2、子宫峡部非孕期长( ),妊娠晚期可拉 长到( ),称之为( )。 3、输卵管从内到外分为( )、( )、 ( )和( )四部。 4、阴道前庭是指( )之间的区域。 5、卵巢的组织结构由( )、( ) 和( )组成。 6、子宫可分为( )、( )和 ( )三部分。
产素的敏感性; 4.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松弛;
敏感性;
4.促进子宫内膜进一步增 生,并转为分泌期;
5.促进 宫颈变软,宫口 5.促使宫颈闭合;
雌激素 子宫
孕激素
6.促进宫颈粘液的分泌, 6.减少宫颈粘液分泌, 有利于精子的通过; 不利于精子通过; 7.宫颈粘液涂片:呈羊齿 7.宫颈粘液涂片:晶体 植物叶状结构 消失,出现椭圆体
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标记。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
约28~30天,提前或推后3天仍属正常。 月经持续的天数称为月经期。一般约3~7天。
经血量一般约30~50ml,超过80ml为病理状态
经血特点
1.经血内含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脱落的阴 道上皮细胞;
位置: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全长约8~14cm; 形状: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管,形状如喇叭;
输卵管
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分为:
1. 间质部
2. 峡部:最狭窄, 是结扎部位; 3. 壶腹部:最宽大,
是受精的部位,也是宫
外孕常见的部位
4. 伞部:
游离于腹腔,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fallopian tube)
输卵管组织结构:
粘膜层:其上皮细胞上有纤毛,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
肌层:由远端向近端蠕动 浆膜层:伞部无腹膜 输卵管功能: 精子和卵子受精的场所; 将孕卵输送入宫腔。
卵巢(ovary)
位置:位于子宫两侧,输卵管下方,阔韧带后方,内侧
借助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外侧通过骨盆漏斗韧带 与盆壁相连;
2.经血呈暗红色,不凝固;
3. 经血呈碱性(月经期阴道酸性降低,抵抗力下降)
月经期症状 经期保健 1.劳逸结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2.防寒保暖; 3.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4.忌冷水浴、游泳、盆浴、坐浴、阴道冲洗; 5.保持外阴清洁,正确应用内置式卫生棉条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月经 是这个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月经周期的建立不仅是青春期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内
生殖器已经成熟发育的标志。 月经周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的激素作用, 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下丘脑 激素
负反馈
垂体
正、负反馈
FSH、LH 卵巢
孕激素 子宫 雌激素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1.下丘脑性调节激素
5. 保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主要韧带是 ( ) A.主韧带 B.阔韧带 C.子宫骶骨韧带 D.骨盆漏斗韧带 E. 圆韧带 6.有关卵巢下述哪项正确 ( ) A.正常如鸡蛋大小 B.产生卵子,分泌性激素 c.绝经后卵巢代偿性增大 D.分为两部分,内为皮质,外为髓质 E. 位于阔韧带前方
阴道
阴道(vagina)
阴道是一上宽下窄的管道
阴道穹窿:阴道的顶端 包绕宫颈的部分,分为 前、后、左、右四部分; 阴道后穹窿与子宫直肠 陷凹贴接,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阴道后穹窿顶端
为子宫直肠陷凹, 是腹腔的最低部 位,也是某些疾 病诊断或手术的 途径。
阴道特点
阴道壁有很多皱壁及弹力纤维,具有很大的伸展性; 阴道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青春期后受卵巢分泌的性激
多选题 27. 子宫的功能为 ( ) A. 非孕时形成月经 B. 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 C. 孕育胎儿的场所 D. 产生卵子和性激素 E. 分娩时胎儿通过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 、幼儿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
期、老年期
月经及临床表现
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从增生到分泌的 反应,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子宫内膜则萎缩脱落 并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的发生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 称为月经(menstruation)。
子宫韧带
阔韧带 圆韧带
维持子宫 正中位置 维持子宫 前倾位置
主韧带
固定宫颈 位置
子宫骶骨韧带
间接维持子宫 前倾位置
子宫功能
是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 受孕后,是受精卵着床、发育、成长的场所;
分娩时,子宫收缩排出胎儿及附属物;
非妊娠时,产生并排出月经。
输卵管(fallopian tube)
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卵巢激素:雌激素
孕激素 雄激素
卵巢产生的激素可对下丘脑产生反馈作用
正反馈
负反馈
什么是黄体?
排卵——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卵巢激素及功能
雌激素
子宫 1.促进子宫发育; 2.增强子宫收缩力;
孕激素
2.使子宫放松; 3.降低子宫肌对催产素的
3.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
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
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
子宫
子宫(uterus)
形状:呈倒置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凸出; 大小:成人子宫重约50g,长约7~8cm,宽约4~5cm,厚 约2~3cm,宫腔容积约5ml。
子宫底
子宫包括三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