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生活型与适应策略
乔木或乔木状 植物
晚
稳定
种子或全 部植物体
具有高层优 势,能稳定 得到阳光
(三)生殖策略
发 育 速 度 快 个 体 大 小 小 营养期 转生殖 期 早 生殖资源消耗 适生环境 占总消耗比例 不稳定的 多变环境 较稳定的 环境
寿命
策略
r选择
<1年
14—32%
高生 殖率 高效 率和 稳定
k选择
>1年
慢
(二)不同生活史类型的适应策略
由营养 占据空 渡过环境 期转生 间(领 恶劣期方 殖期 地) 式
一年生植物 (多年生一次 结实植物) 早 不稳定 种子
用于结实的 光合产物及 其它营养
争取光照条 件的方式
多年生草本植 物
中
稳定
多(产生种 不具高层优 子后即死亡) 势,每年生 长新的枝叶 重新争取阳 中(部分光 种子或地 光(有被遮 合产物集中 下部分 阴的可能) 于地下部分) 少(大量光 合产物投入 到茎与根的 营养生长)
(3)种子特征:种子较大的植物,
种子数量少,相当于竞争型植物;种子
小而数量多的,相当于杂草型植物。
6地下芽植物 7地面芽植物
8地上芽植物
植物体内生植物
动物体内生植物 叶状体一年生植物 菌类一年生植物 苔藓类一年生植物 蕨类一年生植物 一年生种子植物 漂浮水生植物 固着水生植物 根生水生植物
4一年生植物
9高位芽植物
5水生植物
真菌地下芽植物 寄生地下芽植物 真地下芽植物 叶状体地面芽植物 匍匐苔藓地上芽植物 匍匐地上芽植物 肉质地上芽植物 垫状地上芽植物 攀援地上芽植物 泥炭藓地上芽植物 禾草型地上芽植物 蔓生型地上芽植物 半木本地上芽植物 矮高位芽植物 大高位芽植物 肉质高位芽植物 花茎高位芽植物 草本高位芽植物 藤本高位芽植物
大
晚
1—14%
(四)综合适应策略 1、CSR系统 (1)生态因子
资源因子——植物生命活动 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光、 碳、氮、矿质元素、水等) 调节因子——调节和影响植 物生命活动的因子:温度、 风、火、动物等
(2)生存条件:光、碳、氮、矿质元
素、水、温度(是植物生存的必须条件)
(3)胁迫——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 出现异常,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
肉质叶——叶肉质,以适应干旱和土 壤的高盐含量; 沼生形态叶——叶具通气组织; 水生形态叶——叶无角质层,输导组 织退化。 (3)叶的生长期
常绿叶——叶在不利生长时期不脱落, 至少可以通过两个生长季;
夏绿叶——寒冷季节时脱落;半常绿 叶——寒冷季节时并不脱落,入春后大量 脱落,并很快为新叶所代替;冬绿叶—— 在干旱夏季时脱落,冬季生长。 2、Whittaker系统
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形成的
对生存竞争的综合适应途径与适应方法。
2、特点
(1)植物适应策略的不同,主要表
现资源和能量在生存、生长和繁殖三个
方面分配上的不同。
(2)环境提供给植物的资源是有限
的,在一个方面分配过多就会限制另一 方面的发展。
(3)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独特
的资源分配方式,不同植物不一致。
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的长期作用下,经过趋异适应而
产生的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群。
作用 适应 塑造 影响
植物
环境
对单因子的适应
对综合环境的适应 趋同适应
趋异适应 广义生活型
生态型
生态类群 以植物生态特征划分 以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习性划分
生活型
生长型
三、植物的适应策略
(一)适应策略 1、概念
地上芽植物(Ch)
地表以上,<25cm
枯枝落叶 或积雪
地面芽植物(H)
贴近地面
一年生植物(T)
以种子度过不利时期
秋季萌生的越冬型 春季萌生的非越冬型
2、Braun—Blanquet系统
1浮游植物
2土壤微生物 大气浮游植物 水中浮游植物 冰雪浮游植物 好气土壤微生物 嫌气土壤微生物 石内生植物 3内生植物
(三)生长型系统 以植物营养器官(茎和叶)的形态 特征来划分(生长型)。 1、叶型系统
(1)叶片大小分级(Raunkiaer)
1级鳞叶—25平方毫米;2级微叶— 225平方毫米;3级小叶—2025平方毫米
4级中叶—18225平方毫米;5级大叶— 164025平方毫米;6级巨叶 > 164026平 方毫米。 叶型谱(叶级谱)——某地全部植 物种类所属叶级的百分率的对比关系。 (2)叶质分级
1)半灌木 Ⅱ半木 本植物 7、半灌木和 小半灌木
普通的、多汁的、叶退化的
2)小半灌木 1)蕨类 2)芭蕉型 3)丛生草 4)根茎草
普通的、多汁的、叶退化的、垫状的
密丛的、疏丛的 禾草、苔草
5)直立茎杂类草
Ⅲ草本 植物 8、多年生草 本植物
6)蔓生茎杂草 7)莲座状植物 8)垫状草本植物
9)草质藤本植物 10)肉质草本植物 11)类短生植物 12)附生草本植物
1)一年生蕨类 9、一年生草本植物 2)冬性一年生(二年生)
3)春性一年生
4)短生植物
Ⅲ草本植物
10、寄生草本植物 11、腐生草本植物
1)挺水植物
12、水生草本植物 2)浮叶植物 3)漂浮植物 4)沉水植物 13、苔藓及地衣 Ⅳ叶状体植物 14、藻菌植物
1)苔藓
2)地衣 1)藻类 2)真菌
二、生态型
B半自养植物 维管半寄生植物 藻菌半寄生植物 维管寄生植物 维管附生植物 藻菌寄生植物 藻菌腐生植物
C异养植物
A自养植物
2、《中国植被》的生活型系统 (以植物枝干或生长习性等多方面特征为依据)
1)针叶乔木 1、乔木 2)阔叶乔木 3)簇生叶的 4)叶退化的 1)针叶的 2)阔叶的 2、灌木 Ⅰ木本植物 3、竹类 4、藤本植物 5、附生木本植物 6、寄生植物 1)寄生 2)半寄生 3)簇生叶的 4)叶退化的 5)垫状小灌木 1)直立的 2)攀援的 1)常绿的 2)落叶的 常绿的、落叶的 常绿的、落叶的 棕榈型、树蕨型 落枝的、非落枝的 常绿的、落叶的 常绿的、落叶的 棕榈型、丝兰型 肉质的、麻黄型的 枝条密集的、枝条松散的 散生型、丛生型、混合型
耐胁迫者 S型
高胁迫+低干扰
杂草型 R型
低胁迫+高干扰
2、LHS系统
以CSR为基础,定量评估生态策略。 L轴——叶片特征,单位干重的捕
光面积。H轴——成熟植株的典型高度。
S轴——典型种子大小。
(1)叶片特征:面积大而寿命短
的植物,偏竞争型植物。
(2)高度特征:成年植株较高的
植物,相当于竞争型植物;矮小的植物, 相当于杂草型。
依据;广义的生活型包括植物的生长型
(以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为划分依据)。
(二)生活型系统(狭义)
以生态适应特征为依据划分生活型。
1、Raunkiaer(1905)的系统
观点: A、植物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总是
反映在最典型的少数特征上,因而可选择
少数典型特征对植物进行生活型的划分。
B、芽(更新芽)是植物延续生存的
第八节
植物的综合适应类型和适应策略
一、植物的生活型 (一)定义:不同植物在一定环境条 件的长期综合影响下,由于趋同适应,经
过相同或相似的适应途径而产生的,具有
相似的外貌或形态特征的植物类型。
1、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因子适
应的结果。
2、生活型是不同植物种趋同适应的
结果。
3、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具有共同或相 似的外貌特征,对环境具有相同的适应 途径。 4、狭义的生活型以生态适应为划分
最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对环境最敏感、最
娇嫩和至关重要的部分。
划分依据: 植物度过环境不良期时更新芽或繁殖 器官所处的位置和保护的方式。
更新芽 在不利时期的高度 高位芽植物(P) >25cm
保护方式 芽鳞或无
亚类 大高位芽、中高位芽 小高位芽、矮高位芽 矮小半灌木地上芽 被动地上芽 主动地上芽 垫状植物 原地面芽半莲座状地面芽 莲座状地面芽 地下芽植物(根茎、块茎、 块根、鳞茎等) 水生和沼生植物
物生存的现象。
(4)干扰——由于动物啮食、寄生、 风害、火灾、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
地破坏植物生命活动的产物的现象。
适生环境
特点
竞争者 C型
低胁迫+低干扰
大量吸收生产性资源、个体 高大、具强竞争力。相当于 K-选择。
生长慢、对环境胁迫有适应 特征、共生现象普遍、优越 环境中竞争力较差。介于K -选择与R选择之间。 生长快、寿命短、花期早、 成熟快、种子产量大。相当 于R-选择。
10树上附生植物
3、生活型谱
某一地区或某一个植物群落中,全部种类所属生活型的百 分率的对比关系。
该地区(或该群落)中该生活型的种数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 = 该地区(或该群落)中全部种数 ×100
生活型百分率(%)
气候带 热带(塞舍尔群岛) 荒漠带(利比亚荒漠) 地中海带(意大利) 温带(丹麦) 北极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全球 种数 P 258 194 366 1084 110 1000 61 12 12 7 1 46 Ch 6 21 6 3 22 9 H 12 20 29 50 60 26 Cr 5 5 11 22 15 6 T 16 42 42 18 2 13
Paijmans——薄叶、草质叶、革质 叶、厚革质叶。
Dansereau——膜质叶、薄叶、革质 叶、肉质叶或菌状叶 Ellenberg和Barkman: 湿生形态膜质叶——高湿度空气和良 好水分供应的大型柔软的薄叶; 中生形态草质叶——一般常态叶;
旱生形态硬质叶——具有较厚的角质 层和坚实的表皮以适应干旱的坚硬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