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组网原理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组网原理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主教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专业班级:通信工程08-01 学生: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2周设计成绩:2011年12月23日前言人们需要网络,因为人们需要信息;人们离不开网络,因为人们离不开信息交流。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传真、空调、消防、电源、照明线路之外,计算机网络通信线路更是不可缺少。

在数字化的信息社会中,无论是在办公室、家里、银行或是商场,代表数字化网络通信的缆线正像常青藤一样到处蔓延。

为了使延伸的网络通信缆线不至于造成泛滥而无法控制,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注意到综合布线的重要性。

综合布线系统GCS (Generic Cabling System)就是信息时代的这样一个必然产物。

它正以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逐步取代传统专业布线,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综合布线系统的重要性。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

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

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

结合本学期对《网络综合布线》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了能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现对本学校主教楼进行布线及组网实现,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1 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验的综合和补充。

它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课程之后综合利用所学综合布线知识完成一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任务,研究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分工程的实施,从而加深对弱电系统与综合布线的原则、特点、施工组织方法等基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为走出校门从事网络综合布线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2 设计的主要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学校主教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根据主教学楼中1层至6层各房间的具体结构,依据主教楼的使用要求,对各子系统进行设计。

确定每个房间信息口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依据设定的信息点的数目,计算出所用线缆数量,估算本部分的工程造价,绘制出相关图纸。

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

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3设计的技术要求(1)设计应符合EIA/TIA-568民用建筑线缆标准和ISO/IEO11801国际标准;(2)整个网络规划应符合实际情况,拓扑结构合理、科学、具有先进技术;(3)缆线的路由和敷设方式应满足规和实际需要的要求;(4)与其他各子系统的连接要合理;(5)根据各个房间的功能,分别考虑信息点的富裕量;二﹑课程设计的容利用课堂上所学习过的《网络综合布线》这门课的理论知识,以及借助图形化资源管理设计平台VisualNet软件为基础对主教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及组网实现。

2.1容要求(1)根据题目调研,进行系统需求分析;(2)设计布线路由和施工图纸;(3)估算所需材料用量,完成设备连接拓朴图,图表按制图要求绘制,做到清晰整洁,设计方案应严格遵守综合布线的相关规;(4)确定设备间和管理间的位置;(5)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

(6)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文字通顺、图表清楚、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2.2工程概括主教学楼1层至6层主要为学校领导和各学院的办公室,还有考研教室和课设临时教室。

根据建筑物布局结构以及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楼层配线间选在既靠近建筑楼入口又接近外墙的位置,这样方便于设备间相关大型设备的搬入,也有利于建筑物干线与外网的连接。

根据老师给的主教楼的建筑平面图可知每层的信息点分布如下:三﹑课程设计的步骤3.1设计流程以下框图是系统设计流程图,通过该图可以清晰明了的把主教学楼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思路展现给我们,便于我们理解该管理系统。

图一系统设计流程框图3.2系统设计方案鉴于主教楼的办公用途,并考虑一定时间网络通讯需求的增长,在扩展性和灵活性方面要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满足可能的场地搬迁,数据和语音点拥有适当的冗余度,最终确定方案如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1楼为主机房(MDF),5楼设有1个配线间(IDF )。

1、2、3楼水平布线至1楼的主机房;4、5、6、楼水平布线至5楼的配线间,主机房和配线间均设在靠近大楼弱电井的房间。

根据每层信息点的个数可知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需要一个48口的交换机第六层需两个48口的交换机,网络拓扑结构图如下:图二:网络拓扑结构图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即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配线间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由于是单筑,没有建筑群子系统。

该方案全部采用大唐电信6类非屏蔽综合布线产品。

该类产品支持各种高速率应用:ATM622Mbps 、2.4Gb 、10GbaseTX 以太网。

通过泰尔、UL 、RoHS 等相关认证。

系统拓扑结构图如下:图三:系统拓扑结构图3.2.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和跳线组成。

信息插座采用大唐电信单孔或双孔平面型插座,接口带有滑门,防止灰尘进入,上方配有明显的、永久性标识,以区分数据和语音,防止接口的混淆,便于系统的管理。

插座采用墙插方式,安装在离地300mm 位置。

信息模块采用大FD TOTO BDFD FD FD TO TO TO FD TO FDTO唐电信6类RJ45非屏蔽免打线模块,安装方便,卡线方式统一采用TIA 568B标准。

跳线使用大唐电信6类非屏蔽跳线。

双孔面板六类非屏蔽模块六类非屏蔽跳线图四:各模块设备3.2.2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从各配线间到对应的用户工作区的线缆组成,可采用铜缆和光缆。

这里采用大唐电信4对6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频率达到或高于250MHz,支持1000BASE-T,ATM622Mbps及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网络的应用。

水平电缆从配线间沿电缆桥架分别引向工作区各信息点,水平布线距离不超过90m,加上两端的跳线总长度不超过100m。

桥架转弯均有45°过渡段。

在电缆布放到位后,线缆的两端均贴上标签,标明电缆对应的起源和目的地。

各条电缆在用户工作区一端预留20cm左右长度,便于做模块;配线间一端预留2m左右的长度,便于安装跳线盘。

图五:大唐电信6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水平布线宜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拓扑结构是以FD为主节点,各种通信引出端(信息插座)为从节点,FD 与TO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星型线路网状态。

其优点是线路长度较短,有利于保证传输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及便于维护使用并很好解决了它对应用的开放性。

楼层各房间平面布线图如下:图六:三—五楼各房间的平面布线图3.2.3 配线间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由线缆连接硬件和线缆管理硬件组成,充分体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每个配线间由19"工业标准机柜、24口6类非屏蔽RJ45配线架、110型语音配线架和24口光纤配线架组成。

各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配置数量由所管理的信息点的数量来确定。

对于所有信息点,均采用跳线管理。

任何信息点的变更均可通过跳线变更轻松完成。

图七:24口6类非屏蔽RJ45配线架配线子系统应用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之楼层配线设备FD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FD,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CP点任选的功能,如图下图,配线子系统在工程设计中容最多,也较为复杂,因为它具有永久特性,所以做的原则考虑发展和冗余。

FDCP 最长90米设备缆线水平电缆信息插座跳线图八:水平结构图3.2.4 垂直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指提供建筑物的主干电缆的路由,是实现主配线架与中间配线架,计算机、PBX、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干线传输电缆的设计必须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适应今后的发展。

干线子系统布线走向应选择干线线缆最短、最安全和最经济的路由。

干线子系统在系统设计施工时,应预留一定的线缆做冗余信道,这一点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我们也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3.2.5 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在本方案设计中,大楼结构化布线的设备间子系统设在1楼主机房。

设备间子系统采用19"工业标准机柜,用于安装配线架、理线架及Hub、Switch等网络设备。

设备间的设备种类繁多,而且线缆布设复杂。

为了管理好各种设备及线缆,设备间的设备按网、外网、语音分类分区安装,设备间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采用不同色标,以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方便线路的维护和管理。

四﹑课程设计所需材料的计算4.1缆线的计算水平布线子系统线缆长度的确定应根据布线的具体方法和走向,先确定距离交换间最远和最近的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走线距离,然后计算平均电缆长度和电缆平均走线长度,从而算出每个楼层用线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每个楼层用线量C可按下式计算:C=[0.55*(F+N)+6]*n (m)式中: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交换间的距离N—为最近信息插座离交换间的距离n—为每楼层信息插座数量计算第1层线缆长度:根据CAD图可知第1层最近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4m,即N=4m,最远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62m,即F=62,而n=41,则C=[0.55*(4+62)+6]*41=1734.3(m)计算2层线缆长度:根据CAD图可知第2层最近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4m,即N=4m,最远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62m,即F=62,而n=46,则C=[0.55*(4+62)+6]*46=1945.8(m)计算3—5层线缆长度:根据CAD图可知第3层最近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7.2m,即N=7.2m,最远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61.2m,即F=61.2,而n=43,则C=[0.55*(7.2+61.2)+6]*43=1875.7(m)计算6层线缆长度:根据CAD图可知第6层最近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3.6m,即N=3.6m,最远信息点距离楼层配线架65.6m,即F=65.6,而n=87,则C=[0.55*(3.6+65.6)+6]*87=3833.2(m)由此可以算出总的线缆长度为:13140.4m电缆订购数,按4对双绞电缆包装标准1箱线长=305m,电缆订购数=W/305箱(按整数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