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题1~4 × × × √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1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2 费尔巴哈说:“自然并不让自己藏起来,它反而是尽力地自荐于人,或者可以说老着脸皮去迁就于人的。
恰象空气通过我们的口、鼻以及一切毛孔,挤到我们身体内来一般。
”材料3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地程度上发展起来。
”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原理,回答:(1)材料1 坚持的是何种认识路线?(10分)(2)材料2与材料3 在认识论上有何种区别?1)材料1中中国古代哲人提出的“生而知之”、“良知”、“良能”的思想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表现形式,坚持的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孟子的话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孔子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学而虑的“良能”,“良知”;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前者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即从天上掉下来的。
后者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即认为是自己头脑里所固有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
虽然他们的说法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蛋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反对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两者都是错误的。
(2)材料2的观点属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仅仅就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应。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离开了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的泥潭。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实践引入认识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材料3强调在人与自然的改造和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中,人既改造着客观世界,也改造着自己的认识能力。
时间是认识的基础,他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知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认为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是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第三,实践使认识的一生产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的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是自己的感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处,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彼岸。
2阅读下面材料[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摘自《饮冰室合集》)[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
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请回答:(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
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材料1】2009年至2010年,半年时间内,大蒜疯涨,价格超过肉和鸡蛋。
从6元一斤猛窜到10元一斤,部分城市的超市里曾卖出12元一斤的高价,超过了上好的五花肉的价格。
“蒜你狠”成为2010年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
【材料2】2011年,“蒜你狠”却变成了“蒜你贱”。
金乡县鸡黍镇西李村村民王伟今年又种了6亩大蒜,不过他已经体会不到去年价高时的喜悦了。
“去年这个时候,大蒜每斤卖到3元5毛,现在只有7毛来钱。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经销商们普遍认为,造成今年大蒜价格狂降的根本原因,是大蒜产量增加。
去年蒜价上涨的原因,在于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锐减,产量下降;而气候原因和疏于管理导致的单产降低,更是加剧了大蒜产量的下滑。
而今年行情却正好相反。
“由于去年大蒜价格一路走高,大蒜市场火热,致使许多蒜农扩大种植面积,产量增加明显。
”可是,今年大蒜产量到底有多少,却是一本糊涂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蒜收获已经两个多月,全国层面上,至今没有哪个部门对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予以统计和披露。
这导致了蒜农蒜商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没有依据,面对市场变化无所适从。
采访中,金乡县蒜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此都表示不解和不满。
“大家都说今年蒜多,但至今仍然没有权威数字。
说多,是相对于去年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说。
按正常的需求量,我感觉价格不至于这么低。
”-----2011.07.17《人民日报》,2011.07.18中国观察【材料3】在经历了2010年暴涨、2011年暴跌后,近日大蒜的价格再次起飞。
记者6日在广州东川新街市看到,鸡蛋价格达到5.2元/斤,大蒜也要6.8元/斤,不少市民大呼“不蛋定”。
省价格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受去年蒜价低迷影响,今年农民种植大蒜积极性不高,主产区天气不佳也导致产量预期下降,再加上气温回暖较慢,导致新蒜上市时间推迟,近期全国大蒜市场价格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2012.06.07《羊城晚报》【材料4】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姜长云表示,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每次都滞后于市场的脉动,永远“踩不准点”。
此前,这种情况在香蕉、桔子、白菜等多种农副产品市场均有体现。
他建议,国内亟待建立有关交易市场,以规避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的一再发生。
与“蒜你狠”类似的还有“豆你玩”、“姜你军”、“猪你涨”等,形容绿豆、生姜、猪肉等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
豆与蒜都是民生必需品,昨天“蒜你狠”,今天“豆你玩”,明天再冒出一个新玩意儿,农产品价格已个个无节制疯涨,以致失控,民生最为受伤,不仅要消费者为高消费买单,也不会给农民带来好处。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大蒜价格涨跌的原因进行分析。
⑵透过这些事件,说明我国在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物价上涨的原理分析1从生产关系各基本要素的关系原理来说。
(1)首先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而且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性质。
生产的最总目的是消费,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的消费资料所有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就不同。
同时,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接着是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第一,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产品的数量;第二,生产的社会形势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势。
2价值规律来说。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体现出来。
物价上涨可能是生产一件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从而使得商品的价值量得到增加,因为商品的价格有价值决定,所以商品价格上涨;还可能是供求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购买方争相购买,而销售方待价而沽,必然会使价格上涨达到价值以上的水平。
所以物价上涨可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也有可能是供求影响下的价格波动,不能一概而论。
对物价上涨原因分析1、国家信贷资金量大,而大量资金的流向是房地产,农产品等。
又者房地产长期过热,拉动了相应的几十个产业发展。
从供需方面来考虑,大量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通货膨胀;对于农产品而言,那些投资炒农产品的人大量囤积农产品,当然在大量购进农产品的时候,随着农场品的大量出售,可收购数量不断减少,这就构成了一个需求大于供给的表象,进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
在囤积了大量农产品后,投资者就相当于切断了城镇农产品需求链,然后再提价,这就导致了无价的上涨了2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美元贬值。
而在我国政府的强力控制下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升值。
这就对物价上涨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为我国在所有进口商品的定价上是没有发言权的,所有进口商品均是以美元衡量的,那必然导致一个结果:价格大涨3成本推动。
近十年来,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水平。
稻谷、小麦、大豆、生猪、油菜籽等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高于十年的水平。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种植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而上涨,进而成本的上涨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上涨。
此外,还有一些成本,一些企业的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还有员工的工资水平上升,这些都推动了成本的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4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因为石油能源短缺,各个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以至于对玉米,大豆等一些可以用来制造生物能源的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就导致了国际粮食价格的上升,并影响了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一些农副产品的价格。
因为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国内价格。
5、自然气候的影响。
某些地方遭遇严重的自然气候,导致了农产品的大幅减产。
使得供给大大不足,远赶不上市场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