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计量大作业)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计量大作业)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学号:姓名:专业:修课时间:任课教师:成绩:评语:通过研究中国进出口贸易对GDP的影响模型,运用E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85—2009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逐步提出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中国进出口贸易对GDP的影响及相关联系,并运用相关联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及实证分析。

Email:浅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模型,通过对198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进出口贸易的分析,以了解我国GDP的增长等相关问题,并探讨影响GDP的各因素,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85—2009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GDP的影响以及先关联系。

并通过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我国进出口贸易 GDP OLS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i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fluence model GDP of China since 1985,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hina's GDP growth, and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influence factors of GDP, using Eviews OLS analysis software and the historical data of 1985-2009 analysis, through gradual rejects does not appropriate explanation of equations is a series of variables and the inspection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 China, finally discovers the effect on GDP of China first contact and close. By using this relationship and to predict future situation.Keywords: our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LS; GDP目录1问题的提出 (3)2 理论综述 (3)3模型设定 (4)4数据的搜集 (6)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7)6结论 (11)参考文献: (12)1问题的提出我国已发展成为一个对外经贸大国,但是还算不上一个对外经贸强国。

在新的世纪里,我国的目标应当是从一个对外经贸大国发展成为对外经贸强国。

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现时还有许多差距。

主要表现在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不大,加工贸易占半壁江山,造成贸易条件不利。

对此,我们进行一些实证分析。

我们按贸易方式把进出口贸易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

其中加工贸易,主要指对外加工装配、中小型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

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一般贸易是与加工贸易相对而言的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指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

其他贸易为除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以外的进出口贸易。

2 理论综述GDP由4个部分组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

净出口是出口减去进口。

进出口额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出口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正而强的相关性的原因: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GDP的构成,可以看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出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出口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一项重要因素,出口持续扩,带动相关产业增长,生产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应持续调整、改善。

一般而言,出口产业的生产效率与竞争力叫内需产业高,随着出口不断扩张,资本与人力资源不断流入出口产业,促使资源重新分配,提高总体资源生产力,并带动整体经济持续繁荣。

但是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应该是一国长期供给前景来确定的,市场需求及其制约金作为一个短期因素。

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表现出来。

所以从长期来看, 扩大进口也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

原因主要是: 第一, 进口产品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从而可以增加民间投资和消费, 提升后两者的结构。

由于资源供给的稀缺性, 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 迫使产业结构状态服从短缺约束资源使用效率的“木桶原理”, 造成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状态,约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进口国内稀缺的自然资源, 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 这种状况将得到有效的调整, 必然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 通过进口, 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发展经济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可以节省时间,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 减少浪费和开发不成功的风险, 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在商品进口中, 我们也能获取一定的技术. 因为为了实现贸易, 出口方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 甚至一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 在其贸易行为中无意且自然地输出了技术, 而且这种技术引进带来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第三, 进口加剧了国内竞争, 大大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尽管增加进口的政策会限制国产商品的市场, 但它却加强了竞争, 并带来相应的高技术, 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3模型设定设定 Y=GDP X1=一般贸易净出口额 X2=加工贸易净出口额 X3=其他贸易净出口额,由于没有进出口贸易对GDP的经济理论模型,我们简单的以Y+++=BBUXXXB112332当做我们的理论模型。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型的战略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尤其是成功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现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1.随着美国经济下滑,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和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出口贸易环境严重恶化。

2. 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的增大,使得外汇存款造成的货币增长大幅度提高,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美国财长诺斯、鲍尔森,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人民币汇率偏低的问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提高人民币汇率。

3.中国贸易依存度不断加大。

据统计,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3.9%。

在如此高的贸易依存度下,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一味追求产品出口创汇则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威胁。

过去,我国外贸政策主要放在规模与速度的增长上,追求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使企业片面强调多出口,多创汇,少进口,节约使用外汇,从而导致出口商品供给的急剧增加,价格迅速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出现“贫困化”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保持以往的出口策略将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破坏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所以在开放经济中, 一国应该实行进口、出口并重的积极贸易政策. 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出口对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外汇储备的作用, 所以各国都实行了许多鼓励本国出口的措施, 但是对进口却采取了种种限制政策, 忽视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比较中性的贸易政策, 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 要充分利用出口的外汇来进口本国所需的各种紧缺资源和技术, 不应该拥有太高的外汇储备, 以免延缓本国经济的发展.出口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增加外汇储备的源泉, 也应该是扩大进口的外汇基础.因此我们应立足国情正确看待净出口对我国净增长的作用。

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前出口导向的政策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很多问题,而且大量的出口导致我国资源外流,降低了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而适当增加原产设倍,尤其是高科技产品的进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及资源使用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增加进口的策略,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次序健康发展。

4数据的搜集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本文搜集了1985年到2009年的数据如下表其中,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X1代表一般贸易净出口额 X2代表加工贸易净出口额 X3代表其他贸易净出口额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由于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国内生产总值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所以先将Y 对一般贸易净出口额X1、加工贸易净出口额X2、其他贸易净出口额X3进行回归,判断是否有设定误差。

由此数据看出,可决系数和修正可决系数为0.989607和0.988122,F的检验值为666.5334,明显显著,拟合效果还可以。

但当a=0.05时, X1和X3的t检验值分别为0.08和0.2238,说明x1与x3的t检验不显著,而且x1与x3系数的符号与经济解释相反。

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我们查看一下相关系数矩阵: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证实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去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分别做y对x1,x2,x3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可见,加入x1或加入x3对可决系数几乎没有改变,因此把x1和x3剔除。

最终得:Y=4806.18+12.49X2 R2=0.9872t =(13.6700) (42.259)可决系数=0.987285 修正可决系数=0.986732 f值=1785.883D-W值=0.614692在以上基础上,进行异方差检验,利用white检验的方法:由上表可知,NR2=25*0.154122=3.85305<5.9915,所以不存在异方差。

检验自相关,利用D-W 值,D-W 值=0.614692,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查表得dl=1.273,du=1.446,DW 值小于dl 的值,所以模型中有自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