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自然的语言》 优质公开课教案 (1)
《大自然的语言》 优质公开课教案 (1)
文中(填句子)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二)对科普小品文语言特点的分析:
1、生动性: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优美的词语(引导朗读前两个自然段)
2、平实性:多用准确的数字
约数、概数(引导速读3——12段)
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各项任务:2号完成说明方法及作用;1号完成语言特点的赏析,并示范朗读
2.理清思路,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和科普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3.感受求真求善的科学精神。
大声齐读此内容,知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整体大致感知一下文章。
让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方向性,更高效的抓住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检测
出示本节生字词
风雪载途━━记载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差异━━差遣
差劲━━参差
小组中的4号同学回答问题,如有错误,组长纠正
小组合作,利用工具书,解决并积累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合作,预习的能力
速读,认识“语言”
出示问题并进行方法指导:
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
(方法指导:抓住文中关键句,筛选信息,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出示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蚂蚁搬家、燕子低飞、鱼儿跃出水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语言”
观看图片并观察回答问题:这三幅图片都共同传达给我们一个什么讯息?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出示教学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物候、物候学等相关知识。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小组3号同学抢答题,有组长纠错
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解决了说明文有关知识:说明顺序
精读,学习“语言”
(一)引导学生朗读7——10自然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找出并分析其作用。(参照下列格式回答)
“千树万树梨花”漫飞了冬飘的雪花。
诵读教师的示范文字并运用所学,以“春满校园”为题目,仿写一段“大自然的语言”
及时巩固,活学活用,用自己的笔触绘画出优美的大自然
拓展补充
补充24节气和24节气歌
积累24节气,感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感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们愿伴着风的气息,感受您的魅力
搜集和竺可桢相关的资料,感念老先生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上的贡献,并写段追思先生的话
完成目标三,培养对科学家的Leabharlann 慕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精神层次
仿写,运用“语言”
教师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做仿写示范:竹外桃花三两枝”传递的是春的气息;
“清风半夜鸣蝉”带来的是夏的活力;
“枯藤老树昏鸦”数不尽秋的寂寞;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精读课文,反复朗读,品味小品文的美;从局部以点带面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仰望竺可桢
简单介绍竺可桢在科研上付出的努力和成就,主要体现在几个数字上:22000多天、13900多篇、8000000多字。
教师示范写段话,致敬竺可桢:如今,又是人间四月天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我们愿踩着春的足迹,踏访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