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请书

编 号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湖南省教育厅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申请者: 单位部门: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宅) ( 手

机 )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制 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打印填写。 二、封面上方的编码框申请人不填。 三、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和课题管理的主 要实际负责人,只能填写一人。 四、申请书复印请用 A4 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 2- 一、简表 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名称

研究期限 2010年 10 月至 2011年 9 月

项目 姓名 吴文斌 年龄 42 技术职务 讲师 负责 已获学位 硕士 所学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现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人 从事过的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及时间 学生辅导员 18 年

姓 名 年 龄 技术职务 已获学位 专 业 现工作岗位

主 周 展 46 副教授 学士 高校管理 分党委副书记 要 邱国良 32 讲师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学工部

究 周 巍 31 讲师 硕士 法学 主任辅导员

员 贺佐杰 28 研究实习员 硕士 政治经济学 学生辅导员

李芳瑾 27 助教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辅导员

本项目研究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拟以国内高 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参考,以深入广泛的调研、访谈为依据,结合项 目组成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典型经验,综合国内外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 主 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构建的 要 孕育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

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内 (二)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五)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 3- 二、选题依据(项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意义: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 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品格呈现出多 元化态势,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倾向。这一变化向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 了相应的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丰富 和创新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维模式,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提高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学 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突破过去长期只谈“全面发展”、 片面理解“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对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笼统 地谈论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人的个性化培养或创新人才 培养的研究上来,且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这些研究仍然是比较分散的、非系统的,而 且研究者多限于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国内高校比较典型的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模式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理论升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 思想实际方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全面的重视。 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秉承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即尊重个性、鼓励人们 发展个性、走个性化发展的成才之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也借鉴了其经验,使其国 民教育上到一个新台阶。比如在美国的“公民教育”理念中,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学校 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 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英国鉴于“当 代的学生已不必无条件地服从校方, 而大学已不能干预和压抑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独 - 4- 立人格了。”鼓励学生自组社团、俱乐部,自主开展活动,并由熟悉学生的思想、时尚、 生活和社团的学生代表组成“学联”(Student Uion)。“学联”既是联系大学和学生的重 要纽带, 也是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者。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博士认为,世界高等教育个性化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多样化的教育体系;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③个性化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④个性化 的课程体系;⑤个性化的教学模式;⑥多样化的学校评价办法。同时也包括通过法律保 障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平衡和统一。有人又将这些国家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概括为 四个方面,即坚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内容的多 样性与层次性,讲究教育方式的灵活性,而且学校德育更注重科学化,内容日益扩大, 形式也朝着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的方向发展。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1.1 研究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提出比较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 养模式的构建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 研究内容: 1.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内涵; 1.2.2 构建大学生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3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2.4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1.2.5 目前国内高校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研究。 1.3 拟解决的有关问题: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观 能动性,增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以灌输为主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

- 5-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2.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已有文献资料,充分把握已有研究成果; 2.1.2 经验总结法:对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材料和项目组成员工 作经验的总结分析,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基本规律; 2.1.3 调查访问法:通过意味着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相关人士和大 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认识与意见、建议。 2.1.4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各方面材料的分析归纳,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 性化培养模式的系统认识。 2.2 可行性分析: 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思考 与研究。项目组其他成员均为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同志,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均有丰富的经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为应对其思想品格的多 元化与个性化,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的探讨与研究。任何 因循守旧的做法,只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流于形式。 3、本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1)大胆提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式的理念,力求突破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认识,以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以推动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创新为目的,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 6- 4.1 预期研究进展: 2010年 10 月-2010年 12 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相关工作经验; 2011年 1 月-2011年 3 月,确定调查访问对象,开展相关调查访问; 2011年 4 月-2011年 6 月,对所得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011年 7 月-2011年 9 月,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 4.2 预期研究成果: 序 研究阶段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号 (起止时间)

1 2010年 10 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

调研报告 -2010年 12 月 状调查

2 2011年 1 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的现

论文 -2011 年 3 月 状调查与思考

3 2011年 4 月 几种典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模

论文 -2011年 6 月 式研究

4 2011年 7 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2011 年 8 月

四、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

作) 1.项目负责人有关研究工作情况: 本项目负责人在从事学生辅导员期间,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是湖南省2010年 度普通高校优秀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主要成果有: (1)论教育对象品德形成的心理结构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长沙水电师院 学报,1991年,第 1 期

-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