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

中外广播电视史--复习资料

第八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所有章节)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1、电子传播的三项基本要素:
动力、渠道、编码
2、电子传播的三种重要方式:
传导、感应、辐射
3、1864年马克斯韦尔提出重要的电磁波存在理论
4、赫兹测量出电磁波的速度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参数,
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5、xx科学家xx发明无线电
(2)党和政5)封闭式的管理
、《电波法》家大电器商及无数家小(年的日本广播法确定了几项节目编播准则:
一不得损害xx,二具有政治上
没完没了地把它放进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
1、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借用日本华侨的资本在上海成立中国无线电公司,与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于
12、学者说,人们因为电视而不看书,从而影响印刷业,但电视直接影响的媒介是电影业。
广播也深受电视影响。
13、花生效应:
嘴里,久而久之,甚至尝不出味道。看电视也是如此,一开始便停不下来,对人毫无价值。
14、电视文化传播的双重意义:
的辅助工具。
播业的发展。30年代广播体制非商营改革失败的原因;
90年代,商营电视网的总数只有60%左右,商营电视网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了。:1922年12月15日,经过邮电大臣的授权,6
7、xx广播电视的国营体制和传统特点:
苏联的广播电视媒介都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有关部门实施管理和经营;
有,并且受到党和政府控制,私人不准创办报刊,更不必说广播电视私人占有。
xx直接领导,
(3)国家财政的经济来源。苏联广播电视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财政,广播电视均是国有国营机构。
新闻宣传机构的主要任务不是宣传信息,
的广播电视节目外,也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当地。优点:
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
事业前进的步伐,于是,电视面貌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开办电视节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强行上马,挤占了资金,引发文化上的放纵主义,是观众看不到高质量的节目
腔的统一模式,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5、管理改革
16、“四级办电视”失败的原因:
机制,苏联的广播电视是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手段进行管理的,严禁外国报刊在苏联发表,禁止人民收听、收看外国的广播电视。
8、xx广播电视事业开始于
9、xx广播电视的当代历史从
和《电波监察委员会设立法》
10、1950
的公正性,三不得进行歪曲事实的报道,四对有争议的问题应从多个角度阐明观点
11、xx电视观众,最忠实的是
10、图象传送的关键技术是图像分解与扫描技术。
11、早期的电视实验活动人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
原理制造的机械电视机
12、1878年,英国科学家克鲁斯发明了阴极射线管
13、1928年,第一台光电显像管研制成功,佐里金为它命名为显象管
14、为电子电视发明作出贡献的还有美国少年发明家斯沃兹,他发明图象分解仪
1923年1月23日晚间首次播出节目,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早期外商在中国开办的广播电台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是开洛电台,由美商开洛在上海创办,还联合《大晚报》、《申报》、《大陆报》等机构
3、1926年,在哈尔滨电台台长刘瀚积极实验,创建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10月1日正式播出。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英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的是法律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独占式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代表国家从事全国性的普遍公共服务广播
5、从本质上看,广播电视体制可以分为公法制(公共服务媒介)
和国营制(公有国营媒介)三种
6、美国广播电视体系遵循典型的商业经营思路,完全是按商业公司的方法来运做的
7、xx公共广播电视的特点:
ITA/IBA(名词解释)独立广播电视局管辖下的商营广播电视是一个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广播和电视诞生后,到1991年苏联解体,一直采取国营
(1)国家所有和独占的体制。苏联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都属于国家占广播电视并不是单纯的新闻传播机构,而主要是整个党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播媒介的宣传功能,苏联新闻媒介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党性原则,
24、卫星传播;通过外太空的人造通用卫星进行传播的形式
25、有线广播的定义:
视系统
26、芬兰的有线电视技术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
1、广播电视体制的定义: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体制主要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是广播电视事业所有权和经营权,
许多不发达地区的市、县并不具备开办电视节目的人力、物力、财力,强行上马的结果,
面。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实12月20
《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设立
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改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自己走路“的实践是由广播带头的,但文化最突出的领域是电视。1928年在南京建立中央政权,
“自己走路除了转播中央和省
加快我国广播电视1949)
20—上“的1
,10
哈尔滨电视台也问世,这是中国最早期的一批电视台,他们的出现月
年代提出的
也都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他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界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
1、广播电视转型时期的背景:1992年,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巡视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歌的步子要进一步加快,从此掀起中国时常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高潮。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广播电视被纳入除工业、农业以外的“第三产业”
8、
1958年5月
验播出,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起名“北京电视台”
海电视台问世,
标志着xx电视事业的诞生。
9、三年困难时期
10、1978年元旦,
11、1978年5
正式改称:
中央电视台
12、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后,
方针,并付诸实践,
13、春节联欢晚会的优缺点
14、“四级办电视”新的政策规定,除了允许中央和省、市三级办广播电台,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
1920年日被认为是世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他首先向人们展示一台用尼普可夫
年圣月
月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盛大的歌舞开始电视正式
苦的劳动,直播极易出错,而且最初的广播电视很难保存,相对于蒙太奇化的电影,原生态的直播电视时间冗长,技艺手段单调,于是,人们力求采用综合性的传播方式,这就是记录媒介
第一,就广播电视内容而言,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是面面俱到的。第二,就传播功能而言,公共广播电视是自制的。第三,就社会舆论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具有多样化、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第四,
语言、精神、美学的体现。第五,就社会地位而言,公共广播电视在政治生活中位置独特,显示出政治控制与媒介独立的博弈现象。
注意的传统。
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先决条件,
由于电子资源有限,实施广播电视服务便只能是被选中从事传播专门媒介机向人民提供广播电视服务,
第六,
20年代到40年代,xx花了将近
起到了不可多得的政治、
从类型特点上看,政治仪式和即时历史节目很简单,特别方针、这些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幅于是“公共媒介”和“公众信托者”、商营制(私营商业媒介)
公共广播电视是民族公共广播电视具有非商业20年的时间才确定了为新闻媒介
因而需要应变能就我文化角色而言,
就经济机智而言,
世纪
“电视事件”是最有电视特点的节目,给予的
文化、历史作用。有学者为重大事件的电视直它需要预先策划并且大肆宣传,这种播出是常规节目的中断,
力,它是由媒介外面的事件和机构引起的,有的是自然发生的,也有媒介制造和操控的,而且,它是由观众自愿响应的,聚集了大量观众,人们都认为必须目睹这一事件,人们说,他们在经历历史;“政治仪式和即时历史”的转播是电视形象和国家特征的展示。它是集体观看的,具有传承性、社群性、凝聚性,这种节目主要不是提供信息的,也不是单纯娱乐的,它是用来整合文化的。政治仪式和即时历史具有极大的震惊或激励作用,它会引起人们深沉的历史感触和英雄主义情绪。
中外广播电视
解析:
考试范围: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第一节)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体制与节目(第一节)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分别历史(第一、二、四、九节)
第四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所有章节)
第五章:
广播电视的早期传统(所有章节)
第六章: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所有章节)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第一、二章节)
15、用电磁波传播文字信息的技术是
16、xx科学家xx发明电话
17、加拿大人费辛顿和美国人德佛雷斯特是早期实验广播电台的突出代表,诞之夜,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8、KDKA9、美国商营广播网在世界上是首创,它建立的三个主要原因:
6、1906年,美国人德佛雷斯特在弗莱明的装置上做了小改动,增加栅极,就产生三极管
7、调频广播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最大的优势是抗静电干扰,声质优美,不失真)
8、电视除了音频广播传递的一切因素之外,还有一项关键的要素
9、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某种物质时,会使它产生电,电力的强弱于光线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比的。
22、最先发明声音存储方法是滚筒和唱盘录音法
23、1958年,法国和美国NTSC制式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式,即“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优势在于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象色彩的影响有很大改进,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式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式,即“相位逐行交变式”这种制式的优点是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