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清)茶马贸易

(宋明清)茶马贸易

宋朝茶马贸易一、引入宋朝茶马贸易,主要是指由宋朝政府组织的,在四川地区附近进行的,汉藏民族之间的汉茶换藏马的贸易。

当然现实情况是,除了官营的茶马贸易外,还有民间存在的私营茶马贸易;除了在四川地区外,还在宋茶北边地区进行以茶换马的交易;除了和藏族交易外,还和西北的回纥、党项,北部的契丹的辽国以及女真的金国进行交易。

茶马贸易源于唐朝,到了宋朝成为一项稳定的国家制度,并在宋朝发展繁荣。

因而研究宋朝的茶马贸易,对于了解在这个产生于唐朝,发展于宋朝,最后一直延续到明清的贸易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朝的茶马贸易,历史背景是宋王朝的统治,主导者是大宋政府,参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对象是茶和马,发生地区是四川地区附近;因而分别地去每个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茶马贸易的真面目。

二、历史背景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

但是国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宋朝的边疆存在着许多与之对抗的民族政权,北部先后有契丹建立的辽国、女真建立的金国,西北有党项建立的西夏,西南还有大理国,同时西藏地区也处于半分裂状况。

宋王朝一方面需要资金和战马扩充军力,同一些民族政权打仗(辽、西夏);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各种方式拉拢和安抚其他的民族政权(西藏和大理)。

宋朝官营茶马贸易,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说茶说到茶马贸易,就不得不讲茶。

(1)茶的历史发展情况中国是世界上茶的故乡,茶的发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737-2697年,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最早饮茶,也最早进行茶叶交易。

我国的饮茶文化博大精深,小小一片茶叶中蕴含了太多的内容。

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阶段;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文人饮茶,茶诗赋);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阶段(陆羽的《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在唐的基础之上,茶文化不断发展);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2)宋朝的饮茶之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迅速走向成熟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

宋代对茶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将饮茶与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饮茶。

宋太祖赵匡胤爱喝茶,常赏赐大臣好茶;宋徽宗赵佶,多才多艺,写出了茶学名著《大观茶论》。

文人爱茶,文人中有专业的品茶社团;在官员中有品茶的“汤社”;佛教徒中有品茶的“千人社”。

在百姓生活中,各种茶馆、茶摊经常可见(从清明上河图中可见一斑),饮茶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一种习俗,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应该就是从这时加入了万千人家的日常生活。

与茶相关的诗词:苏东坡——“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长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饮茶融入百姓生活)苏东坡——“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曾巩——“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陆游——“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朱熹——“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3)宋朝的茶叶生产情况宋代的茶叶产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地区,一是重点经营的东南茶区(是当时全国的茶叶经济中心),二是西南老茶区,三是两广新开发茶区。

东南茶区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地区;西南茶区主要是现在的四川和重庆地区。

宋朝的茶叶产量在唐朝的基础上有很大提高,东南地区茶产量约为两千多万斤,西南茶区产量约为三千多万斤,宋代茶叶总产量约为五千多万斤,是唐代产量的近三倍。

东南地区茶叶品种众多,采摘较精细;西南地区的川茶俗称“边茶”,采摘较粗,故产量较大,同时西南也有不少的名茶。

三、大宋王朝(1)宋王朝与马宋王朝的所有对手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宋朝在多次战役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宋朝骑兵的弱小。

北宋拥有的战马最多时是20万余匹,而辽国拥有战马100万余匹,西夏有骑兵50万,金国有战马约50万余匹,从中可见数量悬殊之大。

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宋王朝急需大量的战马。

为了获得战马,宋王朝的马政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养马,二是买马。

监牧:从太祖即位时,就在全国设立养马务,由国家养马;后来宋朝在各州设立监马牧,牧马监最多时候达36个之多;这样,宋朝在全国建立了一套专门养马的官僚体系。

但事情的结果是,官营养马效果不佳,主要是投入成本太大、产出太小(例如真宗时一年的养马费用比太祖时一年的田税还多):一是中原农耕区不适合养马;二是养马的饲料投入太大;三是养马的官僚体系冗杂,经营管理不善,养马变成养人。

因此,一到战时,宋朝的马匹无法自给。

市马:自己养马不够,宋朝政府只好通过买马来补充;中国的北方和西北盛产战马,宋朝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一带换取西北的优良战马,也从北方的辽换马(基于双方的交战关系,这种交易规模不大),除此之外,宋朝还在西南买取劣等马(主要是安抚当地少数民族,所换取劣等马主要是用作运输)。

以钱换马?宋初主要是用铜钱换马,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太久;一是因为用钱买马,耗资巨大,财政难以维持,二是铜钱大量外流,影响了货币流通,三是少数民族用铜钱造兵器,反攻宋朝。

以丝绸换马?宋真宗时全年丝绸收入不足两百万匹,宋朝年买马两万多匹,每匹花三十匹丝绸,这样每年买马就花去丝绢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绝非小数。

以茶换马?中原产茶,边疆产马,这是最合理的经济分工,通过交易。

双方都得到了好处。

交易对象的转变,除了宋朝政府的财政考虑外,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的迅速扩大。

(2)宋王朝与茶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巨大的产量和广泛的普及度,它蕴含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对于财政贫乏的宋朝政府来说,绝对不会放弃这种增收的机会。

公元964年,宋朝开始实行榷茶制,对东南茶区实行茶叶官营,与民争利。

榷茶制是一种茶叶专卖制度,政府一方面禁止茶农直接向市场销售茶叶,所有茶叶必须卖给政府,另一方面低价向茶农收购茶叶,然后卖给茶商,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宋代榷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宋代榷茶,始于乾德二年(964),政府在汴京、建安、汉阳、蕲口四地各置榷货务,全国除四川、两广可自由交易外,东南茶区的所有茶叶由政府专卖;后来调整在交通便利的茶叶集散地设立(荆南府、汉阳府、荆州荆口、无为军、真州、海州)六个榷茶场,其次又在淮南盛产茶叶的(蕲、黄、庐、舒、光、寿)六州设立十三场,六州所产之茶一律属于所在山场。

十三个山场是淮南茶区的管理机关,既负责生产管理,同时也买卖茶叶;六个榷货务只管茶叶的发卖和运输。

第二阶段:宋神宗熙宁四年(1072),因为北方战乱,马源路断,政府重新实行榷茶制。

新的榷茶制,开始在四川禁榷川茶,宋朝官营茶马贸易的历史就此开始。

选择四川作为茶马贸易的地区,一方面是因为以前主要在河北一带打仗,故主要榷东南茶以助军饷,现在神宗要主要对抗西夏,这里离四川近,所以在四川禁茶以获取军资;另一方面,宋朝希望安抚和联合甘肃一带的吐蕃族共同对抗西夏,因而想到了利用茶叶贸易。

(3)宋王朝与民族关系从历史背景介绍中我们知道,宋王朝和契丹、女真一直是对抗的关系,同党项除一小段时间的军事冲突外、基本维持和平关系,吐蕃同宋是一种和平的半依附关系,西南少数民族和吐蕃一样。

因此宋王朝有必要安抚吐蕃、西夏、大理,满足其需要,达到政治上的稳定。

四、四川与茶,西藏与茶(1)四川与茶中国是世界上茶的故乡,巴蜀是中国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

秦汉以前,只有四川一带饮茶和有茶的商品生产。

四川茶叶的质量和产量在唐以前都居全国首位,到了宋代,虽然东南地区的名茶跃居全国之首,但四川茶叶的产量仍居全国之冠。

两宋时期,四川年产茶叶约占全国总量的56%,特别是南宋,由于东南地区受宋金战争的破坏,川茶产量达到全国的62%,茶马贸易的茶几乎全部来自四川。

四川发达的茶叶生产为茶马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

(2)西藏与茶茶在唐代传到藏区,最开始只在贵族中流行,作为一种高档消费品,后来逐渐在百姓中流传。

茶叶进入藏区,一说是从四川绵州、蜀州、邛州等地,一说是随文成公主进藏(携带茶树种子)。

经过唐代数百年的普及,藏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茶叶的消食、解乏和弥补蔬菜之不足的功效,饮茶成为习惯而且有了一定程度的茶依赖,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程度。

西藏获取茶叶,一是通过进贡贸易,西藏向宋进贡马匹,宋朝赐予西藏茶叶;二是通过茶马贸易。

五、茶马贸易的具体实施1072年,宋神宗采纳了王韶以茶易马招抚吐蕃的建议,派李杞赴四川筹办此事。

成立机构,统一管理榷茶买马事宜,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茶马贸易政策得以顺利实行。

(1)机构设置在成都府路设置茶场司,在陕西秦州设置买马司,后两司合并,更名为都大提举茶马司。

该司的职责是,制定政策、法令、法规,组建下属机构,统一管理川茶的征榷、运输、销售、易马事宜。

买卖茶机构:在成都府路八个州有24个买茶场,买茶场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全部收购茶农的茶叶;在陕西设置50个卖茶场,主要任务是把四川运去的茶叶按官价出卖或易马。

买马机构:熙宁八年,在熙河路设置六个买马场,后来因为在熙河附近的兵败,使得宋朝在西北陕西、甘肃的马源断裂,于是政府只好在西南四川的黎州、雅州、沪州和云南等地增设买马场。

(2)交易细节茶马比价:宋朝政府确定“随市增减,价例不定”的原则,最初马源充足,一百斤茶可以换一匹马,后来茶价下滑,要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马,并且马分九等(良马三等,刚马六等),依等级定价。

到了南宋,马源地减少,马主要来自川西,多为驽马,茶马交易衰退下来;由于马源锐减,马价上涨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

另外,宋茶规定好茶专门用来买马,不得用于商卖。

(3)北宋时,宋朝主要在陕西、甘肃地区换取吐蕃的良马;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

六、茶马贸易的后来发展元代没有沿袭宋代的茶马贸易制度,因为蒙古族本身产马,加上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均属元朝版图,马源十分充沛。

明代初年,恢复茶马互市,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我们知道的著名的茶马古道(滇藏道和川藏道),就源于唐宋时的茶马贸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