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2.能直观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环境要素是()A.气候和地形B.植被和土壤C.水文和植被D.气候和土壤3.东部季风区的同一性主要表现在()A.受夏季风影响B.位于地势第三阶梯C.位于湿润地区D.南北热量条件差异不大4.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积温超过了3200℃,因此,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③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它们均可发展水田农业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⑤青藏高寒区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地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农业。
A.①④B.③④C.②⑤D.①③5.三大自然区中,人类活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D.三区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一样广泛6.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东部季风区中,地貌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的自然地区是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8.下列关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文明时期,海洋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海洋深受人们重视B.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唯一条件C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内陆D 后工业化阶段,由于新技术的兴起,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不断下降读右某小岛归属权益图,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某小岛的归属权说法错误的是()A.在a区域完全属于主权国家所有B.在b区域其它国家享有无害自由通过权C.在b区域最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是锰结核D.根据国际法规定小岛的归属权遵循先占原则10. 许多国家争夺一些小岛的根本原因是()A 争夺小岛的土地资源B争夺小岛的淡水资源C争夺小岛的矿产资源D争夺小岛的周围海域的归属权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据此回答11-12题11.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展的主要工业类型是( )A .劳动密集型B .资源密集型C .资金密集型D .技术密集型12.深圳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于其发展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B.工业产值的比重迅速增加C.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D.原有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外迁至其他发展中家如图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13-15题。
13.下列省区中不与该省相邻的是( )A .河北省B .陕西省C .山东省D .河南省14.直接将a 处煤炭运至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是( )A .神黄线B .大秦线C .京包线D .焦兖日线15.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B .气候变暖、酸雨危害C .洪涝灾害、台风危害D .地表崎岖、土层较薄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B.4月C.7月D.10月17.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A.洪水B.风暴潮C.调水调沙D.水土流失18.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河床变深B.河流含沙量变小C.河口后退D.扩大灌溉面积读图,答19—20题19.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20.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B.乙C.丙D.丁2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和早春是河流的主汛期B.夏季多持续性降雨,且多暴雨C.多年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D.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2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下图,回答23--27题2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4.甲图地区沼泽地自北向南数量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自北向南地形由洼地变为山地B.气温自北向南升高C.人类改造沼泽的活动自南向北开始D.自北向南降水量逐渐减少25.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6.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⑦⑧27.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B.热量条件好C.人均耕地面积大D.交通发达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
据此回答28—29题。
28.和鲁尔区相比,山西发展工业最突出的不利条件是( )A .铁矿石缺乏B .水资源不足C .煤炭资源储量小D .交通运输不便 29.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对其有借鉴意义的是( )A .增加原煤产量,提高经济收入B .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扩大钢铁工业规模D .加快第一产业发展,减轻工业污染30.下列四幅示意图表示德国鲁尔区的五大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正确的是( )二、综合题31.读下图,回答问题。
(14分)(1)甲图中的M 河是 ,该流域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乙图中的N 河流域是_________,A 、B 、C 、D 四个城市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M 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_开发,作用是什么?N 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NN些? N 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 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32.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图中①、②、③、④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地形)、 _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_(山脉)。
(2)、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a 、b 、c 、d 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 (填字母)打坝建库__________; 种草护坡__________; 平整土地__________修筑梯田__________.(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写出图中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A东线方案:引长江水经______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
B中线方案:引长江的______水库至______市和_______市;C西线方案:引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______江和______河至黄河上游.(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缺点主要有: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给调入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A.不利于回补地下水B.使湿地面积减小C.水污染严重D.土壤次生盐碱化咸阳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A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B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C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 [ D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31、(1)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_(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