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政府行政职能

日本政府行政职能

综述日本政府的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即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履行的职责和所起的作用,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大职能中,行政职能是实现对国家社会管理功能的最重要体现。

行政职能按行政管理内容可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建设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二战后,日本政府既面临着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同时又面临着尽快赶超欧美的压力。

而日本自身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都不容许它再走英美模式发展的漫长道路。

为实现超常的发展速度,日本走上了“赶超之路”,选择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

在1950-1990年的40年中,平均保持着10%左右的发展速度。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政府行为在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期间日本政府既有为国防服务、为市场经济立法、为经营者改善投资环境的职能,也有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管理职能,并且日本更进一步将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扩展到供给领域,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运用计划指导等手段扶植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以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产业政策,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日本式政府经济职能以及干预市场经济的特点。

政府以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对经济运行进
行干预,实现政府制定的经济战略目标。

日本经济职能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日本的产业政策
运用产业政策指导企业进入产业,是日本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特有方法。

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通常与经济计划结合在一起,提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目标与任务,并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与之相配合。

产业政策是以产业结构高级化、维护市场竞争为目标的中观政策,主要分为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核心,它以各产业间的资源分配为对象,调整产业比例,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级化;产业组织政策是以解决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政策,以维护竞争、限制垄断为原则。

日本先后颁布的维护竞争性市场结构的法律有《禁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法》(1947)、《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不当竞争防止法》(1934)、《不公正交易法》(1982)等。

产业政策的实施可将资源转向有发展前途的重要产业,以保证经济的不断增长,使资源流向利润更高的企业中,从而提高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日本的宏观经济计划
日本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经济计划来实现的。

计划的宗旨是指明经济的走向,表明政府的政策主张,协调各种利害关系。

日本的中长期和短期经济计划统一由经济企画厅制定,并负责公布《经济白皮书》、《世界经济白皮书》等文件。


本的经济计划中的中长期预测,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计划中明确提出政府的发展方针,对企业起着引导作用。

政府经济计划中通过相应制定的产业政策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

二战后,日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民主化改革,并相继制定了蛋日本国宪法》(1946年)、((教育基本法》(1947年)和“新民法”(1948年)。

《日本国宪法》确立了“主权在民”、“放弃军备和战争”、“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规定天皇仅是日本国的象征,其地位由“主权所在的日本国民的意志决定”,宣称永远放弃战争,永远放弃“以武力威胁和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的手段”,并规定“国民享有的一切基本人权不能受到妨碍”。

《教育基本法》是按照新宪法的精神确立的该法规定教育的目的是“为建设文明和有文化的国家,为世界和平与福利事业做出贡献,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国家与社会的创造者,希冀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勤劳与责任,充满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新民法”也是根据新宪法的精神,对旧民法特别是家族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重大修改。

以上这些基本法律,规定着战后日本文化的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的基调。

另一方面,随着战后欧美文化的大举涌人,日本政府也开始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如1950年颁布实施《文化财产保护法》就是明显的一个例子。

特别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
速增长、日本人民族自信心的恢复,日本政府在保护传统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方面更是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这主要表现在大力保护茶道、花道、歌舞伎等传统艺术,扶持和奖励海内外的日本文化研究,加强日本文化的海外输出,提高日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成立于1972年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中曾根上台后,与“战后政治总决算”的政治目标相联系,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强化国家观念和爱国心教育,加强向海外宣传日本文化,使日本的文化政策带有浓厚的新国家主义色彩。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日本近现代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过程中,日本政府的作用举足轻重。

日本政府制定的文化政策,规定着日本文化发展的方向和文化建设的基本性格。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即如何利用两者为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一直是日本政府思考的重大课题。

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日本政府的文化政策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基本不变的是,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政治需要出发,尽量利用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两者来为现代化服务,来为国家的总体目标服务。

这就使得日本近代以来的文化政策,同时兼备西方与日本、传统与现代、开明与保守的双重性格。

这种双重性格,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同样体现出来,使日本的现代化深深打上了文化的印记。

在社会职能履行方面,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日本是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大量的公共事业转为独立
法人或私有化,而民间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十分壮大。

因此在一些公共事务如危机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独立法人、私有企业、NGO等组织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以日本医疗服务为例,日本的医疗收费全部是政府定价,私人医疗诊所不能自行决定价格。

日本的医院不用经济收入多少来衡量服务绩效,而是实行记分制来衡量。

在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的供给上,日本政府是允许私营机构进入的,这就是市场机制。

再有,日本的公共医疗机构,他们的医疗服务记分、医疗机械维修和清洁卫生都尽可能包给社会化的专业组织,这也是市场机制。

在政治职能履行方面,民众要求扩大民主,地方要求扩大自治。

国家的过度规制抑制了民问的创新和活力,民众对政府的功能价值提出了质疑。

民众要求政府多提供服务,少干预民间活动;民众不仅要控制政治家,而且要控制官僚,要求更广泛、更直接地参与政府决策和民主运作过程。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干预较多,限制了地方自治的健康发展,各地也要求中央政府简政放权。

在财力配置方面。

从税源的分配来看,国税与地税的比例大概是3:2。

经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从支出的结果来看,中央与地方支出比例大概是2:3。

在事权配置方面,相关法规对中央与地方分工做出了明确规定,体现为“三个凡是”:凡是市场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让市场去做;凡是政府能够做的事情就尽量让政府去做;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尽最去做。

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和许多地方政府单位,它们的职责包括提供教育、福
利和其他服务,以及建造并维护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

日本地方政府的自治程度很高,但为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采取地域政府间缔结互助条约的方式来更有效地预防和处理紧急公共事件。

日本广域政府间合作很多,除了类似于市镇村之间、首都圈八县市之类的相邻地域间合作。

还有更大范围的都道府县、市镇村之间的合作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