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草堂调研报告 ppt课件

杜甫草堂调研报告 ppt课件

冬季8:00—18:00 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Page 3
二、区位分析
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西侧浣 花溪畔,位于西二环内侧,毗邻 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并与浣花溪 公园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形成 一片颇具规模的城市绿地,并与 周围的青羊宫、百花潭公园等相 呼应,一同服务于西南财大、川 师大等高校学子和周围社区居民。
Page 4
三、历史发展介绍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 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来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 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 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 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 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 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 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
Page 13
(五)配套设施分析
颇具古风古韵的休憩设施
清晰明了 的路标
Page 14
六、问卷反馈总结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人们对于杜甫草堂的绿化程度 满意度很高,也认为草堂“空气好,环境好”,交通便利,停车 系统完善,乘车、步行、自驾皆可,大多数也有再次前往的意愿。 但是也提出了了不少问题,例如远离主景点的景区座椅较少,整 个园区指路标不够,园中提供餐饮的地点较少,垃圾箱等配套设 施还不够完善。同时,也有市民建议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色结合 在一起,让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
Page 15
七、调研建议
1.基础设施:路标虽然制作精美,但数量上略有不足,座椅、 垃圾桶、小型商店等配套设施还有待加强; 2.文化普及:绿化区与文化展览区太过分离,应将古典文化与 自然景色相结合; 3.园区管理:小部分园区维护不够恰当,植被枯萎凋零
Page 16
杜甫草堂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Page 5
四、现状图
杜甫草堂总平面图
Page 6
杜甫草堂大体上分 为三个区域,由东至西 分别为草堂寺区、草堂 旧址陈列馆区和梅园区。 三个区域各有一个出入 口。其中位于梅园的北 门面向青华路,交通便 利,正门和南门则面向 较为安静的草堂路。
专类公园绿地调研报告
Page 1
目录
1.专类公园现状概述 2.望江公园 3.杜甫草堂 4.植物园 5.动物园 6.调研总结
Page 2
一、公园简介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 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 单位。
公园类型: 专类公园 占地面积: 约20,0000㎡ 绿地率: 约90% 开馆时间: 夏季7:30—19:00
Page 7
五、调研分析
(一)功能分区
Page 8Βιβλιοθήκη 依照三个 主要区域的性 质位于中间的 旧址区主要为 陈列展示区, 梅园与草堂寺 区供游览与休 憩。
(二)游线分析
依照景区推荐路线, 游览完整个杜甫草堂景 区,需约3小时。
整个游线呈环形, 贯穿园内主要景点,并 经过三个主要出入口, 从任何一个门进入的游 客都可依照这条游线进 行游览。
Page 9
(三)景观节点分析
Page 10
(三)景观节点分析
Page 11
(三)景观节点分析
Page 12
(四)植物配置模式
北门: 乔木—灌木—草本 银杏、铁树—三角梅、金桔—雏菊
园区内保留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如银杏、刺楸、樟树、苏铁、 桂树、黄葛、楠木、柚树等,同时在造园时,选择了乡土性和具 有象征性的花木,以及杜甫诗中吟咏过的花木。在花木配置上, 手法古朴,疏密有致,虚实相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