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诊断性学业考试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诊断性学业考试

渝北区初2006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学校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把你选择的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题后括号中。

)1.“他出生于春秋时的鲁国,学说比较保守,主张仁爱,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他还是一位具有罕见热情和擅长教育的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这里描述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部史书是()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4.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A.高僧玄奘B.鉴真和尚C.张骞理学D.马可•波罗5.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先后七次下西洋B.最远到达大西洋沿岸C.第一次从刘家港出发D.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6.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前占据台湾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日本7.2004年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

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北京条约》8.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方》B.魏源《海国图志》、屈原《离骚》C.但丁《神曲》、范缜《神灭论》D.司马光《资治通鉴》、吴承恩《红楼梦》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10.“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科技(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A.《史记》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1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1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主要是因为()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D.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13.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中俄《爱珲条约》B.中美《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中英《北京条约》14.中国近代化起步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5.“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6.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7.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因30万同胞在此无辜遇难而痛恨,它就是()A.北京B.南京C.天津D.上海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实行君主立宪制D.提倡民主和科学19.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②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④孙中山——辛亥革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某班举办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征文比赛。

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我的1909》的短文。

但在这篇短文的片段中存在几处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请选择这篇短文存在的错处。

()前几天,我收到了远在北京(那时也称为京师)的表哥的来信,他在那做小生意,邀请我去玩。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冲冲地乘飞机出发了。

到了北京。

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

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中午,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

还真是“无巧不成书”,在街头,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深受鼓舞。

回来的路上,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A.2处B.3处C.4处D.5处2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左右江起义2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这种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大跃进”运动时期2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颂的是()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24."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周恩来总理的这段学说发表在()A.1955年万隆会议上B.1972年中美会谈中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日会谈中25.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的诗句。

这场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26.指挥钓鱼城保卫战的南宋抗战将领除王坚外,还有()A.王立B.张珏C.蒙哥D.忽必烈27.最早强迫重庆开埠,把重庆作为通商口岸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日本C.法国D.德国28.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空袭重庆造成市民伤亡最多的两次大轰炸是()A.1939年的“一一0”、“一.一六”大轰炸B.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C.1940年的“六一”二、“六一六”大轰炸D.1940年的“八一九”、“八二0”大轰炸29.抗战时期,全国的对外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是()A.贵阳B.重庆C.成都D.昆明30.担任解放重庆重任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的领导人是()A.刘伯承、邓小平B.陈毅、粟裕C.彭德怀、贺龙D.罗荣桓、林彪31.使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32.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3.“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

”这则引文出自下列哪一文件()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34.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乘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人们坐在电脑前上网35.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的逝世。

请问这位发明家是()A.瓦特B.爱迪生C.法拉第D.卡尔•本茨36.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有一项不准确。

它是()A.战争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D.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37.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他是()A.达尔文B.巴斯德C.爱因斯坦D.爱迪生38.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39.下面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美苏争霸局面已经形成B.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出现D.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40.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每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

这说明()A.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B.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不平衡C.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二、填图、识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3分,第42小题12分,共15分)41.填图:观察《红军长征形势示意图》,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入与下列地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A.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会议的地点是 (1分)B.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是 (1分)结束的时间是 (1分) 42.识图:(10分)(1)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此人名叫什么?是哪个朝代的?(2分)(1)②他的重大发明是什么?(2分)(2)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此图是在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之后?(1分)②这一历史事件发动是谁?(2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1分)③中国共产党提出解决这一历史事件的方针是什么?(1分)出发点是什么?(1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1分,第44小题12分,共23分)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荷兰)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材料三2005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号召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奋斗!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1分)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清朝时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巩固对东南边疆的统治?(1分)(2)材料二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愿望?(1分)我国台湾在近代史被哪个国家通过什么战争割占的?(2分)什么时候才回归的?(1分)(3)材料三表达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决态度,也表达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是什么?(1分)采取这种方式的意义是什么?(1分)(4)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2分)4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