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公共建筑建筑设计概述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2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 态及设计手法
2.2 适合中小型文化馆的空间特征及处理手法
1.多样与统一的空间构成:确定 文化中心空间多样性的因素就是 多用途功能的需求。文化中心要 有满足群众各类活动的空间,各 类教室、大小排练厅、多功能厅、 展览厅、休闲厅等,数量多,规 模大。同时各类型空间又具有不 同的面宽、进深、层高,要求甚 为复杂,具有多种变化组合方式, 使单栋的建筑形态或整体的建筑 群落产生多样的形势变化。
总结国外文化馆的发展可以归纳出一些特征:
1.人均使用面积大、数量多:除亚洲国家外,欧美洲、大洋洲城市人口密集 度较低,使文化中心在相同建筑面积条件下,服务对象所占有的人均使用面 积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国家对公众文化活动高度认同和重视,在 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上也不遗余力,文化类建筑往往数量多、服务半径小, 非常方便市民使用。例如日本东京,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都要求在 2km 范围以内,使公民可徒步到达,公共设施有很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目录
>> 1.文化馆的概念及其发展 >> >> 2.文化馆公共空间形态及设计手法 >> >> 3.文化馆丰富空间层次的塑造 >> >> 4.地域性与时代性在文化馆的体现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发展
1.1文化馆的概念 1.2文化馆的发展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哈尔滨国际文化中心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1.2 文化馆的发展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欧洲文化馆建设情况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大洋洲、北美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文化馆建设情况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1.1文化馆的概念
文化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用于开展群众活 动的场所,即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普及科学 文化知识、组织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的综合性文化事业机构和场所。
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文化中心的社会职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调整和丰 富职能内涵,与时俱进地发挥其社会作用。
4.改扩建项目数量多,减少资源浪费:国外建筑业有大量的项目是基于对旧建 筑的改扩建,其原因除了城市用地有限之外,更重要是在于减少资源的浪费 和对环境的再次破坏,还有对历史文化继承保留的意义所在。
5.建筑空间形象新颖:从古希腊的卫城到古罗马的神殿,再或是之后的文艺复 兴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建筑发展始终未脱代建筑发展依然遵循这一原则,文化建筑也不 例外。
2.规模小、功能单一性强:由于分布数量相对较多,国外文化中心的单体规 模相对较小,同时更倾向于展示某种单一的文化功能,或者充分利用空间, 即并不固定某个大空间的实际功能而是按需使用。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3.重视地域文化、生态自然和节能环保:国外建筑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建筑的 人文观、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多有充分的表达,生态节能的环保理念很突出, 并通过先进的科技在建筑中实践应用。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1 文化馆的概念及其 发展
我国文化馆的发展历程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3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 态及设计手法
02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态及设计手法
2.1 与其它公共建筑共有的空间特征 2.2 适合中小型文化馆的空间特征及处理手法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2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 态及设计手法
空间组织的原则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文化馆建筑的空间组织 和建筑的空间表现形式 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 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 间的灵活应用。
02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 态及设计手法
空间的灵活应用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2 文化馆公共空间形 态及设计手法
2.交往空间:交往空间在文化中心建筑中并不一定是一个整体空间的概念,它应该 更突出地表现在小范围场所中的某些细节设计,比如当门厅空间过于开敞时,适度 地摆放盆景、沙发等,会使人们不刻意地停留;再比如图书馆的阅览空间,书架和 桌椅的摆放可以适度打破水平垂直布局,选择弧线、圆形的构图更能使人们感受空 间轻松、愉悦的感染力,从而提升空间交往性。
03 文化馆丰富空间层 次的塑造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3 文化馆丰富空间层 次的塑造
文化馆丰富空间层次的塑造——以日本大船渡市民文化中心设计为例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3 文化馆丰富空间层 次的塑造
丰富的空间层次
该建筑地下1 层,地上3 层。大剧场的观众席为1100 座,天花板的形状和墙面上的木质 百叶分别在设计上象征着云朵和海浪;座席和靠背分别象征着岩石和涟漪。为将座席 做出波涛的形象,建筑师在电脑上进行了波浪效果的模拟,通过电脑解析,表现海的 风平浪静的形态,表现出大船渡沿海的丰富表情,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
2.1 与其它公共建筑共有的空间特征
1.使用功能空间:为满足建筑特定属性而设计的必要功能空间,也是在建筑中使用面 积比例最大的空间。比如办公建筑中大大小小的办公室、会议厅;商业建筑中商品 布展间;文化建筑中教室、活动室等。这类房间一定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们 使用频率最高、能够便捷到达、展开各种工作学习的活动空间,具有特定性。
2.入口集散空间:入口集散空间也是门厅空间,在公共建筑中有很重要的枢纽作用, 它存在的直接目的不仅仅是使来往的人们快速又安全地进出建筑,以更高层次的观 点看,是希望人们在这种空间范围下体验到社会交往的乐趣,人们提供出便于相互 接触的场所,增加乐趣性。
3.交通空间:交通空间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别:水平横向交通空间,如走道;竖向垂 直交通空间,如楼梯、电梯;枢纽交通空间,如门厅、过厅。交通空间在当代建筑 的发展中,还能引申出休闲、等候的附属功能,丰富了空间内涵,提高了使用效率。
3.交通核心体空间:这里指的交通核心体空 间不同于上文介绍的“交通空间”,也不同 于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交通空间”,而特 指以单栋建筑形式存在的中小型文化中心建 筑中,集合了通往各个功能空间的水平、垂 直交通路线的起始点综合空间。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一层交往空间
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文化馆
03 文化馆丰富空间层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