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高校
1.2 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关注国际和国内的热点事件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及时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如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某大学发布特别报告,在报告中,教师和学生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专业学科分析中日关系,理性看待冲突,积极指导、理性的表达,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1.3 挖掘校园热点,增强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新闻宣传应扎根教师和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把重点放在校园新闻,要牢固确立大众观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想看的信息,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可亲可信。
2 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高校宣传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但党委宣传部门更多的注重校园内部宣传,而忽视对外宣传,所以应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
2.1 主动宣传,注重新闻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新闻价值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宣传思维僵化。
一些大学不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延迟宣传;一些高校因为担心媒体炒作或不透明,在宣传上因循守旧,缺乏特色;同时,也存在资源占有不均的情况,这将导致不同的院校可以动员的媒体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
许多院校忽视了社会的驱动的宣传影响,很难打破现有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宣传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公众舆论,提高预期的效果
一些高校抱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媒体关注,而忽视公众舆论,并认为公众舆论冷却意味着一切都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打乱了公众舆论的整体节奏,公众舆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一些大学缺乏经验,在处理公众舆论方向判断不准确,很难做到有序和有效。
因此,应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提高宣传的预期效果。
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宣传机制
有效率的宣传必须在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
因此,任何重要的涉及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发展应该由宣传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从而形成力量,对外宣传;同时,优化工作流程。
宣传的分工、职责、内容、时间、要求、反馈、评估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包括宣传计划如何发展,舆论监控提交等。
2.4 充分注意媒体关系管理
2.5 建立正面典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引导校园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宣传应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校园生活的新措施进行积极宣传,进行典型的正面宣传、采访,尽量做到有趣、活泼、接近校园。
其次,应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利益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