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
灰飞虱
危 害 状
褐飞虱卵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水稻生长中后期要加强田间观察调查,一量 发现个别点片为害,要抓紧在为害初期施药。 2、加强水肥管理,使稻苗青绿不过旺,够苗晒 田,增强稻株抗性,保持稻田湿润通风,以减轻 稻飞虱为害。 3、提倡稻田放鸭,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和其他 害虫。
纹枯病病害从分蘖期开始发生,愈到 后期发生愈重,主要为害靠近水面的叶鞘 和叶片,严重时也危害上部的叶鞘和叶片。 病斑初期为椭圆形,叶片中央为灰绿色, 以后不断扩大成为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 扩大后,叶鞘和叶片枯死,分蘖死亡,严 重时稻株不能抽穗或虽抽穗而不能结实, 或引起早期倒伏,发病轻的增加空秕粒和 降低粒重。
稻瘟病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 叶瘟、穗颈瘟、枝梗瘟、粒瘟等。寄主范 围是水稻、小麦、马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 稻瘟病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第2年从 病稻草上传入稻田中侵染为害。病菌传播 主要靠风传播,雨、水流、昆虫也可传播。 天气转暖,又有雨淋的情况下,越冬病菌 会大量复苏、增殖,从堆在田边的病稻草 上转移到水稻植株上为害。
稻瘟症状图
叶枕瘟
防治方法
(一)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 (二)处理病谷、病草:收获时,对病田 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 室 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 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如用稻草还田作 肥料,应犁翻水中沤烂。用作堆肥或垫牛 栏的稻草,均应充分腐熟后施用。有病稻 谷及早加工作饲料用。
水稻负泥虫
直纹稻苞虫
稻叶蝉
稻瘿蚊
稻瘿蚊幼虫
稻瘿 蚊危害状
水稻白叶枯病
二、防治方法: (一)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稻种。种子消毒,可用1% 石灰水过滤浸种,在温度为25℃时,可浸种3~4天。所 浸稻种经常保持在水面下10~12厘来,水面不能搅动, 以免弄破石灰水膜,降低消毒效果。 (二)选用抗白叶枯病的品种。分蘖肥和穗肥不宜过多。 浅水勤灌,适时烤田,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 力。 (三)防治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高效药剂推荐如 下: (1)每亩用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 (2)每亩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50克。 (3)每亩用20%龙克菌悬浮剂100克。 以上药剂要轮 换使用,每亩药量兑水40公斤喷雾或兑水10公斤弥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王运兵教授
水稻病害
水稻的病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稻瘟病、 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病,称为水稻三 大病害,其他还有稻恶苗病、水稻胡麻斑 病、烂秧等。我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 吊头瘟、掐颈瘟等。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的 重要病害。我国南北稻区每年都有发生, 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 件不同而有差别,流行年份—般减产10— 20%,严重的达40一50%以上。
防治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 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灭水
农业防治
处理玉米、高粱等寄主茎秆
铲除田边杂草
加强栽培管理
改单季稻混栽为双季稻或单季稻为主
稻飞虱
一、生活习性
稻飞虱有三种,即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其中褐 飞虱、白背飞虱由南方稻区迁飞而至。白背飞虱在水稻 生长前中期发生,与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时间接近, 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同时可得到控制。而有些年份在水 稻生长中后期造成为害最重的是褐飞虱。该虫有群集为 害的习性,成虫、幼虫吸食稻丛下部汁液,叶片发黄干 枯。成虫趋光性强,喜在嫩绿苴湿的稗草上和稻丛下部 叶鞘及嫩茎组织内产卵。一头雌虫能产卵200粒--300粒。 食料丰富、田间湿度较大、温度25--30℃时,有利于产 卵、孵化和幼虫成活。虫害发生时多呈点片状现象,先 在下部为害,很快暴发成灾。
胡麻斑病病原与症状
胡 麻 斑 病 病 原
水稻绵腐病
水稻立枯病
恶苗病侵染循环
水稻恶苗病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烂秧病
水稻粒黑粉
烂秧病病原
水稻害虫
常见的水稻害虫种 类有:苗期的地下 害虫;分蘖到抽穗 期的二化螟、三化 螟、大螟、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稻蝗、 稻苞虫等
水稻螟虫类
二化螟: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分布,食性 杂 大螟:鳞翅目夜蛾科,大螟分布于黄河及 以南 ,食性杂。
二、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微 生物农药。 (二)化学防治:蚁螟盛孵期,应进行防治。 在二化螟为主的地区,药治策略是“一代狠治 秧田,二代挑治本田,压上控下兼治其它稻 虫”。 主要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为:每亩用0.2 %高渗甲维盐40~60毫升或5%锐劲特30毫升或 48%乐斯本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策略是:治早治小,重 点打2龄高峰。防治指标是: 50~70/百丛。 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 晶体敌百虫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施药 时间,以傍晚为宜。治疗稻纵卷叶螟的农 药品种还有锐劲特、毒死蜱、Bt复配剂等。
2.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巧施追肥,不 过迟施用氮肥,避免水稻贪青徒长而导致 成虫集中产卵为害。 3.生物防治 控制稻纵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 蜂、拟澳洲赤眼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 赤扁胶小蜂、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 这些天敌对农药很敏感,防治时应注意保 护。
二、防治方法
(一)加强栽培管理。浅水勤灌,
适时烤田,看苗施肥,促使水稻健 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降低稻田 湿度,通风透光,抑制病菌的生长 和传染,从而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 生。 (二)消灭菌核,结合秋冬深翻、 深埋菌核。灌水整田,插秧前,捞 出藏有大量菌核的浮渣。
(三)药效防治 1.每亩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 剂配制成1500倍液喷雾或用150 克加水500~1000千克泼浇;也 可用150~200克加细土20千克 撒施。 2.每亩用井冈霉素500克加50千克 水,喷雾或拨浇。施药时,稻田 要灌2~3厘米深的水层。
(三)种子处理 抗菌剂浸种 用10%抗菌剂“40l”的1000倍 液浸种48小时有杀菌和催芽的作用,也可 用80%抗菌素“402”的8000倍掖侵种,
(四)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 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从而获得高产稳产。 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 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 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 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 管水必须与施肥密切结合。应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开设明沟暗渠,降低地下水位;实行合理排灌, 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 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要。
(二)化学防治: 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粉15—20克或 25%扑虱灵可湿粉25克--35克,加水50千 克喷雾。
稻纵卷叶螟
一、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成虫有很强 的趋绿性,喜在生长繁茂嫩绿荫蔽的稻田里群 集。一头雌虫一般可产卵100粒左右,散产于比 较嫩绿叶背的叶脉两侧。孵很小,薄膜状,经6 天左右孵化。初孵出的幼虫先在嫩叶上取食叶 肉,很快即到叶尖处吐丝卷叶,在里面取食。 随着虫龄的增磊叶苞增大,白天躲在苞内取食, 晚上出来或转移到新叶上卷苞取食,每头幼虫 一生能为害5片--10片稻叶。老熟幼虫多在稻株 下部枯死的叶鞘或叶片上结茧化蛹。
水稻纹枯病
一、为害特点: 该病又称“花秆”、“花脚秆”、“烂脚 病”,我国南方广大稻区普遍发生,北方 稻区的危害也随种植水平提高而逐年加重。 矮秆品种受害更重,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 瘟病。寄主除水稻外还包括玉米、大小麦、 谷子、豆类、花生等15个科的作物,影响 养分合成与运输,影响灌浆,形成大量秕 谷,严重时不能抽穗,造成倒伏甚至枯粒。
(五)药剂防治
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 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 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 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但是施药重点应放在 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 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 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每亩 每次喷药液60—75公斤。常用的药剂及每亩用药星如下:75%三环 唑250g;或4%富士1号100g;或2%春日霉素90g;,30%稻瘟灵 乳油每亩150毫升;以上药剂防效均可达80%以上,三环唑和富士1 号效果最佳。
白叶枯病
一、为害特点: 水稻白叶枯病又叫火烧苗。白叶病,是一种传 播很快的病害,为国内植物检疫的对象。稻株 感染白叶枯病后,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绿色或暗 绿色斑,病斑沿中脉或叶缘扩展,形成界限分 明的病斑。病斑沿叶片枯死后呈灰白色,因此 叫白叶枯病。这种病从苗期发生,在分蘖期普 遍发展,到孕穗期,特别抽穗后达到高峰。如 果发病早,叶片枯死,不能抽穗;如果发病较 迟,影响扬花灌浆,秕粒增加,病株茎秆软弱 易倒伏。
二化螟形态特征及危害状
正在钻蛀
生活习性:
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谷子等。 也寄生在禾本科杂草上,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 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茎秆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 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 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前,卵块多产在叶片正面 的中上部;圆秆拔节后,则多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卵。 一头雌娥可产二三块卵,140粒--250粒。卵扁椭圆形, 排列成鱼鳞状长方形卵块。初孵出的蚁螟多集中在叶 鞘内侧,稍大些才分散转株。每头幼虫能为害8株--10 株水稻,造成枯叶鞘、枯心或枯孕穗、白穗、老熟后 在茎秆基部或叶鞘间化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