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中央民族大学研 究 生 学 期 论 文论文题目: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学 期: 2013年上学期 学生姓名: * * 院系单位: 预科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 古典文学 任课教师: * * * 班 级:骨干2班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评阅表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

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

本文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杜十娘;李甲;百宝箱对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我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首先是关于作者的个人介绍,其次是对这篇小说主要内容的介绍,第三是对小说中故事线索的介绍,第四是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介绍,第五是对这篇小说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地位介绍,第六是谈谈我读完这篇小说的感想,第七是总结。

1作者简介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

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

文学史上,冯梦龙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

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坚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

本篇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

「1」冯梦龙生于明朝晚期,虽有仕进之心,却屡试不售。

落魄天涯,宦游四方,天启二年(1622年),倦归太湖,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险同周顺昌一道成为阉党狱下之囚。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终成贡生,旋即做了丹徒的训导,后又远走寿宁做了11年的知县。

甲申年(公元1644年),面对闯王的大旗,满清的铁骑,忧愤的冯梦龙成了一个爱国志士!那年他已整整70岁了,他痛极了,怒极了,也累极了!在太湖边,清王朝刚开头,他就死了,他是为晚明而死的。

冯梦龙是晚明思潮的代表之一,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从那个泉州人李卓吾处来的。

2 主要内容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

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日积月累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

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

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

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

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

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3故事线索“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

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

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

”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

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

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2」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百宝箱"这个意象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

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4人物性格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

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

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

为赎身,早有准备。

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

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

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

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她名垂千古,并不是因为那傲人的美丽姿态,而是因为她那铮铮的傲骨,和永不屈服的倔强!「3」李甲的人物形象是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托身的事。

如果他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

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

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

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

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

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

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

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孙富的形象是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

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鸨母的形象是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人。

「4」柳遇春是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五历史意义与历史地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背景是明代,明代正是理学盛行的年代,封建礼教已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牢固的体系,在摧残人性,扼杀着人性。

进步的思想家针对理学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思想界斗争的核心实质上就是“情”与“理”的矛盾。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在这种“情”与“理”的冲突中表现下层妓女对美好生活、真挚爱情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强大礼教压力之下,下层妇女对“情”的追求的最终毁灭,从而深刻揭示了礼教杀人的罪恶。

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以利相交的关系,这些都与杜十娘对纯真感情的追求格格不入的,因而,也是造成了杜十娘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杜十娘的悲剧,是明代社会“情”与“理”冲突的悲剧,是新旧道德冲突的悲剧。

杜十娘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是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共同悲剧,因而具有深广的历史意义是时代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仅是明代拟话本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优秀作品,也是全部明代拟话本中的出类拔萃的杰作,示为明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之所以如此,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向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对这个意向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它深刻的社会内容、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成熟的艺术技巧,出现在明代后期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百花园里,并且具有及其旺盛的生命力,这就相当明显的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明代中后期,益发的增强了自觉性、民主性、批判性、细腻性和通俗性,益发的具有美学的价值。

所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小说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

「5」六我的感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小说描述的是以杜十娘与李甲为主人公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也间接反映了明代当时的社会思想和人物心态。

:从唐代开始直到清末民初,描写妓女的生活和命运的传奇和小说不下数百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冯梦龙笔下刻画的杜十娘与其他妓女相比,更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以及捍卫自我尊严。

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也是匠心独用,别具特色。

单从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故事来看,杜十娘是一个为了爱情而执着而坚持的女子,她为了能和李甲在一起,甚至能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而和李甲私奔。

可是李甲却是一个生性懦弱,背信弃义的男人,他居然为了钱把杜十娘卖给了别人,这让十娘非常伤心,而选择了跳江自杀。

李甲的形象就代表着现实生活中那些懦弱并且背信弃义的男人。

他们不仅想要爱情,还想得到金钱,名利。

他们想要的太多,而爱情和金钱比起来他们却决绝的选择了金钱,放弃了爱情。

这是让我们非常痛斥的。

所以我觉得这部小说虽然是悲剧,但它却反映了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它提醒着我们,爱情的基础应是平等自由和相互尊重,更是真心相待。

沈从文有句诗云:“我要再来受一道你们世人所给我的侮辱,我要再见一次所见过人类的残酷。

”杜十娘若见此句,必定“心有戚戚焉”。

但无论如何,杜十娘已成为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史上的一个丰碑,冯梦龙用其新颖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女性新形象!七总结本篇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