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实验装置图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实验装置图

化学实验选择题专题训练
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
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2.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 .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3.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

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6.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
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8.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9.(双选)、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0.(双选)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B 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 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11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量取15.00 mL NaOH溶液B.定容
C .电解制Cl 2和H 2
D .高温燃烧石灰石
12.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A 分离
4
CCl 和水 B 酸碱中和滴定 C 吸收HCl 尾气 D 中和热的测定
1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装置
实验
干燥氯气
吸收NH 3
石油的分馏
制取乙酸乙酯
15.下列比较项与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不对应的是 比较项
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 A 比较Cl 和S 的非金属性 Na 2S + 2HCl =2NaCl + H 2S ↑
B 比较Fe 2+
和Br -
的还原性 6FeBr 2+ 3Cl 2(少量)=2FeCl 3+ 4FeBr 3 C
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
C 6H 5ONa + CO 2+ H 2O =C 6H 5OH + NaHCO 3
D
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
解度
AgCl(s)+I-(aq)=AgI(s)+ Cl-(aq)
1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实验室制备硝
基苯
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
B 除去硫酸钠溶
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C 检验溴乙烷发
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向盛有少量的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2
4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
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
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

现象、操作或反应解释
A.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不滴

铝箔对熔化的铝有吸附作用
B.向滴有稀硫酸的热淀粉液中滴加碘水,
液体呈蓝色
淀粉在此条件下未水解
C.向盛有足量Z n和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形成锌铜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D.鸡蛋清溶液遇乙酸铅溶液会产生沉蛋白质发生盐析

1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利用Ⅰ制取Fe(OH)2 B.利用Ⅱ装置制取C2H4
C.利用Ⅲ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D.利用Ⅳ装置收集NH3 20.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向盛有10滴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LNaC 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
加LNa2S溶液
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
解度更小的Ag2S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
荡;向2 mL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
基易被氧化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
酸强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
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验证淀粉已水解
21.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
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
显紫色
原溶液中有I-C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

原溶液中有
Na+,无K+
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试纸不变原溶液中无NH4
管口蓝+
22.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装有Fe(NO 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 4,在管口
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分解成了NO 2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 2SO 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 4,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红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 3
23.下列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
24.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④ A.装置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图②用于稀释浓硫酸C.装置③可用于分馏石油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氢气
25.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完全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2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2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装置甲可防止铁钉生锈 B.装置乙可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C.装置丙可验证H 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28.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
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 D.装置④模拟铁的腐蚀
29.下列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网后收集气体
B.除去K2CO3中少量NaHCO3:置于坩埚中加热
C. 除去N2中少量NH3,可依次通过水、浓H2SO4洗后收集气体
D. 可用铁粉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的CuCl2
3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也不用焰色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A.AgNO3 NaCl BaCl2 NaOH
B.K2CO3 KHCO3 HCl H2SO4
C.Na2CO3 NaHSO4 Ba(NO3)2 KCl
D.KNO3 NaCl BaCl2 (NH4)2SO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