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纤维概述

玻璃纤维概述


7
1750~ 2150
9
11
拉伸强度 (MPa)
1250~1 1050~1 700 250
玻璃纤维长度(mm) 5 20 90 1560
纤维直径(μm) 13 12.5 12.7 13
平均拉伸强度(MPa) 1500 1210 360 720
② 化学组成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含碱量越高,强度越低。 无碱玻璃纤维比有碱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高20%。 玻璃纤维 无碱 有碱 纤维直径(μm) 5.01 4.70 拉伸强度 (MPa) 2000 1600
纤维 名称
羊毛 蚕丝 棉花
人造丝
1.50~ 1.60
尼龙
1.14
碳纤维
1.4
玻璃纤维 无碱 有碱 2.6~ 2.7 2.4~ 2.6
密度 1.28~ 1.30~ 1.50~ g/cm3 1.33 1.45 1.60
2. 力学性能 (1) 拉伸强度 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比同成分的块状玻璃高几十倍 例:块状有碱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40MPa~100MPa 玻璃纤维强度:2000MPa
玻璃 空气 水
(2) 玻璃纤维的耐热性 玻璃纤维的耐热性较高,软化点为550℃~580℃, 热膨胀系数为4.8×10-6 ℃;200℃ ~250℃以下, 玻璃纤维强度不变
7.3.2 玻璃纤维的化学性能
化学成分对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玻璃纤维除氢氟酸(HF)、浓碱(NaOH)、浓磷酸外,对 所有化学药品和有机溶剂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
几种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强度
羊毛 亚麻 棉花 生丝 尼龙 纤维 直径 (μm) 16~ 50 10~ 20
高强合 铝合 玻璃 玻璃 金钢 金 纤维 块状 块状 块状 5~8
~15
18
块状
拉伸 强度 100~ (MPa 300
)
350
300~ 700
440
300~ 600
1600
40~ 460
20~ 1000~ 120 3000
物质 种类
羊毛 蚕丝 亚麻 原棉
容积密度 (kg/m3)
80 100 130 81
导热系数
[W/(m· K)]
物质 种类
容积密度 导热系数 (kg/m3) [W/(m· K)
]
0.034~0.046 玻璃纤维 0.046~0.052 0.046~0.053 0.058~0.062
80
0.034 0.7~1.3 0.0246 0.60
• 7.4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 7.4.1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 – 7.4.2 玻璃纤维纱的规格及性能
• 玻璃是一种以脆闻名的物质。有趣的 是,玻璃一旦经加热,被拉制成比头 发还要细得多的玻璃纤维之后,它就 变得像合成纤维那样柔软,而坚韧的 程度甚至超过了同样粗细的不锈钢丝!
玻璃纤维有啥用处呢?
7.3 玻璃纤维的性能
7.3.1 玻璃纤维的物理性能
1. 外观和密度 玻璃纤维呈表面光滑的圆柱体,表面光滑, 纤维之间的抱合力非常小,不利于和树脂粘结。 玻璃纤维彼此相靠近时,空隙填充得较为密实, 有利于提高玻璃钢制品的玻璃含量。
玻璃钢使用的玻璃纤维直径5μm~20μm,其密 度较有机纤维大很多,但比一般金属密度要低。
无碱与中碱玻璃纤维性能对比
种类 无碱
耐酸 耐水 性 性 一般 好
机械 强度 高
防老 化性 较好
电绝 缘性 好
成本 浸润剂 适用条 件 较高 树脂易 强度高 渗透 的场合
中碱


较低
较差


树脂渗 强度低 透性差 的场合
中碱玻璃纤维耐酸性好 酸与玻璃纤维表面的金属氧化物作用,金属氧 化物(Na2O、K2O)离析、溶解;酸与玻璃纤维中硅 酸盐作用生成硅酸,硅酸迅速聚合并凝成胶体,在 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硅保护膜,实践证明 Na2O、K2O有利于这层保护膜的形成。 无碱玻璃纤维耐水性好 水与玻璃纤维作用,首先是侵蚀玻璃纤维表面 的碱金属氧化物,水呈现碱性,随着时间增加,玻 璃纤维与碱液继续作用,直至使二氧化硅骨架破坏。
纤维种类 弹性模量(MPa) 延伸率(%) 影响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的主要因素:化学组成 加入BeO 、MgO 能提高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 无碱纤维 (E) 72000 3.0 有碱纤维(A) 66000 2.7
棉纤维 羊毛纤维 亚麻纤维 芳纶纤维 高合金钢 铝合金
10000~12000 6000 30000~50000 3000 160000 42000~46000
9.0± 0.5
<2.0
11.5± 0.5 <0.5
中碱 B17
E
66.8
53.5
4.7
16.3
8.5
17.3
4.2
4.4
3
8
12
0~3
C
S G-20
65.0
64.3 71.0
4
25.0 1.0
14
10.3
316.068来自0.3 2.49A
72.0
0.6
10
2.5
14.2
E—无碱玻璃纤维;C—耐酸;S—高强;G-20抗碱;A—普通有碱
第三篇 复合材料增强材料
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能提高基体材料机械强度、弹 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材料。 增强材料不仅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而且能 降低收缩率,提高热变形温度,并在热、电、磁等方面赋予 复合材料新的性能 增强材料种类 物理形态:纤维状、片状、颗粒状增强材料等 玻璃纤维、碳纤维 与石墨纤维、硼纤 维、芳纶纤维等
7.8 25~35 2~3 20~25
(3)玻璃纤维的耐磨性和耐折性
玻璃纤维的耐磨性和耐折性能很差,尤其在潮湿环境 下玻璃纤维表面吸附水分后能加速微裂纹的扩展
改进玻璃纤维的柔性措施:表面处理 0.2%阳离子活性剂水溶液处理
3. 玻璃纤维的热性能 (1) 玻璃纤维的导热性 玻璃导热系数:0.7W/(m· K)~1.3W/(m· K) 玻璃纤维导热系数:0.034W/(m· K) 原因:纤维间的空隙较大,容积密度较小,空气导热系数低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的四面体、铝氧三面体或 硼氧三面体相互连成不规则三维网络,网络 间的空隙由Na、K、Ca、Mg等阳离子所填充。 二氧化硅四面体的三维网状结构是决定玻璃 性能的基础,填充的Na、Ca等阳离子称为网 络改性物。
玻璃纤维结构示意图
7.2.3 玻璃纤维的化学组成 玻璃纤维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二氧化硅(SiO2)、三 氧化二硼(B2O3)、氧化钙(CaO)、三氧化二铝(Al2O3) 等 以二氧化硅为主的称为硅酸盐玻璃; 以三氧化二硼为主的称为硼酸盐玻璃。 氧化钠、氧化钾等碱性氧化物为助熔氧化物,它可 以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和粘度,使玻璃溶液中的气泡容 易排除,它主要通过破坏玻璃骨架,使结构疏松,从而 达到助溶的目的。 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含量越高,玻璃纤维的强度、电 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会相应的降低
④ 施加负荷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玻璃纤维强度随着施加负荷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环境湿度较高时,尤其明显 原因:吸附在微裂纹中的水分,在外力作用下,使 微裂纹扩展速度加速。
(2)玻璃纤维的弹性 玻璃纤维的延伸率: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直至拉断时的伸长百分率
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比例常数
微裂纹假说: 玻璃的理论强度很高,可达2000 ~12000 MPa, 但实测强度很低:在玻璃或玻璃纤维中存在着数量 不等、尺寸不同的微裂纹,大大降低了强度。微裂 纹分布在玻璃或玻璃纤维的整个体积内,但以表面 的微裂纹危害最大。由于微裂纹的存在,使玻璃在 外力作用下受力不均,微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从 而使强度下降。 玻璃纤维高温成型时减少了玻璃溶液的不均一 性,使微裂纹产生的机会减少;玻璃纤维的断面较 小,使微裂纹存在的几率也减少,从而使玻璃纤维 强度增高。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用于连续玻璃纤维的分类。 一般以不同的含碱量来区分: 无碱玻璃纤维(通称E玻璃): 国内目前规定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不大于0.5%,国外 一般为1%左右; 中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为11.5%-12.5%; 特种玻璃纤维:如由纯镁铝硅三元组成的高强玻璃 纤维;镁铝硅系高强、高弹玻璃纤维;硅铝钙镁系 耐化学介质腐蚀玻璃纤维;含铅纤维;高硅氧纤维; 石英纤维等。
无碱玻璃纤维成型温度高、硬化速度快、结构键能大 氧化钠、氧化钾等碱性氧化物为助熔氧化物,它主要 通过破坏玻璃骨架,使结构疏松,从而达到助溶的目的。 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含量越高,玻璃纤维的强度会相应 的降低
③ 存放时间对强度的影响 玻璃纤维存放一段时间后其强度会降低—纤维的老化。 原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对纤维侵蚀
加入氧化钙、三氧化二铝能在一定条件下构成玻 璃网络的一部分,改善玻璃的某些性质和工艺性。 玻璃纤维化学成分的制定一方面要满足玻璃纤维 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另 一方面要满足制造工艺的要求,如合适的成型温度、 硬化速度及粘度范围。
玻璃 纤维 种类 无碱1#
国内外常用玻璃纤维的成分
工业内窥镜
7.1.1 玻璃纤维的发展状况
玻璃纤维是复合材料中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增强材料。 国外玻璃纤维特点: 1. 技术上先进,普遍采用池窑拉丝技术,发展多排 多孔拉丝工艺 2. 直径越来越粗,纤维直径为14~24μm,甚至达到 27μm 3. 大量生产无碱玻纤,无纺玻璃纤维织物
4. 无捻粗纱的短切纤维毡片所占比例增加,偶 联剂的品种不断增加 5. 重视纤维-树脂界面的研究,玻璃纤维的前 处理受到普遍重视
(3) 以纤维外观分类
有连续纤维,其中有无捻粗纱及有捻粗纱(用 于纺织);短切纤维;空心玻璃纤维;玻璃粉及 磨细纤维等。 (4) 以纤维特性分类 以纤维本身具有的性能可分为:高强玻璃纤 维;高模量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耐碱 玻璃纤维;耐酸玻璃纤维;普通玻璃纤维 ( 指 无碱及中碱玻璃纤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