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动力学练习题一、计算题1.340K 时N 2O 5分解反应有如下实验数据时间0 60 120 180 240 c (N 2O 5)/mol ·L-1求60s 内和120s 到240s 的平均速率。
2.某基元反应A(g)+2B(g)D(g)+E(g),某温度下,将一定量的A 和B通入一定体积的容器中。
(1)当A 和B 各消耗50%时反应速率为起始率的几倍(2)在恒温下,将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时反应速率是起始速率的多少倍3.一定温度下反应CO(g)+Cl 2 (g) COCl 2有下列实验数据时间 初始速率/mol -1·ls -1CO Cl 2 ×10-2 ×10-3×10-3求(1)反应级数;(2)速率方程;(3)速率常数。
4.反应N 2O 52NO 2+21O 2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求该T/K 273 298 308 318 328 338 k/s -1×10-7 ×10-5 ×10-4 ×10-4 ×10-3 ×10-35.反应CO(CH 2COOH) 2 CH 3COCH 3+2CO 2,在283K 时速率常数k 为 ×10-3 mol ·L -1·min -3,在333K 时速率常数k 为·L -1·min -1。
求303K 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6.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基元反应A(g)+2B(g)2C(g)当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A=·L-1,c B=·L-1时的反应速率为·L-1·s-1,若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使c A=·L-1,c B=·L-1,此时反应速率多大为原来反应速率的多少倍7初始浓度/mol·L-1初始速率/mol·L-1·s-1 c(NO)C(O2)1 2 3×10-2×10-3×10-3(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级数;(2)计算速率常数;(3)当c(NO)=·L-1,c(O2)= mol·L-1时反应速率是多少8.反应C2H6 →C2H4 + H2,开始阶段反应级数近似为3/2级,910 K时速率常数为dm3/2·。
试计算C2H6 (g) 的压强为×104 Pa 时的起始分解速率υ09.295K时,反应2 NO + Cl2 →2 NOCl,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数据如下:[NO]∕mol·dm-3[Cl2]∕mol·dm-3υ(Cl2)∕mol·dm-3· s- 1×10-3×10-1×10-2(2)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3)反应速率常数k(Cl2)为多少10.反应2 NO (g) + 2 H2 (g) →N2 (g) + 2 H2O (g),其速率方程式中对[NO]是二次幂,对[H2] 是一次幂。
(1)写出N2生成的速率方程;(2)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3)写出NO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及k(NO) 与k(N2) 的关系。
11.反应N2O5 →2 NO2 + O2,温度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列于下表,求反应的活化能。
T/K338328318308298273k/s-1×10-3×10-3×10-4×10-4×10-5×10-7 22反应速率常数为×10-4 mol·dm-3·s-1,333K时为×10-2 mol·dm-3·s-1。
求303K 时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13.已知水解反应HOOCCH2CBr2COOH + H2O HOOCCH2COCOOH + 2 HBr为一级反应,实验测得数据如下:t/min0102030反应物质量m/g14、在600℃下反应2NO +O2=2NO2 的初始浓度与初速度如下:NO初始浓度/mol·L-1O2初始浓度/mol·L-1初速度/mol·L-1·S-1×10-3×10-3(1)求该反应的表观速率方程 (2)计算速率常数。
二、选择题.1.对于反应A+B −→−2E ,下列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
A .t B t A c c ∆∆=∆∆)(21)( B .t A t E c c ∆∆=∆∆)(21)( C .t B t E c c ∆∆=∆∆)(21)( D .tA tB c c ∆∆=∆∆)()( 2.反应A 2+2B −→−2D 的速率方程为v =kc (A 2)c 2(B)则该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 .不能确定是否是基元反应D .反应为二级反应 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 .任意反应B .复杂反应C .基元反应D .吸热反应 4.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10-2L ·mol -1·s -1,则该反应级数为( )。
A .0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5.反应A(g)+2B(g) −→−2D(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A)c 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增大一倍,则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8倍B .6倍C . 81倍D .61倍 6.反应A(s)+B 2 (g) −→−AB 2 (g)Q<0,欲增大正反应速率,下列操作无用的是( )。
A .增加B 2的分压 B .加入崔化剂C .升高温度D .减小AB 的分压 7.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B .反应的活化能降低C .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减小D .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 8.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θm r G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B .反应的θm r H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 .反应的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 .反应的θm r S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9.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A .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 .反应的活化能增大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 .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 10.有两个相同类型的基元反应,均为A+B D 2型。
已知第一个反应的活化能1a E 大于第二个反应的活化能2a E ,则这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k 1与k 2的关系为( )。
A .k 1>k 2B .k 1= k 2C .k 1<k 2D .不能确定 11.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
A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 .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 .增大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D .减小了活化配合物的分解时 12.某一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将会发生的变化是(速率方程为 v=kc 2)( )。
A .反应速率减小B .速率常数变小C .反应的E a 减小D .以上叙述都正确 13.某反应Aa(g)+bB(g)dD(g)+Ee(g)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逆,则该反应的热效应Q 为( )。
A .E a 正-E a 逆 B .E a 逆-E a 正 C .E a 正+E a 逆 D .无法确定 14、破环臭氧的反应机理为O 3→ O 2+OCl+O 3→ClO+O2ClO+O →Cl+O 2其中Cl 是( )A 、反应物B 、生成物C 、中间产物D 、催化剂 15、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 、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 、加快分子运动的速度,增加分子的碰撞机会D 、以上说法均对 三、填空题1.某基元反应A(g)+2B(g)2D(g) 的k=×10-2L 2·mol -2·s -1则对B 反应为________级;反应总级数为_____,速率方程为______,当反应物浓度均为·L -1时,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2 E a 正/kJ ·mol -1E a 逆/kJ ·mol -1Ⅰ 135 160 Ⅱ 155 105 Ⅲ1061353.由阿仑尼乌斯公式RTE a e A k -⋅=可知,温度升高时,速率常数k 将______;使用催化剂时,活化能E a 将_______,速率常数k 将________。
4.某基元反应2A(g)+B(g)2D(g)在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应时浓度为c(A)=·L -1,c(B)=·L -1,此时测得反应速率为·L -1·s -1,则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_______。
其它条件不变,当A 的浓度降低到·L -1时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5.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催化剂能够改变________,使活化能 _________。
6.对反应2N 2O 5 (g)4NO 2(g)+O 2 (g)来说,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增大N 2O 5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减小NO 2浓度,反应速率__________。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______,其_______可根据反应式直接写出;而_____不能,需通过实验来确定_________。
(3)预计的C 0(NO)= mol ·L -1, C 0(O 2)= mol ·L -1初速率。
8、有人提出氧气氧化溴化氢气体生成水蒸气和溴蒸气的反应历程如下: (1)HBr + O 2 → HOOBr (2)HBr + HOOBr → 2HOBr (3)HBr + HOBr → H 2O + Br 2由这三个基元反应加和起来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指出该反应的中间体是;实验指出,该反应的表观速率方程对于和都是一级的,则上述历程中,其中反应是控速步骤;推导出其速率方程为。
9、有人提出反应H2O2 + 2H+ + 2Br- = Br2 + 2H2O的反应历程如下:(1) H2O2 + H+ = H3O2+(2) H3O2 + = H2O2+ H+(3) H3O2++ Br- = HOBr+ H2O (4) HOBr+ H+ + Br- = Br2 + 2H2O实验确定其反应方程为:v=kC(H2O2)C(Br-)C(H+)则反应级数为;基元反应(3)反应分子数是;10、根据反应速率的“过度状态理论”,“反应的活化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恒压热效应与正、逆反应活化能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