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审核处方点评
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冯立红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
一.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审核的具体 规定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 三. 问题处方举例
背
景
•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 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 2010年卫生部文件再次下发《医院处方点 评管理规范(试行)》。
一.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审核的规定
不规范处方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 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 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 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 药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 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 的。
处方点评依据
• 依据:药典、说明书、指南、教科书、 循证医学的证据、合理用药的评价指 标、国家制定的各项药物使用管理规 范等
处方点评的结果 处方点评结果: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规范处方 用药不适宜处方 超常处方
不规范处方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 字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 致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 (四)新生儿(0-28天) 、婴幼儿(1-3岁)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天 岁 (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通用名)
诊断阑尾炎 选用夫西地酸 夫西地酸抗菌谱主要为G+菌,特别是葡萄球菌, 而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多为G-菌,所以抗菌谱不合 适。 诊断肠炎 选用克拉霉素联合替硝 克拉霉素抗菌谱主要为G+菌,替硝唑抗菌谱主要 为厌氧菌,而肠炎的主要致病菌多为G-菌,所以抗 菌谱不合适。
诊断低血压 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银杏达莫注射液含银杏总黄酮和双嘧达莫两 药均有血管扩张药作用。双嘧达莫说明书注 意事项中: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故低血压 患者应慎用。 诊断滑膜炎选用头孢地尼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是指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 或两种以上药物后,药物在机体内因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 生的复合效应,可表现为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表现为 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增强,甚至出现一些新的不良表现。
配伍禁忌的概念: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外同 一容器中配伍时发生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或化学 方面的变化,如出现沉淀或变色,或产生新的成 分,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消失或产生新的毒性。
处方用量审核
1)急诊处方一般3日量:有时不易确诊需临床观察 此 时给药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能开治疗性药物, 比如抗菌药物。 2)普通处方一般7日用量:7日用量已可算作一个疗程 ,7日后复诊、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再用、停药或调整用 药。
处方用量审核
用药量可酌情延长的适应范围 主要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特殊情况(行动不 方便病人、肿瘤患者的某些辅助用药、某些外地 病人回当地治疗当地又无此药)酌情延长应注明 这些理由。
处方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 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 合法。
第三十七条 “四查十对”
• • • •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书写规范”的审核
1.处方内容审核包括:
前记 处方前记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日期、处 方编号、医院及科室全名等。 正文 包括药物的名称、规格和数量 后记
2.处方颜色的审核:
普通及“精二”:白色; 急诊:黄色; 儿科:淡绿色; “麻、精一”:淡红色
对“处方书写规范”的审核,包括患者一 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字迹清 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在修改处签 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单张处方药品种类不 得超过5种药品。
用药不适宜处方
(一)适应证不适宜;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儿童给成人的缓释片)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 专项点评内容:以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 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 药物、激素类药物,以及围手术期用药、超说明 书用药
重点监控项目
抗菌药物 血液制品 单独使用的静脉营养制剂 中药注射 辅助治疗药物 激素类 围手术期用药 肿瘤患者 超说明书用药
容易发生问题的高风险药物
使用频率高、用量大的药物 严重ADR发生率高的药物 治疗窗窄的药物 价格昂贵的药物 抗菌药物(预防、治疗) 高风险药品 高危患者的用药 中药静脉用注射剂 其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某些复方制剂
不规范处方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 范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 糊不清字句的;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 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处方用量审核
2、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
• 麻醉药品注射剂/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 控缓释制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 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 注射剂可带出医疗机构使用,下次取药时须将上次用过的 原批号空安瓿交回
处方用量审核
处方用量审核
• 特殊管理药品处方用量
1、门急诊患者开具特殊管理药品
• 开具麻醉药品注射剂/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 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 • 控缓释制剂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 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特殊规定 • 哌醋甲酯治疗儿童多动症,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 第二类精神药品 一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 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 注明理由。
药效加强如(铁剂+VC) 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如(一代头孢+氨基糖苷\强利尿剂) (茶碱类+左氧)
• 第三十六条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 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 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 有关规定报告。
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特殊人群
老年患者(用量) 儿童 特别是新生儿、幼儿 孕妇(B级) 哺乳期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高危患者的用药 器官移植患者 抗凝治疗的患者 高过敏嗪 用5%葡萄糖250ml做溶媒。 说明书规定以40ml稀释后静点。说明书 “本品平均 蛋白结合率为81~88%,随浓度增高而降低”。 250ml会使药物浓度降低,影响疗效。 诊断手挫裂伤 选用头孢地尼。 外伤应主要预防G+菌,应选用一代头孢预防。 男78 诊断高血压 选用伪麻黄碱缓释胶囊 78 伪麻黄碱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病人 慎用, 特别是老年高血压病人。
3、住院患者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 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 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二级以上医院内使 用; 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医疗机构内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痛治疗《医生用药指导原则》,不推荐使用的药物为度冷丁 。因为: 1.杜冷丁的代谢产物叫去甲哌替啶,有严重的肾毒性且半衰期长达10几个小 时,长期使用肾毒性很大。 2.度冷丁止痛作用欠佳,以镇痛效果评价,度冷丁的止痛作用仅为吗啡的十分之一 至八分之一。 3.杜冷丁有天花板效应,就是加到一定浓度止痛效果不会再增加。 4.长期肌肉注射将造成局部肌肉组织纤维化,而使局部肌肉组织失去对药物的吸收 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的区别: 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的区别:
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要借助于机体的因素,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相关的酶等。简单的说,如果离开了机体因素就不会出 现这种相互作用。而配伍禁忌的发生不需要机体因素的参与,可借 助环境因素,发生的是理化性质的改变。因此配伍禁忌的内容不属 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范畴。 简单说就是(体内、体外)
处方点评组织管理
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
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处方点评工作成员
• 处方点评专家组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 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处方点评小组主要成员应是调剂药师 处方点评中发现的用药问题,也说明我们调剂工 作的缺陷与不足 •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左克)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 用相同药物的。
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
• 事前干预 在于纠正正在发生或可能将要发生的不合理用药。药师处 方审核时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及时要求医生进行改进等。 • 事后干预 在于减少存在的用药安全隐患,预防再次发生,包括随机 抽查一定数量的出院病历或门诊处方,对出现的不合理用 药进行评价等。
处方点评的实施
•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 门急诊抽样率:≥总处方量 1‰;每月点评处方 绝对数≥100张; • 病区医嘱单抽样率:≥1%(按出院病历计);每 月绝对数≥30份
处方点评的内容
• • • • • • • • • 是否有用药指征 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联合用药是否恰当 是否重复用药 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是否经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