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重难点:交通运输方式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2.发展方向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1)构成要素: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
②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影响因素: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全析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1.五种交通运输的特点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3.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短途——公路?活物、鲜货?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 小——航空大⎩⎨⎧⎭⎬⎫铁路——高水运——低运费1.(2014·四川高考)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 .700~900 kmB .600~800 kmC .500~700 kmD .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 .高速公路B .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审题答题规范专训]——————————————————————————————————————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B (2)C——————————————————————————————————————2.“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度。
图1为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图2为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A.北京、福州B.广州、乌鲁木齐C.兰州、哈尔滨D.郑州、拉萨(2)关于图2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 )A.甲适宜哈尔滨至成都长距离运输B.快速文件由北京至拉萨选择乙方式最好C.丁是西安至兰州最重要的运输方式D.上海至福州丙运输方式受水文影响最大解析:(1)D (2)B 第(1)题,由题干内容可知,数值最小的通达度最好,数值最大的通达度最差。
第(2)题,根据图2,可知乙运输方式速度最快、运量最小,为航空。
丁运输方式速度最慢、运量最大,符合水运特征;同理可判断甲、丙运输方式分别为:公路和铁路。
全析考点二⎪⎪交通运输布局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2014·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审题答题规范专训]——————————————————————————————————————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图示铁路为我国的兰新铁路。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D (2)B——————————————————————————————————————4.“中巴经济走廊”是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后的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新一条路径。
读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完成(1)~(2)题。
(1)中巴铁路建设难度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目前难以达到要求B.地质条件差C.巴方基础设施尚未完善D.海拔高,气候严寒(2)中巴铁路建成后,中国西南各省可利用铁路运输借道新疆,或仍借道广西利用海运开拓巴方市场,两者相比( )A.铁路运输路程短,且运速快B.铁路运输运量小,但灵活性强C.海运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小D.海运安全性高,且专业化水平高解析:(1)B (2)A 第(1)题,中巴铁路经过高海拔地区,冻土广布,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
第(2)题,铁路运输较海运速度快,且利用铁路借道新疆路程短,可提高效率。
港口区位因素分析5.(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解析:(1)B (2)A 第(1)题,图示老城区东南的码头位于河流凹岸,河流主航线一侧,河中沙洲更靠近码头对岸,可知码头附近径流速度快,不易淤积。
第(2)题,待建码头靠近桥梁,并且有公路连接北部的高速公路,有利于实现水陆交通的有效衔接。
主观题常考的11题型之(六)⎪⎪交通区位条件类题目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角度一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典例] (2013·浙江高考节选)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下图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应用流程][答案] 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下面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右图为左图阴影部分的地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政府准备修建从甲村到乙村的公路,从成本、施工难度、道路利用率方面,应该选择图中哪条线路进行施工建设?请说明理由。
(2)M河水运发达,被称为所在地区的“黄金水道”。
试分析原因。
(3)N运河长171 km,1992年7月31日正式通航。
试分析其开凿的意义。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国家轮廓等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可知,图示区域为德国及其周边地区。
第(1)题,根据图中线路长短、所经村庄多少、地区状况可对比分析出③线路最适合。
第(2)题,M河为欧洲的莱茵河,其区位条件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城市、经济等方面。
第(3)题,主要分析N运河对连接区域经济、欧洲大陆庞大水运网建设的影响。
答案:(1)③线路。
理由:③线路路程较短,投资较少;沿途经过的村庄较多,道路利用率高;沿途经过的地区地势较平坦,施工难度小,技术要求较低。
(2)自然条件:莱茵河流经地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河网密布,无结冰期;河流流经地区多为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地势平缓,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行。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和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货运量大。
(3)连接了欧洲大陆上莱茵河和多瑙河两大水系,缩短了北海与黑海之间的内河航程,对东、西欧间的货运交通及欧洲内陆国的对外联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4年7月1日7时41分,成都至上海虹桥的D628次动车组在成都站启动,中国铁路网“四纵四横”之一的沪汉蓉铁路大通道正式全线投入运营,川渝地区从此融入中国的高铁版图。
读图回答1~4题。
1.有一批机械设备要从上海运往重庆,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B.海洋运输C.公路运输D.内河运输2.汉宜(武汉-宜昌)铁路是沪汉蓉铁路的重要一段,该段没有选择沿(长)江修建,主要是因为该河段( )A.地形复杂,路基不牢B.河道弯曲,线路太长C.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D.多小城镇,对经济带动不明显3.汉宜铁路正线桥梁长度占线路总长度的55.6%,其原因主要是( )A.为生物提供通道B.加快建设速度C.减少对耕地的占用D.多洪涝、泥石流4.关于修建沪汉蓉铁路最主要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东西方向的货运压力,完善交通运输网B.促进沿线农矿产品的销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C.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D.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解析:1.D 2.B 3.C 4.D 第1题,机械设备较为笨重,运输量大,而且时效性不强,应该采用沿长江水运。
图示沪汉蓉高铁以客运为主。
第2题,修建高速铁路线的原则是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汉宜铁路穿行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但是由于河道过于弯曲,不宜沿江修建。
第3题,汉宜高速铁路桥梁多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水网密布;社会经济原因是该地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修建高架桥梁,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也不会阻断地面交通。
第4题,沪汉蓉铁路以客运为主,主要是缓解客流量和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2015·温州模拟)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 km,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读图,回答5~7题。
5.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B.赤潮C.潮汐D.寒潮6.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A.集装箱卡车B.公交大客车C.水产冷藏车D.旅游大巴车7.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 m,其目的是( )A.降低施工成本B.缓和海浪冲击C.减轻台风影响D.保证通航顺畅解析:5.C 6.A 7.D 第5题,比较四个选择项中,潮汐是影响东海大桥设计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海多大陆架,海啸影响较小。
第6题,东海大桥连接洋山港和上海市区及其他经济腹地,海洋运输最高效的方式是集装箱运输,因此推断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集装箱卡车。
第7题,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 m,主要为通航的海上船只留出空间,保证通航顺畅。
2014年6月3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开始试车。
2014年年底兰新高铁有望正式通车,两地的高铁运行时间将压缩到8小时。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成后,现有的兰新铁路将主要用于货运。
下图为兰新铁路及兰新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