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全唐诗》中无他的传记,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齐名, 并称“吴中四杰”。张诗存于全唐诗中只有二首《春江花月夜》和 《代答闺梦还》(写闺里少妇的相思)。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 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乐府诗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创作的 曲调,隋炀帝也写过,皆为宫体诗,张若虚用旧题且题材也是游子 思妇的离愁,却能用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表达心情,故评为初唐 七言歌行的第一首。写了五种景物,主要写夜,面对景色发出人生 思考,在描写景物以后转笔写思妇的内心活动。构成完成诗歌形象, 形成美妙艺术境界,从日出到日落,诗人把梦境与客观事物融合在 一起,组成了如梦似幻的夜曲,由景及人。 共36句,前16句为一层次,每4句一个韵,平仄相间,婉转 悠扬,语言上手法顶真,连环的句式,形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 效果。抒情一唱曲折缠绵,内容上用传统题材,艺术构思上不同凡 响,有鲜明的特色,把诗与情与哲理自然低融合起来,语言清新优 美,韵律婉转悠扬。
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末体。 尔曹身与名俱灰,不废几何万古流。 卢骆的文章影响到张若虚,刘山的《代悲 白头翁》是拟古乐府的,诗中反复咏叹了事物的 变化无穷和人的青春不再,譬如: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今 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古人无复 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 岁年年人不同……
内容上:中心内容抒发名人建功立业的 思想抱负,以及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 的愤慨不平,内容大致如下
A、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 现的愤慨不平; B、批判统治者劳民伤财和穷兵 黩武的政策; C、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 逸求仙。
子昂向往举贤授能,人才解放的开明政治, 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才气横溢,负有积极 进取的精神,但始终未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心中的不平。对理想的热切 追求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愤慨不平贯穿陈子昂诗 歌内容,陈的诗歌洗尽了六朝的以来的浮艳的诗 风,标举汉魏,推崇正始,继承了现实主义诗歌 传统,他的诗歌创作正是他的革新理论的实践。
从军行 杨炯
• • •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发了投笔从戎、慷慨报国的壮烈情怀和雄心壮 志。对偶工整,音韵铿锵,风格刚健雄浑,既是 一首以乐府旧题写现实生活的古体诗,也可看作 是一首臻于成熟的五言律诗。
卢照邻:卢后来得了麻风病,痛苦不堪, 最后投水自尽,排第三。《长安古意》虽 用古题,但内容却很新,揭露长安上层社 会的生活荒淫,最后又用萧条冷清的诗句 写他在长安的寂寞生活和长安后期的冷落, 有讽刺意味,好景不长,结局好。
王勃是“四杰”中代表,诗成就最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山中》等气势 雄壮,豪放悲凉,骈体文《滕王阁序》还 有《滕王阁诗》也很有名。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连暮捲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稀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杨 炯:活了40余岁,当过县令一类的 小官,诗最少,成就也最低。但《从军行》 写得不错,写战士为国立功,豪壮。
二、思想:
主要是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陈好纵横任侠, 又好佛老神仙)武则天是喜怒无穷的人,表面 重视别人的意见,不顺心就处死人,所以冤狱 遍天下,陈积极入世思想受到打击。(常提批 评意见不被采纳,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 狱。)
三、诗论(诗歌革新理论)
表现在《与东方令史虬修竹篇序》中,《修 竹篇》是陈子昂吟竹的五言律诗,歌颂竹子崇高的 品质,寄托自己的思想,他还写有《孤桐篇》,吟 孤桐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的思想。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借临别劝慰表达了 作者惜别的真挚情意和旷达开朗的襟怀, 为初唐诗坛所少见。其中“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一联,尤精练概括,格调高 朗,为千古名句。他另有《滕王阁诗》等 名作
王勃是唐初“四杰”之一,祖父王通是隋代著名的 学者和教育家,父亲王福畤太尉等职,王从小受父亲 教育,王勃6岁会写文章,9岁读古书时竟然能发现其 中的错误。游胜地滕王阁,恰巧都督招集一帮文学之 士,让大家写关于滕王阁的诗文,阎公暗中让子婿孟 学士早早构思,只等谦让一番,子婿便可出口成章, 以博慧敏的殊荣。王勃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毫不推辞, 挥笔就写。第三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公曰:此天才,必当永垂不朽。 27岁溺水。今 诗存80余首,大多为律诗和绝句。
在陈十余年政治生涯中,曾两次从军边塞,写下 感人肺腑的诗篇。第二次696年随武攸宜(为人 轻率,少谋略)去边陲,积极进谏,并说愿意带 兵出击,未被采纳反被武攸宜立为军曹,他满怀 悲愤,在登蓟北楼(即幽州台,今北京)时,用 血和泪发出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并产生 了退隐的念头。第二年以父老为借口,回到家乡, 筑茅厦数十间,中树采药,过着隐居生活。不久 被射洪县县令段简在武三思的指使下陷害,锒铛 入狱并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
一、生平(661-702) 二、思想 三、诗论(诗歌革新理论)
四、创作:(留下的有127首)
一、生平(661-702)
第一阶段以上官仪宫体诗为代表。 第二阶段“四杰”沈宋时律诗基本定型,然 而形文诗风仍有影响,陈子昂发展律诗。
陈出生于商业家庭,年轻时豪放,朋 友与他传记说他十七、八岁才开始读 书,以前一直游游荡荡,四川人。其 父陈元敬“魁伟倜傥,年20,以豪侠 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 不求回报。)21岁到长安,后又到洛 阳。陈子昂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经 史百家,没有他不知道的。
3)以大量的创作实践为诗体的建设做了有 益的探索。
“四杰”以文章名扬天下,年少才高,他们 活动时间是唐高宗和武后初年,比沈宋略早, 王杨主要写五言律诗,卢骆主要写七言歌行, 他们都命运坎坷。只有王勃的《滕王阁序》 有名。
四 杰 王 勃
擅长诗体 代表作 五 律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滕王阁序》 杨 炯 五 律 《从军行》 卢照邻 七言歌引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七言歌引 《在狱咏蝉》
2 宫廷诗第二代诗人:上官仪
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在虞世南后,受唐太、 高宗重视诗人,中过进士,高宗时当宰相, 武后篡权,他被杀,是宫体诗人的代表,诗 歌内容表现宫廷贵族的腐朽生活。 贡献:他不仅以对仗工整、用典精切、音律 和谐优美、体制精巧玲珑的诗篇,为诗歌格 律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 宫廷诗第三代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贡献:顺应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结继承前朝诗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创作经 验,并加以发展。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 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为缜密、工致、而且 合于粘附的规则,从而将已趋成熟的诗歌 形式完全确定下来。
1、初唐前期诗坛概况
• 初唐,从高宗武德时期到睿宗景云年间, 约一百年,是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过渡 阶段,也是唐诗兴盛的准备阶段。唐太宗 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 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 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
•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的应制诗和君 臣之间的唱和之作,内容主要是歌功颂德, 表现宫廷生活和写景咏物。虽文辞典雅、 内容空洞,毕竟摆脱了齐梁诗歌轻靡浮艳 的弊病,并且逐渐显示出开阔壮大的气势、 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意识,在 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初唐前期仍然是六朝诗风的延续,靡靡之背, 较活跃的诗人都是隋末的遗老,如卢思道、虞世 南等。当时唐太宗是开国君主,自己在文学上夜 喜欢写宫体诗,留存69首,大多是宫体诗艺术上 浮艳华美。而卢思道的则是标准的宫体诗: 洛战花烛动,戚里画新我。隐扇羞应惯,含 情愁正多。
初唐宫廷诗人
1 宫廷诗第一代诗人:唐太宗、虞世南、魏征、李 百药等。 • 诗歌特色:华赡典雅,气象恢宏壮丽,洋溢着帝 国初兴的气息。
长安古意(节选) 卢照邻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描写帝王公侯、将相以及豪门子弟、任侠少年、倡家 乐伎等各类人物的生活,展现了长安繁华兴盛的社会 风貌,描写并批判了豪贵们的骄奢淫逸。此诗以赋为 诗,破奇为偶,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齐梁以 来的歌行的特点,但思想情调却迥然不同。它的出现 标志着六朝宫体诗的告终,在七古发展史上有重要地 位。
初唐四杰
1 初唐四杰: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王 勃(647-676) 27岁; 卢照邻(635-689 ) 55岁; 杨 炯(650-693) 44岁; 骆宾王(640-684) 45岁。
2 贡献: 1)开拓了诗歌思想题材领域,从狭小的宫 廷台阁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2 ) 初唐四杰的诗歌补救了宫廷诗的缺失。宫廷诗旨在 颂美,形在铺陈,尽管体貌宏丽壮大,艺术魅力毕竟不 足。“龙朔变体”,不再追求宏壮,但最终还是贫弱。 而四杰则能高扬时代精神,注重骨气与兴寄,努力抵制 绮靡纤碎的诗风,创造有风有骨、文质并茂的篇章。他 们对前程的憧憬、对生活的期待、对现实的感慨、对命 运的抗争,都融汇成昂扬激昂的功业热情和人生意气,。 这种热情和意气贯注并运行于诗歌,使其显得气骨刚健。
2.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 陈子昂关于“兴寄”、“风骨”的 主张,是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中提出来的。它代表初盛唐崇尚风骨 的审美思潮,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 了正确的方向。
他赞成汉魏风骨,风稚,正始之音,现实主义 的诗歌传统,所反对的是齐梁之间的诗风,非 常鲜明地提出自己核心理论主张。标志汉魏风 骨和风稚比兴。所以《修竹序》是扫荡形式诗 风的虚伪,是把唐诗引向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高峰的进军号。在唐诗发展史上,《修竹序》 好比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陈 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时提出,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有实践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 且还为当时正在寻求成长的诗人、新诗风开辟 了道路。
二、背景材料(一)
1. 传略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文明元年(684)进士及第。武后时, 官右拾遗,直言敢谏,被构陷入狱 经年,免罪复官。曾从武攸宜征契 丹,后解职归里,为县令段简陷害, 死时只有四十二岁。怀才不遇,命 运坎坷,令人博昌县 令不久亡,骆与母亲过着窘迫的生活, 做过牢,出狱后不久参加造反,后来兵 败被杀。 他的《帝京篇》与《长安古意》相 同,不同在于内容更长,七言歌引代表, 《在狱中咏蝉》是律诗代表。用蝉起兴, 借蝉以自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