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四、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Ⅲ.冬孢子(teliospore):冬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厚壁双核孢子,一般是 在生长后期形成的休眠孢子。冬孢子是锈菌双核进行核配的场所。许多冬孢子 聚生在一起形成冬孢子堆(telium)。
Ⅳ.担孢子: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转化为有隔担子,担子的小梗上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是原担子,先菌丝是后担子。锈菌的担孢子一般称作小孢 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单核孢子。
Ⅰ.锈孢子(aeciospore):锈孢子双核,单细胞,产生在锈孢子器内。锈孢子 器(aecium)和锈孢子是由性孢子器中的性孢子与受精丝交配后形成的双核菌丝 体产生的,因此锈孢子器和锈孢子一般是与性孢子器和性孢子伴随产生。
Ⅱ.夏孢子(urediospore):夏孢子是双核菌丝体产生的成堆的双核孢子,夏孢 子萌发形成双核菌丝可以继续侵染寄主,在生长季节中可连续产生多次,作用 与分生孢子相似,但两者性质不同。许多夏孢子聚生在一起形成夏孢子堆 (uredium)。
(3)局部侵染型:侵染寄主体内的菌丝 不作系统扩展,局限于侵染点周围表现 症状。如玉米黑粉病。
长生活史型的锈菌有单主寄生和转主寄生两种;短生活 史型的则都是单主寄生。有的将锈菌的生活史分为全锈型即 生活史中产生所有5种孢子;半锈型即生活史中缺夏孢子,短 锈型即冬孢子为唯一的双核孢子等生活史型。末发现或没有 冬孢子的锈菌,一般称作“不完全锈菌”。
柄锈菌科
(1)单胞锈菌属(Uromyces)
冬孢子单胞,有柄,顶壁较厚,顶端有一个发芽孔,光 滑或有乳头状突起。夏孢子单细胞,有刺或瘤状突起。
实验四
担子菌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担子菌中主要病原菌锈菌和黑 粉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 病害的症状特点。
2.学习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锈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2.黑粉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病害症状标本。 3.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
冬孢子——厚垣孢子
到寄生的后期,双核的菌丝体在寄主组织 内形成冬孢子,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 中间细胞形成的。
形成过程:
双核菌丝
原生质收缩

冬孢子
细胞壁胶
担子与担孢子
冬孢子)

菌丝(2N)
担孢子(N)
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和担孢子; 担子无隔或有隔,但担子上无小 梗,担孢子直接产生在担子上, 担孢子不能弹射。
锈菌生活史类型
各种锈菌产生孢子的种类多少是不同的,构成了锈菌生活 史的多样性。
禾柄锈菌形成5种孢子,它们的生活史可用0、Ⅰ、Ⅱ、
Ⅲ、Ⅳ表示。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不产生
夏孢子,它的生活史是0、Ⅰ、Ⅲ、Ⅳ。
通常将锈菌生活史中除双核的冬孢子外,还有一种双核 孢子(锈孢子或夏孢子)的称为长生活史型;冬孢子为唯一 双核孢子的为短生活史型。
黑粉菌的侵染类型
(1)幼苗侵染型:来自种子带菌和土壤 带菌的冬孢子萌发后,侵入幼苗,菌丝在 寄主体内随同寄主的生长发育遍及全身, 引起系统性扩展,最后在植物体的特定器 官或部位形成冬孢子,多数黑粉菌以此种 方式侵染寄主植物造成系统侵染。如玉米 丝黑穗病。
(2)花器侵染型:开花期病菌从寄主的 花器侵入后,菌丝在种胚内休眠,当年 不表现症状,次年播种出芽时,潜伏在 胚内的菌丝随种子的发芽恢复生长,从 种子幼芽内扩展到幼苗的生长点,最后 引起穗部发病。如小麦散黑穗。种子带 菌。种子、气流传播。系统侵染。
挑针、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
1.观察提供的担子菌病原玻片。 2.观察提供的担子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
散装标本和盒装标本。 3.制作担子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
形态特点。
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
小麦条锈病叶片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striiformis
瘤顶单胞锈菌(U.appendiculatus),引起菜豆锈病。
(2)柄锈菌属(Puccinia)
冬孢子双胞,有柄,光滑或有瘤, 每个细胞都有发芽孔。夏孢子单胞。 引起小麦条锈(P. striiformis)、叶 锈(P. recondite f.sp tritici)、秆锈病 (P. graminis f.sp tritici)等。
小麦叶锈病(wheat leaf rust)
小麦叶锈病病叶片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recondita var.tritci
小麦秆锈病(wheat stem rust)
小麦秆锈病叶鞘(左)和叶片(右)上夏孢子堆
Puccinia graminis var. tritici
多型现象
0.性孢子(pycniospore):性孢子单细胞,单核,产生在性孢子器内,其作用 是与受精丝进行交配。性孢子器(pycnium)是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体侵 染寄主形成的一种有孔口、近球形的结构,性孢子器中产生性孢子和受精丝。
冬孢子3至多多细胞,壁厚,光滑或有瘤,柄的基 部膨大。每个细胞有2~3个发芽孔。玫瑰多胞锈菌 (P. rosaemultiflorae ),引起玫瑰锈病。
2、栅锈科
(1)栅锈菌属(Melampsora)
冬孢子单胞,无柄,紧密排列成一层。夏孢子
表面有疣或刺。亚麻栅锈菌(M. lini)引起亚
麻锈病。
(2) 层锈属 ( Phakopsora )
冬孢子单胞,无柄,不整齐地 排列成数层;夏孢子表面有刺。 枣层锈菌(P. ziziphivulgaris ) 引起枣树锈病。
黑粉菌与锈菌的主要区别是,它的 冬孢子是从双核菌丝体的中间细胞形成 的,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没有小 梗)的侧面或顶部,成熟后也不能弹出。 此外,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的。黑粉菌 大多为兼性寄生的,寄生性较强。
(3)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双胞,光滑,每个细胞有两个发芽孔,有 可以胶化的长柄,遇水膨大。没有夏孢子阶段。
梨胶锈菌(G. haraeanum)引起梨锈病。转主寄主
桧柏。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梨树上引起梨锈病。
梨 锈 病
侵 染 循

(4)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