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资料】药物性耳聋-应用指南(技术版)5-11-mic汇编
【资料】药物性耳聋-应用指南(技术版)5-11-mic汇编
药物性耳聋-应用指南(技术 版)5-11-mic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药物性耳聋遗传检测与风险评估概述
1.1 药物性耳聋总体情况 1.2 药物性耳聋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1.4 药物性耳聋与基因 1.5 药物性耳聋与多态性位点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 药物性耳聋总体情况
药物中毒性耳聋指的是使用某些药物治病或人体接触某些化学制剂所引起的耳聋。 对耳功能有毒性作用,引起耳聋的药物,统称为耳毒性药物。多年来,由于大量化 学药物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己发现近百种耳毒性药物。
在我国,许多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十分普遍。这些药物不论是注射还是口服,或是用 其它方法使用,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干扰内耳的正常生化过程,或影响 其中的微循环,或直接伤害其神经。总之,不论哪种作用方式,最后都是破坏内耳 的毛细胞,进而使有关神经蜕变造成内耳的萎陷。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机制
1. 进入内耳途径:药物口服或注射后,都可通过血行进入内耳淋巴液, 或经螺旋韧带血管分泌至外淋巴液。如孕妇用链霉素或奎宁等药物, 则可直接经胎盘血管损害胎儿耳蜗器官。
2. 破坏内耳血--迷路屏障:耳毒药物可抑制ATP酶的活化,使内淋巴液中 K+含量升高、Na+含量降低,引起膜通透性改变和多种水解酶释放,最 终使毛细胞萎缩变性。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3. 破坏毛细胞新陈代谢:毒物使细胞膜脂蛋白变性,听毛融合、扭曲, 并破坏核糖体,使蛋白质无法合成。
4. 组织病理学改变:AmAn主要损害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纤维。毛细胞 的主要改变是听毛肿胀,进而紊乱、脱落和融合。常见耳蜗底周的 外毛细胞首先被破坏,继而内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变性,最后内外 毛细胞和螺旋器均萎缩变性,仅有5%~10%神经元可以保留。有些药 物对生物酶的抑制作用远远超过对组织结构的损害,有时看不见组 织学改变,电位能够很快恢复,如大量用药,耳蜗神经核和听中枢 都被破坏,则可成为不可逆性病变。
3.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非那西汀、APC、保泰松等。 4. 利尿剂: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 5. 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来霉素、氨甲嘌呤等。 6. 中药:乌头碱、重金属盐(汞、铅、砷等)。 7. 其他:奎宁、氯奎、心得安、肼苯达嗪、胰岛素、碘酒、
洗必泰等。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外毛
细胞
毛
细
胞
的
内毛
纤 毛
细胞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药物性耳聋与基因
据临床观察,药物对内耳的毒害与它的剂量和用药时间的长短以及个体的敏感性有很 大的关系。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发的耳聋患者中,有些患者对毒性特别敏感,小剂 量甚至单次剂量的药物就可能导致耳聋。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药物性耳聋的关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会使遗传易感个体产生快速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主要症状是耳聋、耳鸣、眩晕和平衡失调。 最常见的引起听力减退的药物顺序依次为: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 卡那霉素>西梭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链霉素。 导致前庭功能损害的药物发生率:新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西梭 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据对上海市某区2407例后天聋哑人调查,发现因药物致聋者851例, 占35.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又占药物性耳聋的97%,可见此类抗 生素是目前我国致聋的主要原因。耳毒性药物致聋不仅威胁着成年人 的健康和生活,而且威胁着成千上万的儿童。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物性耳聋的流行病学研究
耳聋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 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在我国有1770万听力语言残疾人,其 中7岁以下聋儿达80万,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约占20%。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专家向记者透露,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而一些发达国家只 有0.9%的比例。也就是说,1000个聋哑儿童中,我国就有300至400个是抗生素致聋的 ,而发达国家还不到9人,相差悬殊。
1.3 药物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AmAn)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药物,由氨基糖和非糖部分 的苷元结合而成。其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类(硫酸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类(新霉 素、巴龙霉素、利维霉素)、卡那霉素类(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双去氧卡那霉 素、丁胺卡那霉素)、核糖霉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威地霉素、庆大霉素、西梭霉素、小梭霉素等。 AmAn具有水溶性好、抗菌谱广、细菌耐药性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胃肠道吸收差等特点,但是,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有轻重 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的耳毒性问题。
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主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药物性耳聋的流行病学研究
常用耳毒性药物的种类:
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 素、新霉素、托布霉素、洁霉素等。
2. 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氯霉素、紫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 卷曲霉素、春雷霉素、里杜霉素、巴龙霉素、尼泰霉素、多 粘菌素B等。
根据研究分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致耳聋分为两类:一类因接受了毒性剂量的AmAn
而致聋,这类病人多无遗传背景;另一类接受了常规剂量或极小剂量的AmAn而致聋,
这常与家族的遗传史相关,多有母系遗传背景。氨基糖甙类药物中毒性听力损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