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课型研究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课型研究
应的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点燃
红磷+氧气—— 点燃 P + O2 —— 五氧化二磷 P5O2
【演示实验2】硫在氧气中燃烧。
【小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书写硫与氧气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 O2 ——
点燃
SO2
【演示实验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小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书写铁丝与氧气反应的
案例1:氧气(初中)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氧气样品和有关实验,能够有序说出氧气的 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氧气与磷、硫、碳、铁等物质反应的现象, 写出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建立氧气性质的“宏观”表 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
通过氧气性质的相关实验,初步体会“在一定条件下 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形成条件控制意识。 能够判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广州市高中化学各模块学业质量 评价标准的研制
必修1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已完成) 必修2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已完成) 选修4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已完成) 选修5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未完成)
化学基本课型研究
元素化合物课
概念课
原理课
基本技能课(程序) 高级技能课(问题解决) 复习课
环节二:通过实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建立
氧气性质的“宏观现象” 与“符号” 之间的 联系
【演示实验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将红磷放在空气中,观察现象;将红磷放入装
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将红磷在酒精 灯上点燃,离开酒精灯,观上述实验现象书写红磷与氧气反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感受实验是认识物质性质的 重要手段,初步体会物质的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环节:
环节一:通过实验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氧气,观察外观,倒扣到水槽中,
观察水面是否上升,并说明这是检验气体溶 解性的常用实验方法。
实验小结:引导学生有序说出氧气的物理性
质
教学环节:
概念 基本技能 规则( 程序和原理 ) 化学 能力 (智慧技能) 实验动作技能 分类观 计量观 微粒观 情感态 高级技能 化学核心观念 实验观 度与价 (认知策略) 变化观 值观 化学问题解决 元素观
广义知识学习三阶段模型
Ⅰ.新知识习得阶段 Ⅱ.知识的巩固 (或转化)阶段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注 意 与 预 期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知 识 进 入 原 有 知 识 网 络
(陈述性知识) 通过复述和精加 工等,知识网络 重建与改组
Ⅲ.知识的提取 (或迁移和应用) 阶段 陈述性知识被 提取,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应用习得的概念 和规则对外办事 应用习得的概念 和规则对内调控
通过变式练习, 命题转化为产 生式系统 (程序性知识)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学生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小结】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书写木炭与氧气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环节三:总结归纳,形成氧气性质的基本框架。
观察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回忆反应现象,你觉得
课型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
一节课就是一种课型的教学 一节课包括几种课型的教学 几节课构成一种课型的完整教学
为什么要研究课型
对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的思考
课型是教学的基本框架,是教学的基本技术之一
广州市中学化学课型研究的历史
《中学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白皮书 从经验出发,用归纳的方法提炼教学规律
科学取向教学论与哲学取向教学论
“用科学心理学改造教学理论” ,使得教学论成为 “实证研究的教学论”。 将教学内容按“学习结果”进行分类
今天所说的课型与自己的教学经验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从低到高是包含的关系) 辨别→概念(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规则 (程序和原理)→高级规则 (问题解决) 认知策略
途等
形成提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线索”或
认知图式(相关理论的应用)
元素知识的认知图式
反应现象 预测 物质性质 组成
预测
归纳
创造 预测
理论模型
性质 反映
决定 反映
用途
组成信息包括: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 、官能 团等
一般教学结构 1、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图式:教师提供或学生 回忆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种“线索” 。 2、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重”表征:通过阅 读材料、观看多媒体素材、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 或科学探究等活动获得宏观反应事实的认识;通 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获得符号表征; 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获得微观认识。 3、认知图式的重建与巩固:通过分类、比较、归 纳、概括等精加工活动,重组新旧知识,发展元 素化合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通过回答应用 性问题等活动促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巩固。
通用认知策略 (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 工策略) 学科认知策略(化学核心观念)
言语信息(事实性知识) 动作技能(动作要领) 态度
P.L.史密斯 T.J.雷根 著 皮连生著
中学化学目标体系结构
基础知识
中学 化学 学习 结果 中学 化学 学习 过程 化学事实(元素化合物,有机物) 化学语言(专业术语、专业符号)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 中学化学课型研究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化学科 李南萍
什么是课型?
课的类型:按某种分类标准对各种课进行分类。 课的模型: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观、教学策 略、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 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 教学内容的类型(我们的定义):按教学内容和 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类。一节课中可能涉及到几 种内容的教学,那么这堂课的教学就可能具有多 种课型的特征;某一内容的学习也可能需要几节 课完成,每一节课可能只是该内容学习的某一环 节。
化学基本课型研究
现在的分类:
元素化合物课 概念课 原理课 基本技能课 高级技能课 复习课
原来的分类: •元素化合物课 •基本概念(原理)课 •技能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复习课
元素化合物课
教学内容:无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显性教学任务:
获得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