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同学们,在2000多年前,老子写下了5000多字的巨著《道德经》,播放“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那时,老子就已经懂得了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指着题目),他是怎样获得这样的智慧,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今天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一定会得到一些人生启迪。

齐读课题,自然之道。

“道”这里指的是:规律;自然之道指的是:大自然的规律。

二、复习回顾,概括内容。

(1)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全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预设:一只幼龟探头出穴侦察外面的世界是否安全,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嘴咬啄它,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我们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仍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师:你抓住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真好!(只一人回答,答案是唯一的。

)导语:同学们,其实课文也有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吗?(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齐读。

在这句话里,有个重点词—愚不可及(学生答)板书:愚不可及。

生字教学:“愚”是这篇课文的生字,也比较难写,我们来写一写。

师:“愚”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下面的心字要写得扁一些。

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一写,把它写得准备、美观!(同学们写字姿势要规范,做到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师评价:嗯!书写正确!写得很美观!如果同学们写完了请做好!)“愚”是心字底,与心灵、思想有关,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言行。

(2)下面,我们就抓住一个重点词语:愚不可及,(贴)读进去,想开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

(贴)(板书:抓关键解文意)三、解“愚不可及”,悟“自然之道”导语:请同学们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自学提示:(1)愚不可及的我们,愚在何处?请划出体现“愚”的语句,把读书体会写下来。

(2)既然有“愚”就有“智”,你从哪些语句里体会到智慧,请划出来,写下你的体会。

这两个预习提纲,我上节课已经布置大家做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

生自学交流。

自己独特的见解!师评价:你们真会读书!老师大家汇报的句子放到屏幕上,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细细品读。

品读(一):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师:我们走进字里行间,了解这只龟的心思。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哪个词语让你有话想说。

生读。

预设:1. (1)体会重点词句。

(让学生自由谈,然后抓住“欲出又止、探”)生A:“欲出又止”这个词让我有话想说。

“欲出又止”是这只幼龟想出去但又停止不动,从这个词语看出这只幼龟很犹豫、纠结。

纠结、害怕、担心什么?纠结要不要出去?犹豫什么?担心什么?我怕它啄我!嗯!你很谨慎!生B:从“欲出又止”这个词,我体会到了幼龟很小心谨慎(很会保护自己、聪明机警),因为它知道外面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它欲出又止。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接下来,我们都像这个同学一样,抓住关键词谈自己的体会!来!把你感受读出来吧!生:从“欲出又止”这个词,我体会到幼龟很害怕。

师:可是,同学们,幼龟仅仅是害怕吗?你们还没真正走进幼龟的心里,请同学们联系第五自然段,再深入想想,从“欲出又止”中,你感受到什么?生1:幼龟不仅仅只是害怕,我觉得他很勇敢,因为他负责着整个归巢的安全啊!从这个词,我感受到幼龟很小心谨慎!师:你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评价语: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解读出来了。

生2:是啊!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整个归巢的安全啊!所以,他不得不小心谨慎地、欲出又止侦察外面的世界是否安全!师:把你的体会融进朗读中!读!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师:这回,你们终于明白这只侦察龟的心思了。

来!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欲出又止”这个词又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请在你的学习单“课堂收获”这一栏把它写下来。

生:从“欲出又止”这个词,我体会到了幼龟它想出去又停止不动,看得出它很犹豫。

生:从“欲出又止”这个词,我体会到幼龟很害怕。

师:“欲出又止”,既然是害怕,那它的“出”又是为什么呢?生:他是一只侦察龟,他要到外面去侦察,这是他的职责。

师:好!同学们,请联系第五自然段找到描写幼龟侦察的句子,再细细品读,既然是龟群的侦察兵,你就仅仅觉得他只是害怕而已嘛?生:不是的!我觉得他是一只有责任心,明知道有危险还是要去侦察,他又是一只勇敢、有担当的幼龟,它负责着整个龟群的安全!师:理解到位!读一读这句话,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师:那它的“止”又是为了什么?生:因为它知道外面可能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所以停止不动在侦察呢!师:这又是一只-----生:小心谨慎的幼龟!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师:这回,你们终于明白这只侦察龟的心思了。

来!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师:这段话里,还有一个词,也有这样的意思,找到了吗?生:踌躇不前。

师: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出示:畏缩不前踌躇不安、犹豫不决(师:你们词汇量真丰富!请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词语写下学习单“我的积累”这一栏,并把它积累下来!)预设2:B、还想抓住哪个词语谈谈你的体会?导语: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探出”这个词,幼龟的动作是怎样的?生:把头伸出师:你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

我们来读读在这两个句子中,哪个词语用得更准确?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伸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生:探出更准确。

因为“探出”在这里是悄悄地伸出,不让别人看见他,能看出它很小心、谨慎。

师:说得真好!“探出”比“伸出”更能体现幼龟的小心翼翼,懂得保护自己,作者用词多准确呀!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读一读这句话!“探出”这个词语你还有话想说吗?生:聪明、机警师:有道理!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读一读这个句话!师:你的表情带动你的感情,读得真好!来!我们男女来比赛读一读!师引读:幼龟小心翼翼地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来!男生读!幼龟聪明机警,千万别暴露自己。

来!女生读!我们一起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

,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多么小心谨慎的幼龟啊!师:幼龟会保护自己,这是幼龟的生存之道,自然之道!幼龟聪明智慧,可我们却浑然不知,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师:同学们,作者就是用“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一连串动词把幼龟聪明谨慎、富有责任感的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

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贴写作方法???)师: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聪明的你们一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来,大胆地说出来!)此时,幼龟(很危险、很害怕)。

多危险啊!师:你心情如何?(若生答不出来:你急得都说不出话了)生:很着急。

好!读!师:是啊,幼龟这么危险,难怪我们会着急,谁再读读。

学生1读。

师:嘲鸫很凶猛,连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多危急啊!谁再读?生2读师: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却……齐读(大屏幕)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向导为什么这样说?生:因为向导知道这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坏这自然规律。

(2人回答)生:食肉鸟啄幼龟,这是自然规律,向导心里有数。

师:此时此刻,向导的想法是对的、明智的!所以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指名读谈感悟后读读2个)师:嗯!好一个若无其事的向导啊!谁再来读一读!师:好一个若无其事的向导啊!面对向导的冷漠无情,我们对他发出怎样的呼喊?师:于是在大家的一片谴责声中,指名读:生: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师:我们不了解大自然的规律,还自以为是地劝向导把它抱向大海。

可见,师引读:我们真是(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品读(二)导语:我们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句话,继续用“抓关键解文意”的方法品读,哪个词最揪住你的心,谈谈你的感受!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师评价、点拨尤为重要:无遮无拦:是呀!幼龟暴露无遗,没有藏身之所!成百上千:倾巢而出的结果几乎是全军覆灭的!多么惨烈啊!饱餐一顿、口中之食:这是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恶果啊!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是从侧面描写衬托出幼龟遭屠杀的悲惨!导语:同学们,我们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让人震惊的。

可是在课文第6-8自然段,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食肉鸟是如何挣扎,遭屠杀的场面是空白的,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用上一连串动词,把这个场面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适当点播(你能用上一连串、变化的动作形象地把食肉鸟捕食幼龟的场面描写出来。

)师:原本黄昏的沙滩是那样和谐、美丽,此刻却成了尸横遍野的战场。

孩子们,来,让我们把这个悲惨的场面化作一首诗,一起合作读一读。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一只幼龟得救了,数十只幼龟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悔)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恨)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悲)师:正是我们的自作聪明伤害了无数的幼龟!我们确确实实--(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所以——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板书:悲叹)师:在发出悲叹之后,回顾我们的所作所为,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涌起不同的人生启示!把你们悟到的启示说出来吧!(受启发悟人生)你这是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你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迪是?师:是啊!这就是你从这件事中获得的人生启迪啊!反问学生:你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的想法呢?是的!正是你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才是智者!向导如果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个智者!当自己还不了解一件事时,要多听从别人的想法,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

是啊!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同样的道理!师小结:“愚”和“智”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智者,违背自然规律就是愚者。

结课:同学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也渐渐解开了一个谜团:原来老子就是从大自然,从万事万物的表象中,从人类种种惨痛的教训中获得这么深刻人生的启迪。

请齐读:(背景画:大山名川,人背景,在修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