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学 - 上
跳虫一般生活在潮湿场所,以腐殖质和菌类为主要食 物,或取食孢子、发芽的种子;也有栖息在水面上取 食藻类的。 全世界已知约6000种,我国已知200种左右。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形态特征:
体细长,一般2-5mm,藏 蛱尾虫49mm。口器咀嚼式, 内口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 无单眼和复眼;尾须或细长 多节或铗状不分节。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蜻蜓目昆虫通称蜻蜓与豆娘,二者稚虫区别如下: 蜻蜓:体粗短;头部的宽度比胸部和腹部窄。 豆娘:体细长;头部的宽度比胸部和腹部宽;腹末 有2-3个叶片状尾鳃。
蜻蜓稚虫
豆娘稚虫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生物学习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变态。幼期生活于水中,腹节侧面有4-7对气管鳃, 主要取食藻类,但它本身又是淡水鱼类的重要饲料。 成虫生命短暂,不取食。成虫有趋光和婚飞习性。 全世界已知约2250种,我国记载250余种。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昆虫纲的分类:3.双尾目Diplura
生物学习性:
表变态。 极怕光,喜阴暗潮湿,一般在 土表腐殖质层的枯枝落叶中、 腐烂的树干或石缝中,或蚁穴 与洞穴中。 全世界已知800余种,我国已 知约40种,其中伟蛱釟为国家 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昆虫纲的分类:4.石蛃目 Archeognatha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生物学习性:
卵产于卵鞘中,卵鞘(中药中叫螵蛸)常附于树的枝 干上。螵蛸可治小儿夜尿,以桑螵蛸效果最好。
昆虫纲的分类:10.等翅目 Isoptera
形态特征:
小至中型,白色柔软;咀嚼式口器;常有复眼和单眼; 触角念珠状;有翅种类的翅膜质,大小、形状和脉相 都很相似,翅基有“肩缝”,故称等翅目。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生物学习性:
其中的土鳖或地鳖是常用中药,有破血散淤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生物学习性:
卵产于卵鞘中。
德 国 小 蠊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生物学习性:
卵产于卵鞘中。
东 方 蜚 蠊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生物学习性:
有相互残杀的习性。交尾后雌虫常嚼食雄虫。捕食性, 广泛捕食蝇类、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 全世界已知22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已 知112种。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螳螂的捕食过程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生物学习性:
卵产于卵鞘中,卵鞘(中药中叫螵蛸)常附于树的枝 干上。
第 三 章
昆 虫 的 分 类
第三章 昆虫的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一、分类阶元与分类单元
二、分类特征
三、命名法
四、分类检索表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分类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分类单元:
动物界(Animalia) 节肢动物门(Arthoropoda)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昆虫纲的分类:5.衣鱼目 Zygentoma
形态特征:
中小型,体长0.5-2cm, 被鳞片;咀嚼式口器;触 角长丝状;复眼发达;单 眼3个或缺;胸部背腹扁 平;腹部11节;尾须1对 和中尾丝1条。
昆虫纲的分类:5.衣鱼目 Zygentoma
生物学习性:
表变态。喜温暖,野外种类生活在暗湿的土壤、苔 藓、朽木、落叶、砖石的缝隙或蚁巢内;室内种类 生活于衣服、书画、谷物等物品中。 全世界已知300多种,我国已知约20余种。
小卷蛾族:Olethreutini
小卷蛾亚族:Olethreutina 新种后附:new species –
科词尾:- idea
亚科词尾:- inae 族词尾:- ini 亚族词尾:- ina
n. sp., sp. nov.
新属:new genus – gen. nov. 新科:new family – n. fam.,
昆虫纲的分类:7.蜻蜓目 Odonata
豆 娘 点 水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形态特征:
体中型至大型,宽扁。口器咀嚼式;触角长丝状;复 眼发达或无;前胸背板发达,盾形,盖住头部;前翅 覆翅,后翅膜质;足长,多刺,善疾走;腹部第6-7 节背面有臭腺开口。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形态特征:
体中型,纤细柔弱;咀嚼式口器,退化;复眼发达; 单眼3个;触角刚毛状;翅膜质,有许多加插脉;前 翅大,三角形;后翅小,近圆形;有1对细长多节的 尾须,一般还有1条中尾丝。
昆虫纲的分类:6.蜉蝣目 Ephemeroptera
亚 成 虫 与 刚 羽 化 的 成 虫
7(8)口器虹吸式 …..……..…………... …... 鳞翅目 Lepidoptera
8(7)口器刺吸式 ………………..…….. …... 同翅目 Homoptera
第三章 昆虫的分类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类
一、分类系统
二、目、科的识别
昆虫纲的分类:分类系统
广义的昆虫纲(六足总纲):
内口纲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分类检索表(key)
单项式检索表
1(4)具发达的翅1对 2(3)前翅退化成棒状,后翅发达 ………… 捻翅目 Strepsiptera 3(2)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棒状 ……..….. ...… 双翅目 Diptera 4(1)有发达的翅2对 5(6)口器咀嚼式;后足跳跃足 ……… ..… .. 直翅目 Orthoptera 6(5)口器不为咀嚼式;后足步行足
内翅部
昆虫纲的分类:目、科的识别
昆虫纲的分类:1.原尾目Protura
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在2mm 以下。口器内颚式,适于刺吸;无 触角;缺复眼和单眼;前足很长,向前伸出,代替触角 的功能;腹部12节,第1-3节上各有一对附肢。
昆虫纲的分类:1.原尾目Protura
生物学习性:
原尾虫终生在土壤中度过,主要以寄生在植物根须上 的菌根菌为食。全世界已知700余种。
昆虫纲(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属(genus)
种(species)
织叶蚁属(Oecophylla)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
原尾目,弹尾目,双尾目 石蛃目,衣鱼目 蜉蝣目,蜻蜓目 衤责翅目,等翅目,蜚蠊目,螳螂目,蛩蠊目, 螳虫脩目,虫脩目,纺足目,直翅目,革翅目, 缺翅目,啮虫目,虱目,缨翅目,半翅目 脉翅目,广翅目,蛇蛉目,鞘翅目,捻翅目, 双翅目,长翅目,蚤目,毛翅目,鳞翅目,膜 翅目
昆虫纲(狭义) 无翅类 有翅类 古翅次类 新翅次类 外翅部
形态特征:
体中型至大型。头三角形;复眼突出;单眼3个;口 气咀嚼式;触角丝状,少数念珠状;前胸长;前足捕 捉足;前翅覆翅,后翅膜质。常具保护色和拟态。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昆虫纲的分类:9.螳螂目 Mantodea
昆虫纲的分类:2.弹尾目Collembola
形态特征:
体长1-3mm,口器内颚式,适于咀嚼或刺吸;触角4 节;无真正的复眼,缺单眼;腹部不超过6节,第1节 具腹管,第3节具握弹器,第4或5节有弹器。
昆虫纲的分类:2.弹尾目Collembola
昆虫纲的分类:2.弹尾目Collembola
生物学习性:
优先律(priority)
属级和种级单元的有效名是最 早给予它的可用名。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分类检索表(key)
双项式检索表
1 具1对发达的翅 ……………………………………………… …... 2
具2对发达的翅 ……………………………………………… …... 3
2 前翅退化成棒状,后翅发达 ……………… 捻翅目 Strepsiptera 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棒状 ……………… ...… 双翅目 Diptera 3 口器咀嚼式;后足跳跃足 …………… ...… .. 直翅目 Orthoptera 口器不为咀嚼式;后足步行足 …………………………….. …... 4 4 口器虹吸式 …..………………………... …... 鳞翅目 Lepidoptera 口器刺吸式 …………………………….. …... 同翅目 Homoptera
(分亚属时 :Phaecasiophora (Phaecasiophora) lushina)
(仅鉴定到属时:Phaecasiophora sp.,Phaecasiophora spp.) 亚种的学名:属名+种本名+亚种名 Phaecasiophora lushina lushina 命名人与命名时间的引用:学名+定名人姓氏 +定名年代 卢氏端小卷蛾 Phaecasiophora lushina Yu & Li, 2006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昆虫纲的分类:8.蜚蠊目 Blattaria
生物学习性:
野外种类一般生活在石块、树皮、枯枝落叶、各种洞 穴内,多白天活动;室内种类喜夜间活动,以各种食 品、杂物等为食,传播病菌和寄生虫。食性杂。 全世界已知近38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 带地区;我国已知约25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