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篇一】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孟子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孟母很有教养,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

孟子经
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
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

孟母对儿
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

不过他家处
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持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
下去了。

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
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

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

孟子很快的
安下心来读书。

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也模仿起来。

一天,
孟母发现儿子在磕头跪拜,以为他又在玩埋死人的把戏了,心里很难,在听儿子说是在演习周礼后,就又高兴起来。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

“孟母
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篇二】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岳飞自从枪挑了小梁王,大闹比武场之后,和牛皋、王贵、汤怀、张显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乡河南汤阴,闲居起来。

这时候,北方金国兴起,四太子金兀术率领大兵南侵。

北宋朝廷*
无能,无力抵抗,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
徽宗也被掳到北国。

金兵在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再加上河南这
个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
堪言。

岳飞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甚是凄凉。

王贵、汤怀、牛
皋几个人的父母相继过世,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

岳飞几次劝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他们也不肯听,最后竟一齐去山中落
草了。

岳飞见这般光景,心中悲伤不已。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有人前来叩门。

岳飞把那人接
到屋中,谈话中才知道来人是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因杨么
久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来聘请前去相助。

当下王佐拿出很多
金银珠宝作为聘礼。

岳飞正色说道:“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坚辞不收。

王佐无可奈何,最后只得收拾起聘礼回山去了。

王佐走后,岳飞进去将这些细细说与母亲。

岳母听罢,沉思了一会,就让岳飞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
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

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

岳母说道:“孩儿,做娘的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

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
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
‘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
于九泉了!”岳飞听罢,说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


便将衣服脱下半边。

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
母流泪道:“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

”说罢,咬着牙根刺
起来。

刺完,将醋墨涂上,使永远不褪色了。

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
训子之恩。

这时,宋康王在金陵继位,为高宗。

朝廷传下圣旨,聘召岳飞进
京受职,率兵讨贼,图复中兴,报仇雪恨。

岳飞接了圣旨,即刻收拾
停当。

岳母叮咛孩儿,勿忘“尽忠报国”。

岳飞拜别母亲,又嘱咐了
妻子,这才上马进京去了。

这以后,岳飞领兵几次大败金兵,力图恢
复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桧一伙,私通金国,陷害忠良。

他们把
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下在狱中。

审讯中,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
上“尽忠报国”四个赫然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

但*猖獗一时,
岳飞终被害死于风波亭。

不过,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
的美名却千古流传。

【篇三】精选关于母爱的历史典故故事
欧阳修之母郑氏,她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

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独自辛苦将他抚养长大。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去世后,家境逐渐贫寒,孤儿寡母生
活非常艰难。

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

仅仅当
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
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
的“画荻教子”。

郑氏还经常以欧父的为官事绩告诫欧阳修,一定要廉洁奉公,乐
于助人。

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所以被贬职。

但欧母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
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

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
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