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学分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学分和特长学分。
基本学分指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5个方面分别必须获得1个以上基本学分。
特长学分指学生在完成基本学分的前提下在素质拓展六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另外获取的学分。
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方面应完成4学分
1.积极参加校、院。
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每次计0.5、
0.2学分。
*校级主题教育活动:主题团日(0.25)、优秀团日活动(0.5)、升旗仪式(0.2)、主题班会(0.2),由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
2.积极参加人生导航行动,完成大学生涯设计,计0.3学分。
3.积极参加校、院党校、团校等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每次计0.2学分。
可重复累计,最高1学分;被评为党、团校优秀学员的每次计0.5个学分。
4.“爱心家教”满24小时计0.5学分,最多计1学分。
5.无偿献血一次计0.5学分,最多计1学分.
6.学生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事迹,在省、市级媒体报道或通报表扬的每次计1分。
校媒体报道、有关部门表扬的(有书面材料)计0.5分。
7.积极参加活动并获得表彰按照每次计0.3-0.5学分。
*校级表彰是指由校团委、学生处等学生工作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评选表彰活动,主要包括:十佳大学生(0.5)、优秀学生干部(0.3)、优秀团干部(0.4)、优秀团员(0.3)、三好学生(0.4)、军训先进个人(0.5)、社会实践先进个人(0.4)、十佳学习标兵(0.4)、优秀青年志愿者(0.4)等;社团表彰类按校级表彰认定;其他部门的评选表彰须报团委备案后按校级标准予以认证。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应完成4学分
1.学生参加百场讲座报告并有听课标签和听讲记录或学习体会的,每场计0.1学分,累计不得超过1学分。
2.学生个人在班级、院(社团)、学校举办讲座(报告会)、独唱(奏)音乐会或艺术作品展览且反响较好的,每次分别计0.2、0.5、1学分。
3.学校鼓励学生个人或团体参加院、校、省、国家组织的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小制作)竞赛、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
获奖按第九条奖励学分计算。
未获奖者,可分别获得0.2学分、0.5学分、0.8学分、1学分的参与学分。
4.学生学术论文在省级(含校学报)、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每篇计2学分、4学分。
非主要参与者比照第一作者依次以0.2学分递减,最低可计0.5学分。
5.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每项计4学分。
非主要参与者比照第一作者依次以0.2学分递减,最低可计
0.5学分。
6.学生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的学分可冲抵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必修学分。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方面应完成3学分
1.学生按要求每学年阅读课外书籍10本,且有读书笔记和年度读书报告,计0.5学分。
此项活动最高可获得1学分。
2.参加校、院组织的朗诵、演讲、辩论、书法展、歌咏比赛、文艺晚会等非竞赛类活动的,每人每次分别计0.3学分、0.1学分。
3.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未获奖的每次分别计0.1学分、0.5学分、1学分。
晨跑优秀者,每学期计0.1学分。
4.篮球、排球等规定人数的团体比赛,学生个人按团体获奖等次计分;其他如大合唱、广播操等团体比赛,团队成员按0.5计分。
5.在公开出版的校级、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500字以上的作品每篇分别计0.1学分、0.5学分、1学分。
校级累计最高不超过0.5分。
6、参加校、院组织活动的啦啦队成员每次计0.05,累计不超过0.2学分。
技能培训及其他方面对学生不作硬性的学分要求,学校鼓励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取得各类技能证书,计分办法如下:
1.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在校期间考取驾驶证,物流师,导游证,国家二级运动员等证书,每项可计1学分。
2.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每项可计1学分。
3.通过自考或选修取得第二学位证书,计4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应完成4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
1.暑期社会实践计分办法:(取最高分)
学生按规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且有《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卡》和调查报告或调研文章的,每次计0.3学分;暑期社会实践校级立项团队0.5-1学分,院级立项0.3-0.8学分。
2.平时社会实践计分办法:
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到相关单位从事非教学计划内实习(见习)、挂职锻炼、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有相关单位提供书面证明且有总结(调研)报告的,每次计0.5学分,最多计1分。
3.志愿服务活动计分办法
参加志愿(公益)服务活动,每20小时,计0.5学分,最高2学分。
经校青年志愿者总队公开招募,参加有关重点志愿服务活动的,根据服务时间和质量,每次最高计0.5学分。
4.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的学分可冲抵思想政治和道
德修养必修学分。
5.学生参加农歌会志愿者服务每次加1学分、互动方阵每次加0.2学分。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应完成1学分
1.担任各级团学组织学生干部,任职满一年,根据担任的职务和实际工作成绩,每学年计0.2-1学分。
担任多个职务的,以最高项计分。
2.学生加入学生社团,根据社团考核等次以及社团成员表现,社团成员每学年可获得0.1-0.5学分。
校大学生艺术团、国旗班等重点社团成员每学年可获得0.4-0.8学分。
竞赛类项目计分办法:
学生在校级、省级、国家级田径运动会上获奖,分别按得分乘以0.2、0.4、0.6计算学分。
各学生基本学分和特长学分每学年原则上累计不得超过10
学分
09级及以后的学分要求:每个班按5%抽样,并且被抽到的人80%的学分要有原始材料。